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医院 新闻
2025-02 20
医者仁心,拒红包扬正气——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医疗环境的健康发展与民众的健康福祉。近期,我院肿瘤四病区发生了一起温馨而又令人动容的小故事,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为构建更加纯净、和谐的医患关系树立了典范。 前日上午,肿瘤四病区刘先生因病住院治疗,经过病区陈飞主任及管床医生余婷婷的耐心细致的问诊和精心治疗,张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显著好转。深感感激之余,刘先生和家人决定以传统的方式——送红包,来表达对李医生深深的谢意。然而,面对这份意料之外的“礼物”,余医生展现出了作为一名医者的高尚情操。余医生说:“刘先生,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这个真的不能收。”余医生温和而坚定地说到:“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看到您康复就是我最大的欣慰。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和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而不是通过接受红包来建立关系。请您理解并支持我们。” 此次事件,不仅是对我院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一次生动展现,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正面引导。我们呼吁,广大患者及家属应理性看待医患关系,用理解、尊重和信任来支持医护人员的工作,让爱与责任成为连接医患双方最坚实的桥梁。 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道路上,每一份理解、每一次拒绝不当利益的行为,都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这份纯洁与神圣,让医疗之光温暖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个生命。  
2025-02 19
年轻女性外阴疼痛加剧,小阴唇整形成解方?这事儿得掰扯清楚!
2025-02 19
同心协力绘蓝图 携手共进开新篇——‌‌市中心医院第五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2025-02 19
科普引领“码”新篇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实现优质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旨在引导患者提高疾病预防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持续优化患者就医体验,践行"微孝护理"服务理念,耳鼻咽喉科一病区护理团队秉承简单化、个体化的原则,对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将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内容梳理归纳并整合,利用二维码形式展现出来,患者扫描科普二维码就可以轻松获取相应的健康知识,真正做到了方便患者。 走进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一病区,您会发现病房、走廊等区域设置了专属健康教育二维码矩阵。只需用手机轻松一扫,即可随时获取健康科普信息,避免出现“说了就忘”的现象, 健康宣教二维码设置在病区最“显眼”的地方,患者及家属只需打开手机微信的“扫一扫”功能便能够清楚地查看耳鼻喉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内容采用直观的图文及视频方式,强调“重点突出,能简就简”,以便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护士,我做完手术后回家要注意些什么?”“医生,我有慢性鼻炎,回去后还需要长期治疗吗?”“护士,出院后还有坚持吃药么?”“医生,出院后我们作为家长,应该要怎么做呢?” “叔叔,您扫一下这个码,关于慢性鼻炎的相关知识及居家康复需要注意的事情都在里面,我刚才说的内容,您万一记不住了,可以扫码再看一遍。” 类似话语不断的回响在病房的走廊里。这种新颖时尚、内容丰富的宣教方式受到了医、护、患的一致好评。 二维码科普宣传栏”的便捷之处不仅在于可以方便获取健康知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主动学习的途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深入了解特定疾病,不仅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他们能够随时掌握保健要点,更好地配合治疗与康复,也为医护人员减轻了重复宣教的负担,提升沟通成效,避免了家属和患者之间出现信息误差。 让我们携手用科技赋能医疗,让健康教育更有趣、更有效、更贴心! 让关怀突破时空界限,让健康知识随身而行,以科技之力构筑有温度的医疗体验!   部分科普二维码展示:
2025-02 19
以音乐为药,疗愈身心——“音乐病房”的实践与感悟 在医疗护理中,我们常将药物与仪器视为治疗的核心工具。然而,当我在病房中第一次播放《月光曲》,看到一位术后紧皱眉头的患者逐渐舒展面容时,我突然意识到:音乐,或许是一种被忽视的“无形良药”。 传统病房总被仪器的滴答声、匆忙的脚步声充斥,这种环境无形中加剧了患者的焦虑与孤独。早上护士长像往常一样带领我们在病房交班时,突然隔壁病床的患者手机里传来葫芦丝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片刻治愈,让早上的忙碌得到了片刻的舒缓。受音乐的启发,我们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尝试将轻音乐引入病房。初期并非一帆风顺——有人质疑“听音乐能治什么病”,也有患者因偏好不同而抗拒。但当我们用自然音效覆盖监护仪的噪音,用自然声音(流水声、鸟鸣声)替代走廊的喧哗时,病房的氛围悄然改变。一位化疗患者说:”流水声、鸟鸣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这一刻疼痛好像被冲淡了。” 并非所有音乐都适合病房。我们根据患者病情与性格设计播放方案: 焦虑型患者:搭配《Weightless》与流水声,通过低频音波降低心率; 老年患者:播放《二泉映月》或巴洛克音乐,熟悉的旋律唤醒记忆,减少术后谵妄; 护理姐妹们说:“过去查房是机械地记录数据,现在我会留意患者听的音乐。有位阿姨总循环《蓝色多瑙河》,她说这曲子让她想起年轻时跳舞的日子。后来我们聊起华尔兹,她竟主动下床练习康复动作。” 研究数据证明音乐能降低血压、促进内啡肽分泌,但更珍贵的是它唤醒了患者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病房的实践让我们重新审视医学的本质——治疗不仅是修复肉体,更需呵护心灵。当《天空之城》的旋律在走廊轻声流淌,连最理性的医生也感叹:“那些冰冷的金属器械,似乎被音乐镀上了温柔的光。” 医学的进步不应仅用技术衡量,更需以对生命的敬畏与共情为标尺。音乐病房的探索,让我们见证了艺术与科学交融的力量——当琴键落下,治愈已悄然开始。
2025-02 19
争分夺秒救新生——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演练 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2月11日,我院护理部联合医务部,新生儿科,产科,手术室,麻醉科在新生儿病房、产房及手术室开展了一次全方位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演练。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快速、有效的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此次演练分为多个场景,分别设置在新生儿病房、产房和手术室。涵盖了从初步评估、正压通气、胸外按压到药物使用的完整复苏流程。此次演练是新生儿科首次联合产科和手术室共同参与,模拟了不同场景下新生儿窒息的紧急情况及抢救流程,体现了多科室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规范、准确;演练贴近临床实际,设置了多种复杂情况,考验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心理素质。 演练结束后,护理部与医务部组织全体参与人员进行了总结与反馈。对演练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制定了改进措施,例如药物配置流程、团队沟通效率等。通过此次演练,医护人员不仅巩固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理论知识,还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水平。 我院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抢救技能。同时,医院将继续加强多科室协作,优化抢救流程,为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此次演练的成功开展,也彰显了我院在新生儿急救领域的专业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多科室的紧密配合,我们不仅能够应对突发情况,还能在抢救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高效有序。这种协同作战的模式将为我院其他科室的应急处理提供宝贵经验。我们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2025-02 19
水果病房,让患者不在迷路 在神经内科二的病房中,老年、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的患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普遍面临着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等一系列问题。由于科室病房布局相似,房门外观一致,老年患者或记忆力减退的患者常常难以找到自己的病房,“水果病房”上线,不仅为病房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同时让老年患者能够轻松找到自己的房间。 什么是“水果病房”? 那么,有人会好奇,什么是“水果病房”呢?就是从常见的水果中挑选出蕴含美好寓意,以及在颜色、性状、口味上具有强烈冲击记忆的种类,制成图片贴于病房门上,达到让患者过目不忘的目的。比如说苹果、葡萄、橙子、桃子等,帮助具有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快速辨认自己所住的病房,按图快速辨认出专属病房。大大降低了迷路的风险。 借助水果记忆,用爱心和专业帮助老人。进一步将人文关怀融入到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持续打造“医疗技术有深度、温馨病房有温度”的科室,提升就医便利性,全方位高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温馨服务,使每一位患者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有效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和幸福感。 “水果病房”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新举措,也是医院关心、关爱患者的一个缩影,每一幅水果图片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成为老年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患者的引路牌,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神经内科二 李星   2025.2.16
2025-02 17
哺乳期的钢铁玫瑰 玫瑰,那娇艳欲滴的花朵,常被视作芬芳与柔美的象征。然而,当我们将“钢铁”这一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元素与玫瑰相结合时,一个全新而独特的形象跃然纸上——哺乳期中的“钢铁玫瑰”,这一美誉恰如其分地赋予了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一病区的护士长龚小艳。 呼吸科,一个总是被危重病患填满的地方,龚小艳护士长在这里承载着巨大的责任。产假仅仅休息了两个月,她便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这个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当我接到任务去探访这位玫瑰般的护士长时,心中难免有些忐忑,生怕会打扰到她的繁忙工作。步入她所管辖的病区,眼前的景象证实了我的担忧:患者络绎不绝,医护人员穿梭其间,一片忙碌。 在医生办公室,我向朱林波医生询问起龚护士长的事迹。他激动地站起身,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春节期间,呼吸科的病人数量激增,病情严重。龚护士长不仅主动加班加点,还亲自带头值班。在抢救危重患者和安排转科时,她从未退缩过半步。谁能想到,这样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竟然还在哺乳期。她真是太了不起了!” 急救室的患者及家属提及龚护士长时,无不竖起大拇指。一位陪护大爷感慨万分地告诉我:“龚护士长不仅服务态度好,温柔可亲,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她曾多次亲自为无陪护的患者买饭、打水。无论何时遇到困难,只要找到龚护士长,问题总能迎刃而解。”这次突如其来的采访,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龚护士长的真实与伟大。 科室护士胡玉荔也表示,龚护士长所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她都有些记不清了。在胡玉荔眼中,龚护士长就像一块万能的砖块,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无论是前往急诊取药、指导危重症患者康复,还是评估风险要点、执行医嘱、解决科室仪器短缺问题,龚护士长总是亲力亲为,从不言苦。 科护士长王艳华老师这样评价龚小艳:“她就像一块灵活多变的基石,无论面对什么工作安排,都能迅速响应。即使在个人生活中遭遇孩子频繁生病的困境,她也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她不仅是产假没有休完,而且每天一小时的哺乳时间也坚持在岗。” 当我终于见到龚小艳护士长时,她正在病房中查房并指导工作。在接受访谈时,她的言辞虽然质朴无华,却充满了深情与坚定:“作为母亲,我当然渴望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但作为一名护士,我更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科室需要我,患者更需要我。这是我无法割舍的使命,也是我不断前行的坚定信念。” 这就是龚小艳——中心医院的钢铁玫瑰的故事。我们并非鼓励每位哺乳期的妈妈都像她一样无私奉献,但她的精神无疑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歌颂、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