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6点?核酸采集爬楼?单管单采?……”9月7日晚,市中心医院儿科护士余彩霞接到通知有些犯难,她担心既要爬楼,又带那么多采集用品不方便取放,影响核酸采集进度,让居民久等,引起他们的焦虑。
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市民正常的生活节奏,许多医护人员经常在半夜接到高层楼栋核酸采集任务,单人单管的采集要求,令他们不得不随身携带大量采集用品,加重了医护人员工作负荷。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深有体会,希望能制作一款用材简易、方便携带,可容纳多类采集用品的‘扫楼神器’。”余彩霞说。说做就做,她首先在脑海中梳理核酸采集全部流程,在家里餐桌上划出长方形区域,把采集拭子、采集试管、免洗消毒剂瓶等摆在区域内,多次调整用品摆放顺序,划分功能分区,做到用品取放最优化。
随后,余彩霞分六步制作“入户核酸采集功能袋”:第一步,选择两个长方形约10×30cm质地稍硬的袋子(若没有,可选择包装输液管的大袋子);第二步,在袋子长边距顶端约3cm处钻两个孔;第三步,依据免洗手消毒剂瓶身大小,在袋子右边作竖向密封隔断(建议用打火机让袋子粘住,订书机易造成划伤),防止免洗手消毒剂瓶摇晃;第四步,剩余空间再隔断一次,变成两个小袋子(同样使用打火机让袋子粘住),将采集拭子竖着放入,最左边放置备用采样管;第五步,将另外一个袋子作下层污染区,连接在第一个袋子下面,中间隔断后,一边用来放置已经采集的试管;第六步,两个袋子的孔合在一起穿上绳子(可用透明胶带、输液管等制作),也可用一个小黄色袋子直接绑在靠右边绳子上作外包装,适当松口以方便投放。
早晨6点,余彩霞背着自制的“入户核酸采集功能袋”出现,小袋子引起了同事关注,大家围着她观看、询问,进行试背使用。当天采集工作很顺利,有了这个“扫楼神器”,余彩霞的采集效率得到提升,她背着功能袋的图片在朋友圈内火了起来,市中心医院护理部迅速将“神器”的制作方法录制成视频,在全院推广。
余彩霞说:“‘扫楼神器’不仅解放了我的双手,也减轻了人员配备压力,更有助于提高采集效率,有效缓解居民等待的焦虑心情,实战应用效果很好。”她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勠力同心、携手攻坚,一定可以早日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