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透射激情的人生
时间:2017-10-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宣传科 阅读量:5
透射激情的人生
    ——记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夏伟


          见证外科发展
  1978年,23岁的夏伟从医学院毕业后来到了孝感市中心医院,选择了外科,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当时的外科是大外科,需负责病人从头到脚的一切手术,因此每天接诊的病人很多,工作量非常大,这给了刚出校门的夏伟极好的锻炼机会。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夏伟逐渐成长为外科的一名“全科医生”。
  80年代初,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脑血管病人急剧增多,亟需颅脑神经专业医师。1985年,随着外伤病人的增多,外科开始细分,夏伟主动要求到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进修。一年后,年仅31的夏伟便单枪匹马挑起了医院神经外科的大梁。当年,作为省青年医生代表,夏伟有幸参加了全国神经外科学会的成立大会。
  神经外科是一个发展前景好、技术难度高、手术风险大的高尖端学科,俗称脑外科,而脑外科医生都是“与死神打交道的人”。多年来,夏伟怀着“悬壶济世,仁者爱人”的思想,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他曾为古稀老人切除脑部肿瘤,也曾替十岁孩童修补破碎的心脏、肺叶。2000年,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节目现场播报了夏医师的一次开颅手术:成功地把一枚在人脑里“生长”了20年、长达6.5厘米的铁钉取出来,并彻底根治了折腾病人20年之久的癫痫病。
  现在的神经外科已成为医院的重点专科,也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作风过硬、团结善战的人才梯队。每年,夏伟都要选派科室里优秀青年骨干赴北京、上海、广州行地进修学习,还先后安排3名医生攻读在职研究生。在他的带领下,神经外科目前有4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家领先水平,2项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科室人员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的论文、专著有30多篇(部)。

            我们这代人
  夏伟出生在干部家庭,一直接受党的传统教育,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上过山下过乡。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里,他磨练出与农民一样的吃苦精神,也有着那个年代人们所特有的执着个性。
  在“孔雀东南飞”的年代,单位许多有点能耐的人纷纷“飞”走了。正处于35岁人生奉献峰值期的夏伟,却拒绝了广州、上海等地的高薪诱聘,毅然决然地固守在曾留下他奋斗足迹的中心医院。“我们50年代出生的人,特别容易满足精神方面的富有,喜欢那种温馨、和谐的团队生活,也离不开已经形成多年的彼此信赖的生活圈。”拒绝高薪工作,放弃优裕生活,虽然被许多人认为是“傻冒”,但夏伟却一笑而过。的确,因为留恋自己医学生涯中拼搏过的地方,因为满足于病人感激的眼光、问寒问暖的关爱,经济上仍不富足的夏伟始终无怨无悔。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从小就拥有我们无法比拟的物质上的富足,又因为接受现代教育,文化基点高,思想前卫,跟现代社会非常容易沟通,这都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永远都无法企及的。”说起现在的年轻人,夏伟谈兴甚浓。“但是他们最欠缺的就是艰苦环境的磨练!”见多了社会上屡见不鲜的离婚、自杀事件,夏伟对年轻一代的“脆弱”痛惜不已。

            年轻心态玩“出位”
  在夏伟狭小的办公室里,记者被办公桌玻璃板下一张张神采飞扬的照片所吸引。“这都是我带着科室人员到外面旅游时拍的照片。这张是我们科室篮球队的全家福。”夏伟指着一张张照片逐个介绍,照片上头戴旅行帽,身穿球衣的夏伟“混迹”于一群年轻人中间,周身散发出一股与年龄不相符的活力。夏伟笑言自己虽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心态还比较年轻,总喜欢“与年轻人为伍”。
作为颅脑外科医生,在经受比常人更多的工作压力之余,夏伟十分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外出旅游采风,周末垂钓休闲,闲暇唱歌跳舞……他总将自己的假日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人是需要有动力的,会玩的人才会工作,工作的情趣才高。”夏伟进一步解释道,“玩好比人生加油站、充电器,在这个过程中,视野开阔了,激情迸发了,脑子更新了,再投入工作生活,开拓创新劲便又有了。”
夏伟对现在的年轻医生提出了要“会做、会说、会写、会玩”的“四会”要求。会做,就是指医生治病救人的技术要非常娴熟;会说,就是要让病人相信你,使其树立战胜病痛的勇气;会写,就是要善于将自己工作经验的闪光点总结升华出来,在社会上形成感召力;会玩,就是玩出同事间真挚的感情,也玩出工作中所需的激情。“其中会玩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倡导人性化的社会,我们更应该在玩中释放工作上的压力,在玩中蓄积更大的潜能。”夏伟对玩有着独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