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微孝服务
微孝 服务
2024-08 14
赋予生命的温度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护理事业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护理延伸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它赋予了护理更为丰富的内涵,让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家庭,从疾病延伸到生活,赋予生命的温度。护理延伸服务,是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的一种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护士不再仅仅是医院的一员,更是家庭的健康守护者,我们走出医院,走进患者的生活,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对于社会,这种服务模式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患者而言,护士延伸服务能够提供更为连续、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对患者
2024-08 05
心系八一、爱心传递——家访出院老兵和家属,与退役老兵共度八一节 为进一步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8月1日,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I病区医护人员前往退役老兵王爷爷家中进行延伸护理服务,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对于护理人员的到来,王爷爷感到非常开心,他说:“没想到出院这么久了,你们还记得我,还特意选择今天来看我,我真是太开心了,中心医院的服务太到位了。”随后,护理人员们详细了解了老人现在的生活及身体状况,倾听他讲述当年奋勇抗战的英雄事迹,感谢王爷爷为国家和民族所作的贡献。军人们在战火硝烟中屡建战功,在和平
2024-08 01
在呼吸科实习后感想 在呼吸科的实习已经歇一段落,心中澎湃的海浪渐渐平息,我的心情竟然比预想中要平静。将时间回溯至实习前一日,我还记得当时紧张的心情、即将去到陌生环境的焦躁和恐慌,以及对接下来一个半月在呼吸科实习生活的期待……来到科室后,老师带着我们熟悉环境,对库房、病室一一介绍,告知我们在科室的行为规范,让我们跟着各自的带教老师学习。在踏进病房的那一刻,从未有过的陌生感掌控了我的感官,在老师边操作边细心的给我讲解时,我才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护理实习生了。六月,已经接近盛夏,气温一日日升高,仿佛焊在脸上的口罩和陌生的环境令我有
2024-07 26
改善护理服务“全糖管理,泌护糖安”——一例Ⅰ型糖尿病患者延伸护理服务 炎炎烈日也阻挡不了我们守护患者健康的热情,7月26日,孝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II病区在护士长周付华的组织下,管床医生乐静、责任护士何婷来到患者刘叔叔家中,了解其血糖、血压、饮食、用药情况。刘叔叔是一名有24年病程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会来孝感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II病区住院治疗。义诊团队来到刘叔叔家中,管床医生乐静仔细为刘叔叔进行了体格检查,行血压、血糖监测,经交谈,刘叔叔血糖大多数控制基本稳定,偶尔也会出现低血糖的发生,目前精神状态良好。刘叔叔问:“我最近出现了低血糖的情况,应该怎么办?”何婷耐心解答:天
2024-07 22
第一次走进急诊轮训之感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我们会经历无数个“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是生活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自信和成熟。无论成功或失败,“第一次”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它们使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充满无限可能。勇敢地面对“第一次”,方能开启无数可能之门。六月,是一年中热烈而多彩的季节。街道上,人们笑容灿烂,享受着夏日的美好;公园里,孩子们尽情嬉戏,笑声回荡在空中。而就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六月,我踏入了急诊的大门,开启了我的第一次急诊轮训之旅。得知护理部安排我去急诊轮训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慌与担
2024-07 22
第一次呼吸科实习之感 呼吸科的实习马上要接近尾声了,回想起实习开始的前一天,我还因为紧张、激动而睡不着,紧张,是因为临床实习是护理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意味着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本走向患者。每一个细微的操作都可能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然而,我也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护理技能和知识。激动,则是因为我对实习生活充满期待。想象着第一次为患者提供帮助的场景,心中便充满了满足感。我可以亲身体验护理工作的酸甜苦辣,了解临床的真实情况,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7月10日早晨,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早早来到
2024-07 19
人文关怀——为优质护理添色彩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优质护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护理服务已从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向“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深入践行;医院的文化、形象、服务水平需要医务人员良好的礼仪行为修养,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将良好的礼仪行为融入本职工作,使患者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让每位来到医院的患者感到温馨舒适。为提升老年患者就医感受,关爱老年患者,鼓励家属陪伴,关心照顾患者。对无家属陪伴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安慰,使其顺利进入角色,安心养病,积极关爱,用心
2024-07 15
用我们的眼睛“发现问题”,用我们的双手“解决问题” “护士、护士,我带这个面罩鼻子、额头都好痛,我不用这个,快点给我换鼻塞”,病房一位诊断为慢阻肺伴二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大声喊叫道,护士小张马不停蹄的赶到病人床旁,耐心解释,也实在扛不住病人的强势的诉求,无奈只能更换鼻塞导管给氧。以上场景,在呼吸科病房屡见不鲜,佩戴无创呼吸机患者医从性差,患者体验感差,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无创呼吸机是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等疾病的常用方法。这类疾病的特点是病理复杂,病程长。通过无创呼吸机,患者可以顺利呼吸,降低死亡率。临床研究表明,使用无创呼吸机往往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面部压力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