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在医院管理的应用
时间:2017-10-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川章
阅读量:78
分享到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各个行业、各领域向数字化、信息化迈进的时候,许多专家、领导也提出医院要走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道路。但由于医院有着不同于其他任何单位的特殊性,有较多的复杂性,这主要与投入大、系统多、功能要求高、日常维护力量要强等诸多因数有关。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及《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出台,许多医院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信息系统网络,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建立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就显得恰逢其时了。所谓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概括地说就是使用各种协议和标准构建的适合医院使用的信息集成和信息服务的设施。通过医院数字化系统,能够迅速获取医院内部的、外部的信息,形成无纸化的电子文书管理体系,并对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调度等起到辅助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应城市人民医院从2000年开始,进行整个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胆设想、论证,并很快付之于行动。经过艰苦的努力,现已逐步在医院建成办公自动化系统、护士工作站、病案管理系统、门诊挂号系统、门诊收费系统、门诊配药发药系统、检验网络信息系统、数字超声影像网络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经济核算系统、LED电子显示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等。作为一个行政管理人员,亲眼目睹了医院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前后的巨大变化,并感受到了数字化医院的无穷魅力。我个人认为医院信息化、数字化系统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以确保系统实用、可靠、先进为原则,建立以信息共享为核心的,以业务处理相互流转的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统一的工作平台下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工作流程自动化、图文传递电子化、文档无纸化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还可更进一步借助于Internet技术,把医院的有关信息对内、对外进行实时发布,以提高医院形象和知名度,增强医院的凝聚力。
1 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引擎
应城市人民医院两年前,年业务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在这2年里,医院得到了快速、超常规的巨大发展。目前已拥有一大批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平均日门诊量700人次,2003年业务收入达3800万元,2004年达4600万元。
诚然,医院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好转等因素密切相关,但那只是医院在发展的初期,这些因素的作用明显。在医院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即常规发展的极限时,要想再保持高速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特殊的引擎。医院数字化建成后,通过医院各项统计指标的不断刷新,可看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巨大能量的引擎。
2 数字化建设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
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给医院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其中最深刻的变化是综合效益的提高。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固然令人欣喜,而社会效益的提高更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办院宗旨,更能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以前病人出院后,没有留下任何资料,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对病人以后复诊的处理质量。而现在自从我们建立护士工作站以来,病人的常规医疗处理、用药等基本情况都存于系统中,随时可迅速查到,医生就可借鉴以前的处理情况,给患者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我院在孝感市及周边地区影响力较大,有较大的日门诊量。以前我们医院门诊病人的“三长一短”(即挂号、收费、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现象严重。现在病人挂号后,在候诊、交费、取药等过程中,均不需排长队焦急等待,通过LED电子导诊显示系统、门诊挂号系统、收费系统,不但省去了划价环节,而且各个环节效率极高。
目前由于整个医院都被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所涵盖,医院所有的临床、医技、后勤等活动都在各种信息系统下进行,所以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是必然的,它体现在各个领域的方方面: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可在全院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只需在医院内部BBS网上发布消息即可,无须专门人员去写通知、贴告示、打电话;现在患者在放射科拍完CR片后,诊治医生就可以在电脑上可随时调出该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普通X光片、CT等,不需像传统那样借片、还片,而且胶片不易保存;各种检查、检验的结果报告,都储存在数据库中,随时可调阅、打印,无需传统的各种报告要专人专送,这样减少了劳动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以前一项检查只有唯一一份报告的弊端。
现在,凡是在我院就诊过的患者无不为我院的高度数字化、信息化所折服,多年以前设想的现代化医院终于变成现实。有了在患者思想上形成这种良好的印象后,再加上多年来行风建设养成的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自然使我院在社会上有了极好的口碑,在大多数人中形成了“有病去人民医院”的牢固思想。这种社会效益不是单纯经济效益所能替代的,它比眼前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因为它代表了医院的现状与将来。
3 电脑大扫盲,带来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为医院安装并同时运行多个系统,在工程技术上决非易事,医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这只是“硬件”上去了,硬件的应用怎么样,关键还是要看 “人”这个“软件”。670多人的医院,人人都要懂电脑、熟悉系统的操作,决非易事。在2000年初准备安装、运行部分系统之前,医院便进行了全院加强电脑知识大学习的总动员,并连续主办电脑操作扫盲班。当时整个医院电脑学习气氛非常浓厚,特别是那些上了一定年纪,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工作人员,从零开始,每晚都认认真真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各种系统的基本操作。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已经退休,现在仍返聘工作在门诊一线工作的老专家们,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能有机会继续为社会、为医院发挥余热,而不拖医院前进的后腿,也同年轻人一起,每晚带着老花眼镜奋斗在电脑桌前,学习WORD、EXCEL、INTERNET,对着键盘学习打字。电脑学习高潮过后,现在全院职工人人都有一定的电脑知识,没有一人因为电脑知识不过关而下岗。
现在整个医院的精神面貌彻底改变了。以前当你走进医院时,看到的是到处熙熙攘攘,有病人的吵吵嚷嚷,有工作人员的叫号声,有医务人员川流不息的身影及匆忙的脚步声,给人一种好一派繁忙,但却显纷乱的景象。而现在当你再走进医院时,无论你在门诊还是住院部,就会看到:就诊等待的病人安静地坐在候诊区边看电视,边看LED电子显示屏等待;医护人员静静地坐在电脑前处理医嘱、开处方、阅X片、查检验报告、病例讨论;后勤及办公室人员在电脑前发通知、处理文件。这就是现在现代化的应城市人民医院:表面平静如水,内部则依托高科技的高度数字化、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工作量。
4 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切实体现“为人民服务”精神
“为人民服务”这个口号大家耳熟能详,几乎天天可以听到,我们医院以前也经常提这个口号,但真正把它贯彻得彻底、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还是在数字化医院建成以后。
现代化的数字化医院建成后,不但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就医环境,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数倍于以前的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现在一个外科患者在门诊就诊后如需住院,有专人代办住院手续,只需约2分钟时间,住院后即可进行术前检查,一般来说,一个上午即可完成术前的常规检查,如无特殊,入院后第二天,即可安排手术。常规病情,如无意外,术后第4~10天即可出院。
5 医院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第一所真正的数字化医院也仅仅是在上世纪末才在英国诞生,国内的数字化医院建设也才刚刚起步。在我们国内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中,很多医院遇到了很多问题:软件不成熟、单位实力有限、系统维护技术力量弱等。那么按照我们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底在我们国内有没有建数字化医院的必要?这是许多国人心存的疑虑。
我院的数字化建设实践证明: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克服了传统管理中繁琐、低效、信息不准确、管理不规范等弊端;很好地解决了管理过程中动态与静态的矛盾、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设备与严重滞后的管理手段的矛盾;有利于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贯彻“为人民服务”思想,为广大百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有利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有利于加强经费全程管理,提高卫生经济效益。
医院虽然有别于其他行业,但信息化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我院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尚在起步阶段,遇到的困难很多,但只要认清方向、下定决心,一定能成功地建成适合自己实情、有特色的数字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