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被这些虫子咬伤可致命,请收好这份“防虫攻略”
时间:2024-06-03 来源:急诊内科 作者:王小波 黄晓霞 阅读量:14

民间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的说法,夏日到来,天气炎热,草木茂盛,各种毒虫开始鑫鑫欲动,日常活动一不留神就会被“偷袭”,急诊内科近日就收治多名毒虫咬伤的患者。专家提醒:一旦被毒虫咬伤之后切莫大意,严重时一定要及时就诊!

 

夏季常见的毒虫有哪些?咬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份"防虫攻略"请收好!

 

蛇:如果被咬千万不能奔跑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被毒蛇咬伤,局部可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出血、水泡等反应,还可见淋巴结肿大,咬伤后2-3小时可能出现发热、胸闷、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甚至出现视物模糊、言语和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共济失调、瞳孔散大等神经毒素反应,毒性较强或处理不及时者可危及生命。

wps1.png 

一旦被蛇毒咬伤,谨记四点能救命:

1、切忌奔跑:蛇咬伤后千万不能奔跑,奔跑会加速蛇毒向全身扩散,一旦快速循环至心脏处会有生命危险。

2、扎紧伤口:及时用橡皮带、草绳、布条等在伤口上方约5-10厘米处进行绑扎,每绑30分钟要放开2-3分钟,这样在减缓毒素扩散的同时,也避免了部分组织的缺血坏死,同时用冲洗伤口、挤出、放血等方式促使毒液外流。

3、及时就医:及时、正规就医是最重要的救治方法,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专业医院,及时接种抗蛇毒血清。

4、防护措施:在平时的室外活动中,要做好对毒蛇的防范工作。在田间、草丛活动时,可着长靴,手中用棍棒探路。

 

蜈蚣:切勿用碘酒、消毒水涂抹伤口

蜈蚣居五毒之首,毒液中含有类似蜂毒的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被蜈蚣咬伤,伤口局部表现剧烈疼痛、瘙痒,部分患者会有全身症状,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引起昏迷等。

wps2.png 

防范措施:一旦被咬伤,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浸泡伤口以中和毒液。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冲洗后包扎,并立即送医救治。

 

蜱虫:被叮咬后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

蜱虫貌不惊人,身上携带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临床中因蜱虫叮咬导致死亡的病例屡见不鲜。

wps3.png 

防范措施:

1、在5-11月蜱虫繁殖和活动的季节,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裤脚塞入鞋子或袜子中,不要穿拖鞋、凉鞋。

3、每次外出旅游活动后,需仔细检查身体及衣物上是否有蜱虫粘附,最好准备好驱虫剂。

4、如果被蜱虫咬伤,切勿硬拽,避免蜱虫头部残留在皮肤内,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其放松或者死亡后用镊子取出。

5、如果有蜱虫叮咬史或者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相关病史以便及早诊治。

 

马蜂:尾刺进入伤口不要挤压,用镊子取出

俗话说“三只马蜂顶只虎”,马蜂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对鲜艳的颜色、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者特殊气味的物品极其敏感。外出游玩时尽量避免“惹”上马蜂。

wps4.png 

被马蜂蜇伤后这样处理:

1、要仔细检查伤口,如果尾刺还在伤口里面,可以用镊子或针尖将其挑出,不可以去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

2、马蜂的毒液呈现弱碱性,如被马蜂蜇伤,应使用弱酸性的食醋或柠檬涂抹伤口,以中和碱性的蜂毒,止痛消痒。注意被蜂蜇伤的地方,不能用红药水和碘酒之类的药物去涂擦伤患的部位,这样只会加重患部的肿胀。

3、在对伤口局部进行处理的同时,适当给予抗过敏治疗。

4、若被多个马蜂蜇伤,或被蜇伤后身体不适,红肿疼痛、胸闷不适、喉咙发痒等,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隐翅虫:对皮肤腐蚀性大,不要用手拍

隐翅虫俗称“飞蚂蚁”,白天多隐匿于杂草、枯叶等处,尤其是雨季潮湿的草地上。它有趋光性,晚上可能被室内灯光吸引出没在灯亮处。隐翅虫不主动蜇人,如果不小心拍死它导致毒液释放接触到皮肤的话,会造成毒液大量溅出,而引发“隐翅虫皮炎”。损害以面部多见,其次为颈、四肢及躯干,皮损表现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丘疹、水疱及小脓疱,毒液腐蚀可导致局部皮肤溃烂,严重者可引发全身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wps5.png 

防范措施:

1、遇上隐翅虫,用手指轻轻把它弹走,或猛吹口气把它吹走即可。

2、如果不小心将隐翅虫拍死,可用清水或者肥皂水冲洗接触过的皮肤,中和毒液,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接触过毒液处避免接触其他皮肤,情况严重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蚊子:可在伤口处涂抹肥皂水止痒

蚊子是最常见的毒虫,夏季更是十分猖獗,几乎每个人都遭受过蚊子叮咬,伤口会呈现出“红、肿、痒”等表现,部分有轻微疼痛,一般1-2天即可消散,但弱酸性体质的人,被咬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另外,蚊子叮咬还有一定几率传染登革热、疟疾、脑炎等疾病。瘙痒难忍也容易把皮肤抓破,引发感染。

wps6.png 

防范措施:被蚊子叮咬后,应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或者用盐水涂抹冲洗伤口来软化红肿,缓解痒痛。

 

螨虫:夏季首次使用空调要先清洗

螨虫螨虫广泛分布于住处的阴暗角落、地毯、床垫、枕头、沙发、空调、凉席等处,其中床垫是最适宜螨虫生长繁殖的环境,螨虫叮咬人体后,伤口出现米粒或黄豆粒大小的丘疹、斑疹等。除此之外,螨虫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还是导致人体过敏的重要因素,会引起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皮炎等过敏反应。

wps7.png 

防范措施:

1、在夏季首次使用空调时,一定要记得先清洗。

2、家中被褥、地毯、窗帘等物品要勤于清洗和晾晒。

3、避免和猫狗等宠物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