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最深的夜,加最狠的班,烤最辣的串……平日里,我们常言“肝”不动了,却仍在“爆肝”的边缘不断试探。然而,关于我们的“小心肝”,您又了解多少呢?
在3月18日全国爱肝日到来之际,孝感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Ⅱ病区特举办了一场以爱肝日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大讲堂活动,旨在帮助肝病患者更好地认识和关爱自己的肝脏。
自3月18日被确立为全国爱肝日后,这一节日便承载着深远的社会意义。随着我国乙肝、丙肝、酒精肝等肝炎肝病新发病例数量持续攀升,人民肝脏健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设立全国爱肝日的目的在于凝聚全社会力量,激发公众积极参与到预防肝炎肝病的工作中来,并通过广泛传播科学防治的知识,唤起大众对肝脏健康的关注与重视。今年全国爱肝日的主题为“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这对于众多已进入肝硬化阶段的患者而言无疑是一份福音。尽管中西医结合疗法已在治疗肝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够实现逆转。特别是当肝硬化发展至失代偿期时,逆转的机会将会大幅减少。因此,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到早诊早治。
根据《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病例占比高达71.1%。而酒精性肝硬化、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硬化以及因脂肪肝引发的肝硬化分别占据了11.27%、8.1%和1.5%的比例。其余病因包括胆汁淤积、代谢障碍、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血吸虫病等。由此可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预防乙肝感染对于遏制肝硬化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幸运的是,接种乙肝疫苗已被证明是当前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该疫苗的安全性已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儿童乙肝防控工作,并严格规定所有新生儿(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均应在出生后尽快接种乙肝疫苗,尤其强调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首针接种。后续接种计划遵循(0、1、6)程序进行。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则须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2小时内为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着,在婴儿满月和半岁时分别接种第二、三针乙肝疫苗。完成第三针接种后的一个月内,应对婴儿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若未成功产生保护性抗体,则需继续接种;同时,此类特殊新生儿还需定期接受复查。
对于成年人群体,同样应当重视乙肝的预防工作。若经检测发现乙肝五项中的抗体呈阴性或低于10mIU/ml,则应及时重新接种乙肝疫苗,以获取有效的保护性抗体。推荐采用常规(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20μg乙肝疫苗,或者选择接种60μg乙肝疫苗。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重新接种的人群,有研究表明使用60μg剂量的疫苗只需1-2针即可达到全程接种的效果,且可在短时间内完成。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谨慎用药:在医生或药师的专业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种类。对于未经验证疗效的中药、草药和保健品应持审慎态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保健品摄入。
2.适量饮酒:适度饮酒有益身心健康,但过量饮酒则会对肝脏造成极大负担。肝脏作为人体主要的解毒器官,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
3.保证充足的睡眠:长期熬夜不仅会影响肝脏的正常解毒与代谢功能,还会使体内毒素积累,从而损伤肝细胞。建议每晚保证至少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并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4.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过大可能会对肝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有助于促进肝脏健康。
5.均衡饮食:避免过度节制饮食而导致营养不足,影响免疫力和肝脏功能。同时,也应避免暴饮暴食,以免给肝脏带来额外压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从自身做起,“肝”心守护我们的健康。通过主动检测、及时预防和科学管理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共同抵御肝硬化的侵袭,精心呵护我们的“小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