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积极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神经外科病区围绕“叙事护理助力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的工作目标,积极提升护士沟通交流以及共情能力,进一步关爱患者心理健康,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开展了案例分享会。
最近我们病区收治了一位59岁的王阿姨,诊断: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右侧肢体偏瘫,肌力2级,生活需要他人帮助,自理能力重度依赖,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她入院的这几天很少主动说话,在给她输液做治疗时也都是家属回话,表情淡漠,也不太配合治疗,我想运用叙事护理的方法走进阿姨的的内心,去治愈她的心灵,解开她的心结。这天下午,我忙完手头的工作,来到病房发现阿姨正在蒙头睡觉。我轻轻的问了一句:“阿姨睡着了吗?”阿姨掀开被子说:“没有,有事?我说:“阿姨,既然不困,我们聊聊可以吗?”阿姨继续盖上被子睡觉:“我没精神,想睡觉。”我看阿姨不想和我叙话,我想起今天上午有个年轻男士带着2-3岁的小女孩来看她。于是我问道:“今天上午来的小女孩是您的孙女吧?双眼皮,很漂亮,很可爱。”阿姨再次掀开被子,左手臂拉着床栏想要坐起来,我立即扶住阿姨。她说“是我的孙女,漂亮吧,那身衣服是我买的,还有那个粉色公主鞋,她最喜欢了”,我看行,还是可以聊下去的。我说道:“很漂亮,远远的就闪到我了,您很会打扮孩子,阿姨,您为什么这么困呢?”阿姨说:“我不是困,就是觉得活得没劲。”
我:我平时看您不太爱说话,而且情绪也不太好,您愿意跟我说说吗?
阿姨:得了这个不能动的病,谁能心情好啊?
我:那您现在的心情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吗?
阿姨:我现在就是一个废人,只能拖累家人,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的心情,那就是沮丧吧。
我:心情沮丧给您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阿姨:带来了很多的痛苦,自从得了这个病每天都像坐牢一样,困在病房里。我这半边身体都很难动弹,连我现在说话都不太利索了,吃饭还得让人喂,估计以后去广场唱歌都困难喽。
我:那您觉得有什么好的影响吗?
阿姨:哪有好的影响,我想想,嗯嗯,每天老伴跟孩子们轮班来照顾我,把我伺候的挺好的,小孙女也经常来看我。
我:那还是给您带来了一定好的影响,比如说,让您能经常见到孩子,更重要的是这次生病给您的身体敲起了警钟,让您开始注意身体了,对吗?
阿姨:小陈护士,你说的对,这个脑出血确实给我敲了一个警钟。
我:刚才听您提到去广场唱歌,您很喜欢唱歌吗?
阿姨:对,我可喜欢唱歌了呢,自从退休后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去广场唱歌,前段时间我们还得了一等奖呢!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我:真好听呀!您太厉害了!我还是第一次听您唱歌嘞!感觉您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人,等您身体养好了,再去广场唱啊,到时候我去当您粉丝。
阿姨:那敢情好啊,就是我这个病什么时候能好啊?
我:您别着急,会好起来的,您觉得这次生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阿姨:其实好几年前,我就得过一次脑梗,但是那一次没这么严重,输输液就好了。我血压也高,平时不当回事,没怎么测过血压,也没按时吃药,还有就是我每天去广场唱歌,一去就是大半天,练声的时候也不按时吃饭。
我:这次生病算是对您的生活方式敲的警钟吗?
阿姨:可不是吗,你说我要是以后再也站不起来了,怎么办?再也出不了门了,怎么办?
我:您看您对唱歌这么有耐心,每天都花时间练习,为什么不对自己的身体多一点耐心呢,多关注自己的身体,配合医生护士治疗,配合康复师做康复,一定能看到成果的。
阿姨:但愿吧,小陈护士,谢谢你今天开导我。
我:没事,只要能帮到您就好,那您觉得以后该怎么对待自己的身体呢?
阿姨:我应该好好的做康复锻炼,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后在家监测血压,按时吃饭,按时吃药。
我:这就对了!
这时,阿姨的老伴回来了。手里提着一桶水,另一只手抓着毛巾。
我:您看您老伴回来了,让他给您做个见证人,承诺以后好好做康复治疗,出院后好好吃饭,按时吃药,唱歌也得要劳逸结合。“我看行,回家我监督她。”她老伴说道。
我看阿姨准备洗漱,正准备从病房返回护士站时,听到阿姨跟她老伴说“今天能不能给我洗下头发啊?”他老伴说:“先将就下,主要还是怕把你搞感冒了。”我回复道:“阿姨!我们科室有洗头盆,有吹风机,我去护士站拿,我来帮您洗头发。我当您的粉丝,您当我的VIP,再决定办不办卡哦!”阿姨哈哈大笑。
从那以后阿姨也愿意和我们多说话了,还经常主动问我们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
两周过去了,随着床旁康复和治疗的同时进行,阿姨已经能让家人扶着下床活动了,带着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出院了。
由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社会与家庭不支持等,均可以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焦虑、沮丧等消极的情绪。叙事护理是通过倾听、理解和回应患者的故事,帮助患者构建积极生活意义,让我们带着温暖爱意去看待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感知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为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让患者得到切实的心理照顾和关心,疗愈患者的同时,也滋养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