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 >其他 >医学检验科 >医疗特色
临床血栓与止血实验室
时间:2025-04-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量:9

临床血栓与止血实验室简介

 

一、实验室概述

临床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是专注于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及抗凝治疗监测的综合性诊断平台。实验室依托先进的检测技术、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全自动凝血分析系统,为临床提供精准的检测结果和个体化诊疗建议,助力血栓与止血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二、检测项目与方法学

实验室涵盖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等多方位检测,主要项目包括:

 

1. 常规凝血检测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用于筛查外源凝血途径因子缺乏、监测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用于筛查内源凝血途径因子缺乏及抗凝物质(如肝素、狼疮抗凝物)等。

 

凝血酶时间测定(TT):检测纤维蛋白原功能, 多用于抗凝药物如肝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等监测。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定量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估出血风险或高凝状态。

 

方法学: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TOP700/750,采用凝固法。

 

2. 特殊凝血因子检测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Ⅱ、Ⅴ、Ⅶ、Ⅷ、Ⅸ、Ⅹ、Ⅺ、Ⅻ因子):诊断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如血友病A/B)。

 

方法学:凝固法。

 

3. 抗凝与溶栓监测

D-二聚体:是纤溶系统活化的指标,特异性提示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用于血栓性疾病及DIC等辅助诊断及溶栓治疗效果的监测,阴性结果可帮助排除急性血栓栓塞(如PE)。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反映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降解,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用于原发性纤溶、DIC的鉴别诊断

 

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PC、PSAT-Ⅲ是人体内重要的抗凝蛋白, 三者联合检测用于评估遗传性易栓症。

 

方法学:免疫比浊法、发色底物法。

 

三、项目特色

1. 检测标准化:本室开展的常规凝血检测、凝血因子检测、纤溶项目检测均定期参加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和卫生部临床经验中心室间质评,成绩优秀。

全面性与精准性:

项目

覆盖从筛查到确诊的全流程检测,结合多方法学交叉验证。

3. 快速检测通道:急诊项目(如常规凝血检测、纤溶项目检测)24小时开放,1小时内报告。

 

四、临床意义

出血性疾病:明确血友病、获得性凝血障碍的病因。

血栓性疾病:诊断易栓症、监测抗凝疗效,预防血栓复发。

围术期管理:评估手术出血风险,指导成分输血。

产科与肿瘤领域:预警子痫前期、DIC及肿瘤相关高凝状态。

 

五、未来发展规划

1. 引进血液流变分析仪,开展血液流变学检测。

2. 引进全自动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开展血小板功能检测。

3. 申请新项目如抗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β2-GP1抗体)检测、抗Xa活性检测,满足临床多方面的检测需求。

4. 多与临床沟通交流,做好已开展项目的宣传推广。

 

结语

本实验室以“精准诊断、服务临床”为宗旨,通过持续优化技术平台与临床协作,为血栓与止血疾病的全周期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未来将关注前沿技术转化,充分满足临床需求,助力医疗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