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姗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
我愿意用美好心灵和精湛技术呵护每一位病人,即使我知道后面千难万险,但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作为医生,我们比病人的家人更希望得到延续······
在业界内,我们超声科医生有个好听又大气的称呼--“超人”。然而,在医院这个大家庭里,超声科的岗位实在不起眼儿。大部分人对超声科医生的印象:一间黑屋,拿着一个探头,对着一台仪器,在病人身上涂着一层滑溜溜,粘乎乎的,不知道是什么的东东,表情严肃,“躺下”“肚子露出来”“鼓肚子”这样的话每天要重复无数遍。
我身边的朋友,或是患者,即便是非超声科的其他医生,他们都会有这样的共识,认为超声检查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其实不然,我们的工作是手脑并用的工作。超声的所有图像和切面都是靠医生实时的观察和存储的,我们在操作的同时,脑子里也在不断的思考。超声检查是徒手工作,我们一直是使用右手握着探头帮病人做检查,有时候,对于一些检查体位不配合的患者,我们还得要扭着身体去,长期工作的结果是颈椎病和肩周炎的职业病的光临,甚至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此外,近距离的看仪器显示屏和电脑的结果,除了近视、视疲劳、散光、结膜炎,还有其他眼睛的问题。
超声科作为医技科室,虽然我们与病人沟通的机会相对较少,但每当患者来检查,我们会真心对待。从登记到检查,到做出诊断报告,每一个细节都要用心做好。而做一名优秀的超声科医生,一个正确的诊断往往是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正确思维方法三者有机结合的结果。超声作为一种先进的检查手段,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一种便捷、无创、有效的检查手段。因此,超声诊断的目标就是减少漏诊、误诊,或为最终诊断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目前,超声检查已经是一项临床的常规检查,患者的与日增多。以我院门诊为例,今年3月份病人量达到了高峰。每天早上七点半,科室里面已经等满了排队检查的病人,接诊人员在快速录着申请单。两个人同时录,不敢有片刻耽搁。开诊后通过病人列表按照顺序点病人进入诊室(不按照顺序是无法呼叫病人的,当然急诊是例外的,他们随到随做),病人进入诊室后我们就会要求病人摆好姿势,检查中我们的大脑高速运转,既要测出数据,又要及时作出诊断,同时把诊断记在脑子里,容不得出一点差错,我们就像流水作业一样,做完一名患者,下一名患者很快就会进来,我们可能连喝水都顾不上,所以就养成了不喝水不上洗手间的习惯。
有些病人等久了,心里开始急躁不耐烦了,纷纷找出种种理由要求优先,年龄大的要优先,体弱病重的要优先,孩子饿了要优先,憋尿急的要优先,要回病房输液的要优先,外地路远的要优先,糖尿病人要优先,熟人的熟人要优先,领导的熟人更要优先。有关系的开始找关系,没有关系的想办法也要找关系,诊室医生一边要为病人检查,一边还得安抚前来要求提前检查的病人的心情,整个超声科已经乱成一锅粥,接诊台更加是混乱不堪,人们都像一堆干柴,一触即燃,如果此时有谁插队,一场争吵不可避免。检查室里的医生也忙不得分心安抚病人了,全神贯注检查着,生怕遗漏了什么。到了下班时间,我们不再接诊病人了,别以为我们多好,准时下班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后续工作还没有完,碰到复杂的病例,还得需要仔细斟酌考量,我们还得呆在里面继续发出一份准确的报告。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已经累得腰酸背痛,拖着疲惫的身体赶紧洗手喝水上厕所。走出医院的大门,感觉眼睛 被阳光刺得快睁不开了,才发现我们已经在黑暗的诊室里面待了太长的时间。日复一日,这就是我们真实的工作环境,体力透支,但依然坚持着。
工作五年来,曾经有段时间我迷茫困惑,我不知道超声科医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每天这样机械重复的工作着,有时候会忍受患者的辱骂和不理解。在这个瓶颈时期,科室学习氛围感染着我,科主任组织业务学习,增加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深化,高年资医师认真教学,让我们年轻医师尽快掌握基本疾病的超声检查及诊断。每每遇见疑难病例,我们请教上级医师,我们积极讨论,发表各自意见,并查阅相关资料求证。这样的氛围、这样的精神我很欣赏,并希望它继续发扬下去。
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超声科医师,我们日常的工作平凡而普通,但在这平凡的岗位担负起了为患者提供影像资料的第一道重任,为临床医师和患者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普通的岗位做到极致,小岗位也有大舞台。
我们将爱心、耐心、细心、上进心入脑入心,在医疗卫生战线上遵守医德原则和规范,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白衣天使的职责,勇敢坚定地承担起患者交与我们的责任,做到问心无愧!
我只想大声说,超声医生真的太累太辛苦了!以后我们也会尽力做到更好,希望大家能给予支持和理解。我想,医患之间,最好的沟通,就是信任。期待“超人”们得到更多的尊重与理解……
多点关注
多份温暖
来源:孝感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审核:郭刚
终审:孙晓伟
出品:孝感市中心医院宣传科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