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会经历无数个“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是生活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自信和成熟。无论成功或失败,“第一次”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它们使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充满无限可能。勇敢地面对“第一次”,方能开启无数可能之门。
六月,是一年中热烈而多彩的季节。街道上,人们笑容灿烂,享受着夏日的美好;公园里,孩子们尽情嬉戏,笑声回荡在空中。而就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六月,我踏入了急诊的大门,开启了我的第一次急诊轮训之旅。得知护理部安排我去急诊轮训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慌与担忧,我能行吗?在大家眼中,急诊是个繁忙、紧急且突发情况频发的地方,时刻需要保持高度警觉和敏捷反应。每天面对不同的患者,他们带着各自的故事和状况来到急诊,期盼着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关怀。当然,也有不满、发泄、摔东西、不讲道理的患者或家属,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应急处理能力。急诊,是一个见证无数生命起伏的地方。在这里,时间仿佛按下了快进键,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生命的安危。当急救车的鸣笛声急促响起,当担架上躺着面色苍白的患者被迅速推进急诊室,那一瞬间,生与死的距离是如此之近。
一大清早,我便早早来到急诊报道。踏入急诊大门的那一刻,一种从未有过的紧张与新奇感瞬间将我包围,内心充满了紧张与不安。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医生们紧张地诊断病情,护士们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承载着对生命的急切守护。抢救室里的各种仪器、物品摆放整齐,一尘不染。随后,我参加了晨会交接班,夜班老师汇报了夜间工作情况,护士长强调了平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工作,还再三叮嘱医生要对留观室的患者进行查房询问。晨会结束后,老师们迅速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这时,护士长迎面走来,似乎看出了我的紧张与不安,给了我一个微笑和温暖的眼神,并向我介绍了我的带教老师。我清晰地记得那个微笑,如冬日暖阳般,温暖了我的整个心房,让我勇往直前。
紧接着,寇菲老师带领我熟悉了急诊科的环境布局,进行了入科介绍,讲解了当日的班次内容,介绍了急诊科各室的物品摆放位置和要求,以及各种生命仪器的养护和操作注意事项,还讲解了急诊八大疾病的抢救流程。寇老师亲切地叮嘱我,作为急诊护士,要了解并过硬掌握这些知识,在紧急时刻能做出判断,实施抢救,与医生更好地配合。通过寇老师的介绍和讲解,我深知自己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都还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与进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己。
转眼间,我来到急诊已经第二周了,分别上过抢救室和留观室的不同班次。在各位老师的悉心带教下,我对各班的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从开始的理不清到慢慢了解。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一天中午,也是我第一次上留观病区的治疗班。其他老师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一位患者需要做治疗打针,但我对流程扣费操作不太熟练,当时心里有些着急。记得当时正在大厅上预检分诊班的熊老师看到了我的窘境,她快步走过来,微笑着对我说:“别怕,我来帮你看看,教教你。”她的声音温暖而亲切,让我瞬间感觉安全十足。“什么事不懂就多问,找我们帮忙,我们都是一个集体。”这一天,我感受到了急诊老师们的团结友爱;这一天,我也被鼓舞了,更加坚定了在急诊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周,我对各班的工作流程熟悉了很多,这一周我有了一些成就感,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明显得到了提升。最让我开心的是,我也可以做到单手操作留置针啦!赵丽枝老师耐心地向我讲解了急诊常见药物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她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在面对各种常见突发事情时,她总能保持冷静,从容应对。记得有一天早上,一位叔叔带着外院的药物过来注射,由于没有相关的医嘱等,患者吵着让我们进行注射,各种理由和不满,在护士站大吼大叫。当时赵丽枝老师还是很冷静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最后事情圆满解决。我对赵老师的耐心和细心以及那种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深感佩服,也深知自己要学习的还远远不够。
在抢救室,无论是张乐特老师还是张鹏飞老师,每次都会详细讲解各种急诊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抢救配合。对于危急患者,应先给予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快速给氧,开放静脉通道,为后续使用药物治疗做准备。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急诊室的护理工作特点:“急”“忙”“杂”。患者病情发展很快,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迅速处理,争取抢救时间。在急诊,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在做任何操作和治疗时,张鹏飞老师总是时刻叮嘱我,一定要核对再核对。在急诊科,核对工作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不容忽视,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时刻谨记在心间。
不知不觉,在急诊学习已进入第四周,我对各项工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不再像初来时那般恐惧和紧张。有幸参观医院的急诊大型车祸应急预案演练,我深感收获颇丰,同时也对急诊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演练开始的那一刻,紧张的气氛便弥漫开来。老师们迅速响应,如同置身真正的战场。在演练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医生的准确诊断,到护士的迅速护理,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大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展现出了高度的默契和专业素养。参观这次应急演练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也让我更加敬畏生命,尊重职业。这一周还有令我难忘的一天。临近下班时,一位无名氏老奶奶因车祸伤被紧急送往抢救室,病情十分危重。老师们接到通知后,立即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器材。患者到达抢救室时已处于昏迷插管状态,老师们迅速展开抢救。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他们都动作熟练而果断,忙碌的身影中透露出无尽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争分夺秒,只为从死神手中抢回每一个宝贵的生命。由于奶奶病情危急,被送往急诊ICU,我心中默默祈祷她能挺过去。在那几天里,我一直惦记着那位奶奶,希望她能早日康复。急诊,是一个见证无数生命起伏的地方,有患者转危为安后的欣喜,也有面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之痛,这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与无常。
这一周还有一段不同的经历,我临时接到急诊科李萍护士长的通知,到急诊ICU去支援几天。虽然时间短暂,但总有让人记忆深刻的人和事。一天中午,安静的病房里只听见监护仪上患者心跳的蹦跶声和各种仪器的声音。突然,一个身穿洁白整齐工作服的男医生出现在眼前,他认真查看患者监护仪上的数据和各种泵入药物的参数,为患者除颤,然后向旁边值班的医生详细讲解并交代注意事项,在患者旁边观察许久后才离开。当时我也在旁边认真聆听,心想这里的医生有这样的带教老师真是幸运。这位医生非常认真负责,让人十分崇拜。第二天中午,我又看到这位医生默默地查看患者。我好奇地问护理老师,这位医生是谁。老师们说,他是急诊ICU的何主任,也是代管一楼急诊科的主任。原来如此。几天后的一天中午,我在一楼急诊抢救室再次碰到这位主任。当时正在抢救一位呼吸困难的老爷爷,何主任在现场指导,医护人员紧密配合,使患者转危为安。待病人平稳后,何主任才放心离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何主任离开时还特意叮嘱医生在里面抢救病人时,要做好外面诊室患者的安抚工作。仅仅几次交集,何主任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就让我深受感动。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当别人在家陪伴孩子、睡觉、喝茶聊天时,何主任的身影总是频繁出现在病房中。他细心查看患者的状况,关切地询问他们的感受,给予他们最贴心的鼓励和安慰。他用自己的行动,让患者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和关怀。面对复杂的病症,他全力以赴地钻研,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为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他的认真负责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体现在他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上。他真正做到了把患者当作亲人一般对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的神圣职责。
这段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在急诊已经学习了五周。我深刻认识到急诊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我已经能够更加熟练地独立处理一些简单情况,并且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也更加从容不迫。本周,李萍护士长组织了大家进行线上学习,详细讲解了急诊常见药物的注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护士长组织的这次学习,对我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好的掌握了“亮丙瑞、聚乙醇干绕素a-2b注射液等”这种特殊药品的适应症,配置的要点,选择的部位以及注射后的观察要点,在学习过程中,我清晰地看到了护士长的专业与敬业。她精心准备的学习内容,涵盖了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最新的行业动态,让我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持续学习对于我们护士的重要性。医学在不断进步,我们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士长组织的学习活动,也让我们有机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可能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我们必须严谨对待,不容有一丝马虎。本周,护士长还带领我参加了急诊夜班工作,让我了解了急诊夜班工作的流程。急诊的夜班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应急能力,同时也需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夜里,护士长去护送一位患者入院,让我有事情呼叫备班的刘丽娟老师。当时安静的急诊病区只有我一人,心里还在害怕,突然一位青年男性患者被家人搀扶走进大门。我赶紧上前将患者推入抢救室,呼叫医生,进行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通道,行心理护理,按照老师们平日指导的流程一步步来,最终患者也安全地被送入住院。好像当时的害怕、担心都随着患者那监护上的蹦跶声,随着病人点滴流淌的声音,随着患者及家属的一声声谢谢都烟消云散了。
寇老师也给我详细讲解了除颤仪的检测流程和详细操作流程,还学习了CPR、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操作技术,并在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践操作。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纠正,我逐渐掌握了急救技能。寇老师时常叮嘱我要加强练习,对于急救常见的抢救设施,作为一名急诊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运用。在急诊,药物、食物中毒的患者也是常见的。寇老师现场教学,指导我如何给患者进行催吐,一步步耐心讲解。催吐作为一种急救措施,在特定情况下能发挥关键作用。它让我看到了医学知识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方法背后都蕴含着专业的考量和精准的判断。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催吐的时机、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我深知在紧急时刻,正确的操作可以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呼吸困难的老爷爷被紧急送进抢救室。当时,寇菲老师迅速做出判断,立即给予急救设备,熟练果断地进行无创呼吸机的使用。不一会儿,患者症状稍有缓解,血氧也上升了,寇老师还不停地安慰着患者和他的老伴。此时,一旁的老伴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在寇老师身上,我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急诊工作人员的职责与使命,而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也深知自己还有诸多不足,唯有持续努力,方能不断进步。我也时常看到寇菲老师口袋里总装有一本小书,平时总在不断学习。俗话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汇聚了这么多优秀老师的大家庭,之所以如此团结,我想都源于大家一直坚持不间断学习的好习惯。
亦师亦友,感恩万千!两个月的急诊科轮训学习即将结束,此时自己特别怀念与各位老师相处的这段时间,因为在这里自己不仅收获了满满的知识与技能,还收获了与老师们建立的友情。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心里一直默默喜欢的宴丽群老师,她在我心里不仅是一位非常资深的急诊前辈,还是一位相当慈爱的长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有问题请教宴老师,她都会很耐心、细心地讲解。让我敬佩的是她的责任心与担当,坐在预检分诊的前台,无论是120送到门口还是患者自行来院,她总是第一时间起身迎接,询问患者的需求。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她都会送到抢救室协助抢救,总是在默默付出,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她也常常把她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举一反三地与人分享,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师。在此期间,也要感谢急诊的每一位老师,她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感谢一直以来对我的悉心指导与帮助。这段轮训时光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自信和成熟,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祝愿急诊科的明天发展得更好!祝愿科室里的每一位老师身体健康!也愿科里的每一位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