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医生神圣的职责
时间:2017-10-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宣传科
阅读量:5
分享到
为了医生神圣的职责
——记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曾旭东
“从医是一项辛苦的行业,更是一项高尚的行业。医生职责是神圣的,它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欢乐和幸福。”自1974年以来,曾旭东已经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辛勤耕耘31个年头了,每当看到病人那瘦弱的身体,那痛苦的神情,那无助的目光时,曾旭东真切地感受到医生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曾旭东曾先后到湖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咽喉医院进修学习,1989年参加了援阿尔及利亚中国医疗队工作。过硬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曾旭东已经成为耳鼻咽喉科权威专家,在全省医学界享有极的威望,他现在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委员、孝感市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同济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咸宁医学院兼职教授等多项职务。
关爱病人,对病人负责
曾旭东心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健康、人的生命。他常说:“我们要把病人当作亲人一样去照顾,多为他们着想。”周一是他的专家门诊时间,小小的门诊室里每次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病人。他总是仔细认真的诊治每一位病人,详细询问病情,分析病因进行治疗。不管什么时候,曾旭东总是认真诊治完最后一位病人后才回家休息。
有位姓方的病人咽部新生物,声带麻痹,四处求易问药,病情仍无好转。曾医生接诊后,通过手术为病人摘除了新生物。但是要想彻底根治,还必须做喉裂开手术,切除病灶。可病人家境贫寒,为了治病,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因此想放弃治疗。曾医生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你还年轻,身体是本钱,怎能不珍惜呢?你缺钱,我先帮你垫上,但病不能拖啊!”在曾医生的开导下,病人终于同意继续治疗。经曾医生的悉心诊治,病人很快康复出院。临走时,这位七尺男儿紧握曾医生的手,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曾医生,您真是个好人。您的大恩大德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然而,更能体现曾旭东尽心为民的是他的严谨作风,对待每个病情,他都一丝不苟,为了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为其康复赢得宝贵时间,曾旭东往往会给患者的病情及时作出确断。市某公司一位老工人在外地医院被确诊为喉癌,老人以为将不久于人世,唤回了在外工作的儿女,一家人沉浸在生离死别的痛苦中。带着最后一线希望,老人找到了曾旭东。曾旭东详细询问了病史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后,肯定地告诉患者:“以我多年的临床经验,喉部这个肿物99%是良性的,是血管瘤感染所致。”经过曾医生的认真诊治,老人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工作繁忙,他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由于平时经常饮食无规律,曾旭东患有胃溃疡。一次,他在给病人做手术时,突然胃部疼痛难忍,护士赶紧给他注射止痛药,让他休息一会儿也不肯,继续工作。他就这样为了病人,将自己的健康置之度外。在医院,曾旭东关爱病人、廉洁行医的风格早被传为佳话,许多病人家属在手术前给他送去红包,曾旭东理解病人的良苦用心,在推辞不掉的情况下,他关照护士长把钱收好,然后在病人手术后归还病人。他就是这样恪守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社会的操守。
执着追求,医术路上创佳绩
61岁的李某是市直某单位退休职工。1999年产值月在市中心医院进行全喉切除手术加发声功能重建术,当时国内医疗界发音功能重建方法是借助人工喉、电子喉等机械装置,需要二期手术在体外佩带或作为导物埋藏在体内,给患者造成一定的负担和痛苦。针对这种情况,曾旭东对他的手术方案进行了认真分析并修改,将发音功能重建作为全喉切除的“配套工程”,手术中利用李某自身的组织,对其气管、食管瓣状进行造孔等。手术后第五天,李某就在医生的帮助下,利用经改造后进入咽腔的气流作为发音动力进行训练,出院时李某就能讲出清晰的话语,一年后,李某讲话已和正常人没两样。曾旭东运用这种“全喉切除后食管、气管瓣状造孔发音功能重建”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喉全切后发音、吞咽、呼吸三者之间的矛盾,发音效果非常理想,属省内首创。
在给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曾旭东发现传统冲洗液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带来的副作用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经过长期的研究,他将中医的理念精华与西方的医学技术相结合,运用中草药研制出新的鼻腔鼻窦冲洗液,应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2月,他主持的科研成果《鼻腔鼻窦冲洗液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被评为湖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曾旭东常说:“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他就像那些征服珠穆琅玛峰的登山运动员,向着目标,不屈不挠地攀登。他订阅了《临床耳鼻咽喉》、《中国耳鼻咽喉》等20多种关于耳鼻咽喉的杂志。他还不断学习英语、日语、法语,虽然年过半百,但他仍不断学习网络技术,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当今的前沿医学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他感到医学领域就像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巨大花园,自己就像一只幸福的蜜蜂,在采集着知识的花粉。近十余年来,他积极开展各项科研项目,总结临床经验,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从1997年到2004年主持的科研成果中,《护胸支撑喉镜架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应用气囊取食管异物》等五项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均获得科技成果奖。
团结协作,共谋科室发展
曾旭东是一位好医生,也是一位好领导。目前,耳鼻咽喉科有74名医师、13名护士,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医患关系融洽、团结协作的先进集体。作为科室主任,曾旭东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作用。他严格管理,在科室建立岗位责任制,每个病房都安排有专门的医生和护士负责。他要求医生和护士对所分管床位病人的病情了然于胸,并严格规范夜查房制度,及时解决病人突发病情,他自己也经常巡视病房,随时了解病人病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曾旭东始终保持着善良、宽厚、热情的性格,他常常到病房和患者促膝谈心,嘘寒问暖。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有许多医生和护士在节假日放弃休息和病人一起度过。在这里住院的患者都享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同时进一步做好基层护理工作,优质高效地服务病人,积极改善病房环境,尽量满足病人的不同需求,给病人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诊治环境。曾旭东清楚地知道,科室管理不仅仅是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管理,医护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更是科室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科室里,当遇到病情复杂的病人,大家会坐在一起探讨病情,医护之间相互协商,尊重各自的意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医疗护理方案,正是医护人员之间的这种亲密无间的合作,使得科室即使人员配置不足时,也能将极其繁忙的日常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在此基础上,医疗质量稳步提升,医疗安全得到保障,医疗工作也获得病人和家属的肯定和好评。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科室的不断发展,曾旭东注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重用人才。他将培养和发展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作为科室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先后派曾金波、张清源、周洁、尹文华赴武汉、北京、上海等城市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同时鼓励严福波等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攻读研究生,为科室大发展不断注入西的血液,增强科室的技术力量。
在曾旭东的带领下,医生和护士紧密配合,团结协作,耳鼻咽喉科连续5年被评为医院先进科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医院的各科室排名中居前列。
风,是空气对流形成的;曾旭东的作风,是感情对流形成的。医院关怀他,信任他;他热爱医院,对医学事业精益求精;患者感激他,尊敬他,他更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曾旭东就像一棵茂盛的大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结出满树红花;他也像一位生命的守护神,给患者带来生命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