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王的演讲》不知各位是否看过?影片讲述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就是一位口吃患者。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人经历过口吃的阶段,在苦于表达和受人嘲笑中度过每一天。
世界上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成人、十分之四的孩子患口吃症。二岁到五岁的孩童是口吃病的易患期,即便他们在早期有过口吃的症状,大多数人在青春期中期也会恢愎正常。
谁不想孩子伶牙俐齿?谁不想孩子活泼开朗?但现实中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想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喉咙里好像塞着东西,想说的话说不出来,面红耳赤、心慌意乱,上气不接下气,用尽全身力气也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就是说话结巴的孩子,医学术语为“口吃患儿”。口吃的孩子他们因为想说的话说不出来,加上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越来越惧怕说话,越怕则越难以说得顺畅,压力非常大,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越来越沉默,甚至不愿意再开口说话。
口吃的孩子,很多并不是先天的,有些孩子是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才引起口吃,有些孩子是突然受到非常大的惊吓,如惩罚、打骂、声音刺激等原因导致,有些孩子是因为性格内向、害羞,不愿与人交往再加上神经的过度紧张,在与人交流时便会控制不住的口吃。甚至有些口吃的孩子是因为家长造成,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伶牙俐齿”,一味地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十分注重宝宝的智力开发,在孩子才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习一些和年龄不符的、篇幅较长的诗歌,进行大量的背诵。但是,家长们却忽略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发展的不同步性,出现了语言表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这就造成孩子的大脑里想到了,可是嘴却跟不上,表达不出来,时间长了就会出现智力和语言发展的不协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口吃。
口吃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有研究显示,如果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指导,约80%的儿童口吃状况能消失。但另一方面,口吃的自然恢复和长期性受基因的影响,而基因与环境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因此,了解儿童慢性口吃的危险因素,对高危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和正确辅导,避免环境中的促发因素,对儿童口吃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儿童易产生口吃的情况:
兴奋时;急于表达时;与他人抢话时;与不喜欢自己的人说话时;使用较难的词汇或使用尚不习惯的词句时;在严厉的束缚下说话时;在吃惊、害羞、恐惧、窘迫、失望等情绪下谈话时;谈话的对方对说话的方式持有较高的标准、力求完美时。
此外,这些危险因素也不容忽视:本身有口吃家族史:生活在有口吃史家庭中的孩子口吃不易康复;口吃开始年龄晚:三岁半以后才开始口吃的孩子康复率较低;持续时间:持续12个月以上的口吃症状,康复率较低;
性别:男孩的康复率比女孩低;其他言语和语言问题。
家长们应注意,如果孩子口吃持续半年以上,必要时应及早就医治疗。口吃治疗有其时间性,最佳治疗时期在6岁之前。另外,还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在孩子出现口吃时,不要打断,而应该及时正确引导。
口吃的矫正,虽然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也诞生了许多有一定效果的矫正方法,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是发音法、呼吸法、森田疗法、突破法、药物治疗方法。
①发音法,每句话开始轻柔地发音,改变孩子首字发音很急很重的特点,降低说话的速度,一开始时一分钟60-100字,慢速让人心态平静且节奏感。②呼吸法,采用腹式呼吸法。深呼吸使身体肌肉松弛、缓和,平息情绪。③突破法,让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演讲、唱歌,克服说话的恐惧心理。④森田疗法,其核心思想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通过缓解其心理压力,鼓励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治而愈。⑤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多巴胺类药物(多巴胺拮抗剂),包括利培酮、奥氮平等。口吃的矫正方法还有很多,除了对身体有损害的疗法之外,口吃患者都可以勇于尝试。许多口吃患者通过上面的一些方法,获得了语言新生。
严格的训练和坚毅的决心是口吃患儿和语言治疗师应该共同具有的坚不可摧的信念。玛丽莲·梦露在比利·怀尔德的电影《热情似火》中有一句最著名的台词“是我,亲爱的(It’s me,Sugar)。”这句简单的台词对梦露来说却非常难,这位电影名星一共重拍了四十七条才把这句台词说得很顺口。
所以,孩子,世界需要你的声音,如《国王的演讲》里说的那样:当你忘记自己的时候/你的声音/才能被世界听到/孩子啊/勇敢/不是你不属于自己/而是你属于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