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孩子总尿床怎么办,这点你别忽视!
时间:2023-02-21 来源:泌尿外科一 作者:张艳霞 张丹 阅读量:21

孩子尿床是一种病吗?

一般来说,大多数孩子3岁时能基本控制排尿,5岁后就很少尿床。如果5岁以后依然尿床,且每月尿床2次以上,就有可能是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MNE),也称为尿床。在儿童期是相对常见的症状,7岁儿童发病率5-10%,青少年期为1-2%。性别比为男:女2:1。

不少家长认为儿童尿床不需要治疗,再长大点就好了,其实是错误的。尿床虽然在任何年龄段每年有15%自发性缓解,是相对良性疾病。但长期夜间遗尿可影响患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导致孩子出现异常的心理问题,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敢睡集体宿舍,逐渐形成胆小、孤独、内向和过于敏感等性格。所以尿床是不能忽视的大事!


什么叫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呢?

儿童夜间遗尿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单症状夜间遗尿(MNE)指患儿仅有夜间遗尿,不伴有日间下尿路症状,定义为间歇性夜间尿失禁。

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CCS)将≥5岁儿童夜间睡眠过程中间断性发生尿失禁定义为遗尿症;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联盟专家共识定义夜尿症为5岁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两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ICCS和世界卫生组织将遗尿症定义为儿童5岁以后,每月至少发生1次夜间睡眠中不自主漏尿症状且持续时间>3个月,这样可使患儿家属更早关注遗尿,并提高遗尿的早期发现率。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多认为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的主要病因同时睡眠觉醒障碍是发病的前提。

wps1.png

遗尿症与哪些因素有关?

高唤醒阈值

由于高唤醒阈值和频繁的睡眠紊乱,MNE多发生在异常深睡眠的儿童。高唤醒阈值是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 当膀胱充盈时,儿童不会醒来。夜间多导睡眠图记录证明儿童睡眠微结构破坏这一假设。除了高唤醒阈值外,遗尿症发生是由于夜间尿量生成和夜间膀胱容量之间的失衡导致的。

 

遗传因素

MNE有明显的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或其直系亲属都没有尿床,孩子尿床的机会为15%。如果父母一方或其直系亲属有过尿床的经历,尿床的机会增加到44%,如果父母双方都此病史,则增加到77%

其他 

肥胖者的MNE发病率高,治疗效果不佳

过敏性疾病也是MNE的一个危险因素,过敏发作多的患儿MNE风险更大。

 

如何评估及诊断呢?

病史采集

诊断主要通过病史采集以区分单症状还是非单症状,原发还是继发,有无共病,如行为或心理问题、睡眠呼吸障碍等。还应包括两天完整排尿和饮水日记,记录白天的膀胱功能和饮水习惯,以排除有无LUTS和饮水过多。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明确是否夜间遗尿,记录每周尿床夜晚数和每晚尿床次数,这提示遗尿严重程度及预后

白天是否有漏尿以及漏尿频度,是否有尿频(指每日排尿次数不少于8次)或排尿延迟(指每日排尿次数少于3次);是否有突然和急迫感想要排尿;是否有排尿间断,或一次接一次的数次排尿。上述症状提示膀胱功能障碍。

合并日间漏尿及膀胱功能障碍者属于非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NMNE)。

此外,应特别注意排便,不规律的排便意味着为非单症状的MNE。如果有便秘或大便失禁应同时治疗。

 

干预及处理措施

在治疗前,应向儿童和看护者详细了解尿床病史等情况。鼓励父母为尿床的孩子寻求医疗处置,向患儿及其家庭解释进行评估的好处,使其明白夜尿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他同龄儿童也可能有,不必为此尴尬,更重要的是夜尿可治愈。

尿床报警处理

夜间尿床报警治疗依赖于使用因潮湿而激活的装置。治疗目的是让孩子通过警报器醒来,可以是听觉的,也可以是触觉的,可以提醒患者或照看者。当达到膀胱充盈状态时,其作用可重复激发觉醒,将高觉醒阈值降低

如果存在夜间高产尿量和夜间OAB膀胱过度活动症),应调整患者饮水习惯,服用去氨加压素或去氨加压素与抗胆碱能药物的联合用药治疗

 

神经电刺激调节

系统综述和随机试验证明神经电刺激对MNE存在潜在益处。但纳入研究的质量很低。经皮神经电刺激和安慰剂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没有抗尿床作用。

 

辅助治疗

如果儿童及其家庭不愿治疗,也没有社交障碍,可采取观望治疗。治疗期间晚上穿尿布确保正常的睡眠质量。

对于已经比较大的孩子依然总是发生尿床,可以首先前往医院排除自身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其他合并问题,只是NE,那么患儿大多数问题出在患儿睡眠过深,通过辅助设备记录摸清患儿NE发生的主要时段,进行提前的彻底唤醒-排尿,通过建立这一反射并进一步加深其作用,配合睡前的适当液体摄入控制以及规律作息等行为干预,有望得到改善。

wps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