病人得了病,这是不幸的。 然而更不幸的是,怀揣着一点一点积攒的救命钱,在踏入大医院门槛时,却掉入了医托们设计好的“黑心网”。
“医托”——游荡在医院的魔影
“医托”,就是那些专门盯准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求医者,利用其急切的心理,以同情者的姿态介绍自己治病的经验,然后乘机介绍有回报的诊所给患者,达到骗钱目的的人。医托就象是攀附在医院里的寄生虫,不仅吞噬着病人的金钱而且还破坏了医院的正常秩序,它除了带给人们经济上、精神上无法弥补的损失外,更有着对健康、对生命的无尽伤害,在市中心医院周围就游荡着这样一群医托。
“医托现象”来由已久
据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庞有松介绍,医院附近的医托一天里最多时有11、12个人,最少时也有5、6人。这段时间常驻医院的是一个三男二女5人组。他们的“上班”时间比医院工作人员还要早。早上7时来,12时下班,下午一般是不来的,周末也不休息。
这些医托往往是两人为组,手上提着CT片、病历等道具,等候时互相装作不认识,只是在没目标的时候才交谈几句,一旦发现目标来立刻散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托究竟是哪一年才有的,庞主任说不清楚,他说这是个社会现象,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依附它,借机会欺骗敛财的托。
“医托”的骗术
医院保卫科长吴立告诉我们,这些医托大多集中在医院附近人流聚集的地方,找到目标后,先由一人主动靠上前来搭话,聊天中将病人的病情探听清楚,另一人则称自己或亲人也曾患有类似的病;大医院徒有虚名,做了手术吃了药但不见效,反而在某个小诊所治好了;医院里某个专家今日在某个诊所做诊等,以此挑起患者的兴趣,乘机介绍治病的地点。若患者轻信其言前去看病,碰到的可能只是随意的检查、敷衍的诊治,然后花言巧语诱患者买药。医托”则可其中获得30%的提成。
医托的目标多是农村病人,或者是病得很重的,这两类人比较好骗。农村的病人一听说有便宜的就会跟他们去。病得重的则大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不管什么药,只要听说有效就买。
“好心人”原来是“医托”
“医托”的行骗手段就这么简单,明眼人一眼就能识破,可是偏偏还是有一些人被他们“忽悠”到。据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田度芳介绍,在门诊经常听到有病人诉苦,已经到大医院门口了,却还被医托们骗去,花了冤枉钱不说,病情还耽误了。
朋兴乡的刘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因咽喉红肿疼痛来到医院就诊,刚下车就被医托们粘上了。一对“医托”上前热情地说,自己也是来看病的。当听到刘女士咽喉有些问题,疼得受不了时, “医托”马上说,自己的哥哥就是这种病,刚看好,然后就说出了一家诊所的地址。看到刘女士将信将疑的眼神,一位“医托”马上说,那个诊所离这里也不远,你们可以去试一试,不好可以回来继续看。刘女士经不住他们的花言巧语,来到了他们所说的诊所,开了300多元的中草药,几副药下去一点不见好转,喉咙反而疼得更加厉害不得已只有再次到医院求诊,面对医护人员,刘女士感叹说:“那两个好心人原来是医托啊,其实我早该想到了”
目睹“医托”骗人经过
“这些医托真可恨,骗谁也不能骗病人的救命钱啊!”一位医生说着,领我们到窗前指引给我们看。
“就是他们这几个。”另一位医生提醒道。从医院四楼往下看,下面的情形历历在目。
今天在此“候食”的医托总共有4位。一位穿着红色衬衣的胖女人拿着一个CT袋站在通往门诊部的左入口处,穿着灰色西服的中年男子站在医院的旗杆旁,长发的中年女人则守在住院部的门口,秃顶的中年男子就在长发女子附近转悠,他们不停地打量着来来往往的病人。
“看他们要行动了。”果不其然,长发妇女走向了一对老年夫妇,在攀谈了几分钟后,灰西服也凑了上去,跟着老夫妇一起往前走,在下面守候的记者则悄悄地跟在了他们后面。
过了5分钟,二人又返了回来。医生分析,估计老夫妇没有上当。
果然,据跟踪的记者说,刚才那女托一路游说这对老夫妇到一中医诊所去,这对老人因警惕没有上他们的当。
暗访遭遇“惊险”
为了能更深入了解“医托”的行骗手段,我们一起早上6时许就守侯在了医院门诊大厅。7时左右,胖女人和秃顶男人准时出现了。
一对刚下5路车,操广水口音的母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年龄大的婆婆约莫80多岁。趁他们搭腔时,我们悄悄地靠了过去。见到有人靠近,他们立即警觉起来,可能是我们藏在口袋中的相机被他们发现了,他们嘀咕了两句就消失了。
我们询问了和他们搭腔的广水患者,他们说,医托就是告诉她们,这里是治不好的,有一个退休的医院专家在他们诊所坐诊,有“秘方”……
约莫10分钟后,来了一位20多岁的年轻男医托,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是认识他的,他一般不与病人搭腔,似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放哨。
“我们被他跟踪了。”果然,先前的医托再没有出现,我们走到哪里,他就跟到那里,暗访已经没有办法再进行下去。不得已,我们只好求助于医院保卫科,在吴科长的警告下,他狠狠地瞪了我们一眼,悻悻地离开了。
尴尬法规难治“医托”
对于整治“医托”一事,院方显得很是无奈。中心医院保安王先生告诉记者,“带马”(他们对医托的称呼,意即带“肥马”去宰)每天都在医院门口转悠,一看到就医的农村人就上去骗他们。作为保安,他没有权力去抓“医托”,只能对正在行骗的“带马”口头警告。
医托难管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确切的证据。尽管知道他们是医托,可也不能限制他们在医院转悠,受骗的患者大多数也采取自认倒霉、“花钱买教训”的做法,没有到公安机关报案。
当然,“医托”现象屡禁不绝?除了其游击战术令医疗部门难寻踪迹和源头难堵外,法律法规中缺乏制约条文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据了解,1998年12月国家卫生部、公安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清理整顿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活动的通知》,指出医托是违法活动,对查获的充当医托行骗的违法人员,根据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医托”向病人行骗时被逮个正着,到头来却因为受骗者不愿意指证“证据不足”等原因,公安机关只得放人作罢,偶尔有“医托”被扭送到当地公安部门的,被处以拘留后出来又重操旧业。
等待猎物,手中拿着病历、带子做掩护,其实仔细观察,和普通人区别很大。
等待猎物,两两一组,分散在医院周围
发现猎物,两人立即靠近表演双簧
等待猎物。没事时就坐在一旁,眼睛却四下里寻找受害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