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医学科的成立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对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的需求不断增加,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理念,我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成立了老年医学科。
在科室成立之初,我们曾面临着护理人力资源不足,专业性不够强,患者满意度不高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护理部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加强老年专科护士的培养,护理人力资源的倾斜。护士长时常组织我们进行线上线下理论及专科培训。通过一系列培训和学习,我科护理人员不仅理论及专业知识得到了强化,护理理念也得以由“以疾病为主体”到“以人为主体”。同时护士长还在科内身体力行推行“叙事护理”,从晨午间护理、交接班到护理查房,只要是护士长在的地方,总能看到她循循善诱、亲切交流,不断通过“话疗”安抚患者。在护士长的感染下,我科护理人员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叙事护理的活动中。随着“叙事护理”在科内的开展,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护士,我的价值也不断得到肯定。学了叙事护理的我,内心也变得丰富多彩,我也因与这些患者互动的体验而丰厚饱满。跟随叙事护理,走近患者,走进患者的生活乃至人生,倾听生命的故事,虽只有只言片语、家长里短,打开的却是患者的一片天空,种下的是希望的种子。
(二)循证护理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共青团团建一百周年讲话时提到“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我相信护理事业也是如此!为了促进我院循证护理教育的发展,增强护生和临床护士循证实践的能力,培养具有循证思维理念的人才,提高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质量,我院护理部经过积极筹备,最终于2020年4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十年前,我们的护理理念还是传统地以个人经验为主,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临床经验为指导。比如: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顺序,大家在采血的过程中都是习惯性地顺手拿着哪个试管就先采集哪管血标本;全麻手术的患者,我们习惯性地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12小时;留置导尿的患者,我们习惯性地告知患者拔管前需间断夹闭6小时;抗凝剂皮下注射前,有的护士排气,有的护士不排气,规范地做法是什么,没人能给出准确地答案!自从学习了循证护理后,我才知道我们的护理工作要以客观证据为主,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以最佳证据为指导。对于以前工作中遇到的摸棱两可、说法不一、不知所措的事情,我现在懂得通过查阅指南、专家共识或者是系统评价来为自己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十年前,我们的护理教学主要是以重知识传授、临床经验灌输地模式进行,尽管由此培养出来地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意识不足。现在,我们将循证护理引入护理教学,在临床护理中发现问题,引导我们的护理人员通过文献检索,查找最好的证据,然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并正确应用证据以指导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后,通过此种教学模式,我们护理人员的自学能力、循证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优质的护理质量也得以确保!
(三)从职场新人到护理管理工作的参与者
春秋轮回,光阴如梭,回首近10年来在护理岗位上度过的日日夜夜,所做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从初入职场的新人,每天需承受千头万绪的临床护理工作,还得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更得接受患者的诸多质疑和不信任,到今天不仅能游刃有余地完成领导分配给我的各项护理工作,还能积极地参与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及病区质量的管理,更能起到帮带作用,携手共进,薪火相传,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摩擦期、磨合期、成长期!
初入职场,我的工作主要是晨护、翻身、输液、打针、发药、宣教、巡视……在经历了摩擦期与磨合期,这些基础工作,我能驾轻就熟地胜任之后,我开始进入成长期—积极参与到护理管理工作中,从最开始学习鱼骨图、雷达图的制作,到学会使用PDCA、品管圈改进护理质量项目,5WH2进行根因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全面性得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条理性得以提高。
我们的工作不曾惊天动地,但是我们却像一株株尚未成熟的小树苗,在风中颤抖,在雨中低头,却仍瑟瑟站立,苦中散发着清香,只愿将阵阵清香带给病痛中的人们,让病人因我们的护理而减少痛苦,因我们的健康指导而有所获,因我们的安慰而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