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正是举家出游、拥抱自然的好时节。然而,这也是蜂类活动频繁、蜇伤事件的高发期。一次小小的蜇伤,可能就会让愉快的假期大打折扣。如何快乐出游,平安归来?这份“防蜂攻略”必不可少。
为何双节期间蜂蜇伤高发?1. 秋季是蜂群繁殖和储备食物的关键期,蜂群数量达到顶峰,活动更为活跃。2.人类户外活动增加,郊游、露营、登山等活动使得人与蜂类“狭路相逢”的几率大大增加。3.食物诱惑,户外野餐的甜食、水果、饮料和烧烤肉类,都极易吸引蜂类。
1.什么是蜂蛰伤?
蜂蜇伤是指蜂类(如蜜蜂、黄蜂、马蜂等)的尾部毒刺刺入人体皮肤,将毒液注入人体,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的一种生物性损伤。这种反应可以是局部的,如红肿、疼痛、瘙痒,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如过敏反应、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2.被蜂蛰伤如何正确处理?
清除毒刺。检查被蜇伤处是否有毒刺残留,尽快拔除肉眼可见的毒刺,可用镊子拔出,小针挑拔、胶布粘贴等方法去除毒刺,注意不要挤压以免将蜂毒挤入体内加重中毒;2.清洗伤处。蜜蜂的毒液呈酸性,可选用肥皂水或5%-10%碳酸氢钠溶液洗敷伤口;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选用硼酸粉或食醋洗敷患处,以减轻局部症状。如果是不知名的毒蜂建议予以清水冲洗,可用冰块敷在蛰咬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3.及时就医。蜂蜇伤致死原因主要是过敏反应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一旦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头痛、呕吐、心悸、胸闷、四肢无力、手脚冰凉,血尿等情况发生,立刻前往医院,以免耽误治疗。
3如何预防被蜂蛰?
1. 保持距离: 不要主动惊扰或拍打蜂类,远离蜂巢。
2. 着装得体: 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衣裤,避免穿颜色过于鲜艳或黑色的衣物,避免使用香味浓郁的香水、化妆品和发胶。
3. 注意环境: 不要在草丛、灌木丛中光脚行走;盖好食物和饮料的盖子,妥善处理垃圾,因为甜食和肉类会吸引蜂类。
4. 冷静应对: 如有蜂类飞近,保持冷静,缓慢安静地离开,或站立不动让其自行飞走。切勿挥舞手臂或奔跑。
温馨提示:蜂蜇伤致死原因主要是过敏反应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当被群蜂蜇伤或被单只蜂蜇伤,或出现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或全身不适时,应立即就近送医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