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明确2022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时间为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安全用药 同心同行”。为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防止不良反应发生,近日,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护理老师指导,实习生参与制作设计“口服药宣教小展板”。
通过护理老师指导,实习生统计用药行为数据的调查,结果发现病区只有少数患者拥有正确的用药常识,许多患者及家属不知道药物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率更是了解甚少。针对这一问题,神经外科决定加强口服药用药安全宣教力度,在护患沟通会时,采用“口服药宣教小展板”集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讲课,让患者知道按时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老年患者有些不识字,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可能会出现发了药而忘记吃的情况,护士做到口服药看服到口,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制作提示卡,将提示卡放于患者床头,提醒患者服药。加强工作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主班护士检查自己领药情况,责任护士核对发药的情况。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将患者服药的顾虑告知医师,帮助患者解除顾虑放心服药。针对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用 药知识宣教,实现安全用药的目的。
出院后安全用药知识有哪些?
大致包含三个方面,可以从用药前、用药中和用药后三个方面进行。
一、用药前
需要做到以下这点:认识药物认真查看药物说明书,认识药物的名称、适应症、剂型、剂量、不良反应,确认是否与医生详细说明病情以及在服用的药物,家族史以及过敏史,本人应该服用的剂量、频次等。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
二、用药中
1、掌握正确的吃药方法含服:含在舌头下面服用,使药品/药剂直接通过舌下毛细血管吸收。服用后10分钟,不能饮水;不能咀嚼;适用于速效药。如防治心绞痛的硝酸甘油,口服无效,需含服约2-5分钟才发挥作用。
睡前服:指睡觉前15-30分钟服用,服用后不能立即卧床,否则有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等。
空腹服:指清晨服或者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药。
饭前服:指吃饭前30分钟左右的时间段内服用。
饭后服:指吃饭后15-30分钟服用。
一天三次:不是指三餐前后服用, 而是每隔8个小时服用一次。特殊时间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服用。
2.忌服药种类过多、用药过量、时间过长、乱用偏方补药等
同时服用药物的种类越多,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越大,漏服的发生率也会增加;药效并不会因为用量的增大而呈正比增加,但是副作用却会增加;服药时间过长,肝肾承受的代谢压力也就越大,所以要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咨询医师,进行必要的检查,调药或者停服,切忌不可私自调药或停药,有些药不可突然停药,需要慢慢减量。不乱用偏方补方,应当遵循医嘱,规范化治疗。
3.忌私自频繁更换药物以及私自服用中药材药物
每一种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的起效,都需要时间和一个过程,切不可服用几天觉得效果不好就私自换药。另外,有一些中药材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如疾病需要则需要咨询专业的医师,严格控制使用剂量,特别是老人、儿童以及身体虚弱的人群,更需谨慎。
三、用药后
在药物服用之后主要涉及药物的存放以及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理两方面。
1.药物存放
药物的存放要根据药品说明书进行合理的保存。如果是一些急救药物,建议随身携带,以备在需要时可以快速取用;其次需注意药物的包装外盒不要丢弃,方便确认药物的相关信息,注意药品的保质期,过期药品应停止服用。药品开封后,应注意避光,防潮,储存在相对干燥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暴晒处。
2.正确认识药物副作用
一种事物都有两面性,药物同样如此,规范安全合理用药就是要将副作用 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以及对于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不良反应还是会发生,那么在发生以后如何应对是关键。正确做法是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如果不严重则以观察为主,严重则需及时就医。看似简单的一个服药动作,却包含了很多需要注意的点,正确认识和了解药物并且安全使用,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可马虎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