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记孝感市中心医院ICU副主任彭清臻
时间:2017-10-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包爱珍孙晓伟胡武珍
阅读量:8
分享到
门外是家属焦急期盼的目光,门内是危在旦夕的病人,床旁是闪烁不停的监护仪,周围是忙忙碌碌的医生和护士,这是ICU(重症监护病房)的真实情景。一年365天,每时每刻都在与死神抗争,全心全意守护生命,孝感市中心医院ICU副主任彭清臻就是在这样高度紧张的状态下,用他那精湛的医术和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谱写了一首年轻激昂的奋斗之歌。
年轻主任背后的艰辛
彭清臻今年33岁,是市中心医院较年轻的主任。初次见到他,从他锐睿的目光、平静的笑容里可以读到自信与从容。
谈起他,同事们是滔滔不绝,话语间更多的是敬佩。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努力创新,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从一名年轻的住院医师迅速成长为一位精通业务,能独挡一面的技术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3年、2004年他被定为技术考核优秀;2000年、2003年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3、2004年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2004年被评为市青年岗位能手......
然而,在如此骄人成绩的背后,是他艰辛的脚印,超乎常人的付出。彭主任从事的是呼吸和危重症专业,老年病人多,急诊多,棘手的问题更多。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从事这样的专业,没有献身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无法干下去。
200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气温已经降到零下五度。他刚回到家,就接到电话,外科有一危重病人请他会诊。他放下电话,立即赶了过去。会完诊,回家刚坐下,电话又响了,有一位外伤患者突然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请求急会诊,他又毫不犹豫冲进了风雪里。等处理好病人,抬头一看,已是凌晨一点多了。
这样的事对于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因为他的眼里只有病人。在家人眼里,他的确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一个星期不回家是经常的事,刚回到家接到电话立马要走也是经常的事;在同事眼里,他是众人皆知的工作狂;但在病人眼里,他却是一名甘于奉献的好医生。
由于长时间 辛苦的工作,他的身体疲惫不堪。2003年他因疲劳过度,抵抗力明显下降,患上了结核性胸膜炎。按常理至少应该休息3个月。胸痛、咳嗽,疲乏无力......可是即使这样,他也不肯放弃工作,从请假到上班,他真正休息不到一个星期,只要是接到电话,他都尽快到场。深陷的眼窝,消瘦的面颊,戴得严实的口罩,这就是当时他留在大家脑海里永远的记忆。
忙,并快乐着
彭清臻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以解除患者疾苦为己任。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使病人倍感温暖,因此找他求医的病人很多。
只要上门诊,他的病人总是把他围的严严实实的,十二点,十二点半,不到一点是吃不上午饭的。
断不了的电话铃声,匆忙的脚步,他总是那么的忙。用他自己的话说:“忙让我感到踏实。忙让我感到工作的快乐!”几年里,他收到的感谢信不下几十封。有些老婆婆,病被彭医生治好了,心里的谢意却无法表达,给他送鸡蛋,送自己亲手炸的肉丸子......彭医生对于这些,他从不宣扬,用他自己的话说:“能治好别人的病是我最大的快乐。”
2003年,在那段人们谈“非典”色变的日子里,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到省里参加培训,回来后立即组织全市基层医院防治非典的培训班,进一步完善诊治标准及诊疗要点,布署隔离防线及重点筛查。当第一例疑似病人入住隔离病房时,他立刻作为治疗小组的组长住进了隔离病区。也许现在回忆起来,不觉得什么,可是当时,却意味着随时有可能牺牲生命,他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实践着自己一名医生的诺言。
2004年,当禽流感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时,作为市里防治禽流感专家组成员,他感到了肩上责任重大,在最短时间内写出培训材料,在多家医院进行了讲课。
此外, 他非常乐于开展健康教育。在他的组织和精心安排下,成立哮喘俱乐部,发展会员几百人,通过定期的讲课,让患者学习到哮喘知识,能够认识哮喘,最终达到减少、预防哮喘发作的目的。在每年的世界哮喘日,他都会和同事们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深受群众欢迎。2004年,他被老年大学邀请,去为老年朋友讲授健康保健知识,获得老年朋友极高评价。
紧跟时代步伐
彭清臻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眼光放长远些,视野要开阔些。”他最关注的就是国内外呼吸专业最新的研究方向及诊疗标准,他希望最先进的诊疗思想和方法走进中心医院,让患者得到最先进的最实惠的治疗。
他积极倡导循证医学理念,常常把关于呼吸、危重症方面的新的医学知识用于临床,使临床治疗与世界接轨,从而促进了孝感市呼吸常见病、危重症诊断治疗的规范化。他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危重症、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教学,他注重推行危重症疾病系统的规范治疗,无论是在院内还是院外,他会诊到哪儿,就把危重症讲到哪儿。
他从北京进修回来,就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他知道,如果一个专业没有几项“拳头”技术,就很难生存下去。2003年 ,他主持的纤支镜下微波治疗气道内良恶性肿瘤 技术,荣获一等奖,2004年纤支镜无X线导行肺活检技术,荣获一等奖,2004年CT导行经皮针刺肺活检技术荣获优秀奖,新开展的技术使大量的呼吸疑难病人获得了明确的诊断。2004年,《孝感新闻》曾如实报道一名应城气道肿瘤患者经纤支镜下行微波治疗痊愈的事例。
天道酬勤, 科研取得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 他已参与完成了三项科学研究,均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其中两项获孝感市科研进步三等奖。2004年,他主持申请到省科技厅两项科研课题,已经基本完成前期实验室研究工作,已于今年完成鉴定工作,目前专家评审意见为国内领先水平。 他十分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探讨,每年撰写论文1—2篇,在省级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多篇论文参加学术交流。这些成绩的取得,对科室的青年医生起了很好的传、帮、带、教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