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护士,我带这个面罩鼻子、额头都好痛,我不用这个,快点给我换鼻塞”,病房一位诊断为慢阻肺伴二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大声喊叫道,护士小张马不停蹄的赶到病人床旁,耐心解释,也实在扛不住病人的强势的诉求,无奈只能更换鼻塞导管给氧。以上场景,在呼吸科病房屡见不鲜,佩戴无创呼吸机患者医从性差,患者体验感差,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无创呼吸机是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等疾病的常用方法。这类疾病的特点是病理复杂,病程长。通过无创呼吸机,患者可以顺利呼吸,降低死亡率。临床研究表明,使用无创呼吸机往往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面部压力性损伤,这会影响患者的医从性,并最终影响其疗效和预后。因此,为了减少面部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首先应该在面罩压迫的高危险区域使用减压敷料缓冲压力保护皮肤,由于鼻面部部位特殊性,自粘性泡沫敷料固定较为困难,临床上该如何正确使用敷料,使敷料粘贴稳妥、使用持久,既便于患者活动又使其感到舒适,同时利于减少避免鼻面部压伤的发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呼吸科护士文梦婷想出了以下解决方案:运用自粘性泡沫敷料,解决患者鼻面部、额头处压伤带来的困扰。
自粘性泡沫敷料粘贴技巧:
1.将泡沫敷料裁剪成“T”字形状,“T”字放置于患者鼻部和额头,以增加活动性和舒适度。
2.将泡沫敷料裁剪成“V”字形状,“V”字放置于患者鼻部,贴合呼吸机面罩,剩下的形状放置于患额头。
3.将泡沫敷料裁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一个放置于患者鼻部,一个放置于额头。
这三种剪裁方法降低使用呼吸机患者鼻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痛苦,使患者佩戴呼吸机舒适性增加,使呼吸机面罩佩戴更加紧密、贴合,减少漏气量,提高患者医从性同时,还提高了用氧治疗效果,做到了病人满意。
临床上这种护理创新小点子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带着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去处理问题,多多思考解决方法,就能变成护理创新“金点子”。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周围的信息,去发现问题,进而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用问题的眼光审视工作,并不是不看成就和进步,更不是否定成绩,而是警示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准确的判断,知不足而后进,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