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我有幸能够来到RICU病区实习,在这一个月让我收获满满。
在得知自己将要来RICU实习时,说实话我的内心十分忐忑,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适应RICU的实习生活,不知道自己的性格与老师们的性格能否合得来。我想在RICU里的病人大多都是病情十分危重危险,可能随时都要进行抢救,随时都有可能与死神赛跑。我不知道在那样危急的时刻自己是否能冷静下来,帮助老师一起进行抢救,而不是忙中添乱。
但是这些顾虑在来到科室,见到老师们后全都打消了。RICU的老师们都很好,尤其是鲍霁老师,她会关心我的身体,关心我的学习,关心我的成长,也会在我陷入迷茫时为我指点迷津。在RICU实习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康复”二字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患者身体上的康复,更是心灵上的蔚藉。科室的老师们总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病人的情绪变化,用温柔的话语和坚定的眼神给予他们力量。他们教会我,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是情感的传递。
其实在来到这个科室后,我面对这么多在临床上少用的仪器设备内心是很慌的,所以会在仪器发出警报时,惊慌失措,但是鲍老师并没有责备我,反而会一遍一遍地耐心为我讲解,直至我听懂为止。
在为患者换药调泵时,鲍老师会将我叫到身边,会边操作边告诉我怎么将输液管拿出来,怎么安进去,怎么调节滴速,在换药前后都要按那些按扭,告诉我输液泵发出警报也有可能是因为输液管里有空气,只要将输液管里的空气弹上去,再将输液管安回去,让它继续运转如果没有再警报就表示处理完毕了。于是在输液泵的警报再次响起时我自告奋勇的向老师申请和老师一起去处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换完药后它还是在响,我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气泡,正当我不知如何是好时,在我一旁的鲍老师就如一道光般拯救了我。原来是因为输液管里有气泡,但是它太小了不仔细看很难看到。事情终于处理完了,我的心里还是有些懊悔这件事没做好,但是老师却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你刚来不太熟悉是正常的,下次再试试”,在鲍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下,使我重拾学习的信心,也学到了一点呼吸重症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
转眼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已接近尾声,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不仅让我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遇到了一群优秀的带教老师。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护理的真谛,让我受益匪浅。
我尤其要感谢我的带教老师——鲍霁老师,她以身作则,教会我如何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护理操作,如何以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位病人。在她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病人沟通,如何更准确地评估病人的需求,如何以更加细致入微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病人。我开始懂得护理工作的意义在于用心感受病人的需求,用双手去传递温暖与希望。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谨记老师的教导,努力提升自身不足,做一个像鲍老师一样优秀的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