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作桥梁通医路
时间:2017-10-06
来源:孝感中心医院
作者:实习记者胡武珍通讯员包爱珍孙晓伟
阅读量:28
分享到
甘作桥梁通医路
—— 记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杨继洲
实习记者:胡武珍 通讯员:包爱珍 孙晓伟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中难免要与医生打交道,可有一种站在幕后的医生,病人可能无缘与之见面,然而对于许多肿瘤患者来说.他们的祸福常系于这些医生的一纸诊断书上,这些医生对肿瘤的诊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上班与显微镜打交道,下班与医学文献为伴,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这就是有着”医生的医生”之称的病理科医生。他们默默无闻,甘作无名英雄,杨继洲就是他们当中的代表。
淡薄名利甘当幕后”医生”
走进杨继洲的办公室,只见办公桌上放着一台显微镜,显微镜右边放着一叠病人的样本切片,左边堆积着厚厚的国内外病理学文献资料。杨继洲的工作就是每天看这些病理切片,为难之处再翻翻医学文献,后出具切片的病理诊断报告,临床医生据此明确患者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愈后评估情况。1973年卫校毕业后,杨继洲就来到孝感市中心医院,一头钻进这些枯燥无味的标本之中,剖析各种组织的变化,勤奋和刻苦,使他很快成为精通病理专业的行家里手。
2006年7月,杨继洲观察耳鼻喉科一病人的鼻咽部切片,诊断为鼻咽癌,时下世人谈癌色变,患者得知是癌,如同经历晴天霹雳,于是将信将疑地将病理切片又拿到武汉某上级医院复诊,上级医院否决了杨继洲的初诊,将患者诊断为血管纤维瘤,但杨继洲凭着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觉得此诊断有疑问,出于对患者高度负责,不轻易放过一个可疑病例的工作态度,顶住患者的质疑,耐心说服患者再次取材检查,最后确诊为鼻咽癌,为患者的正确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也赢得了患者由衷的信任和诚挚的谢意。
杨继洲除了承担市中心医院病理诊断外,还承担云梦,应城等周围县市级大型手术快速病理诊断工作。在手术中,当医生遇到一些疑问病例,需要借助病理快速诊断的就会在手术中取标本,花几十分钟开车赶到孝感,等待杨继洲的确诊、观察、寻找、发现……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杨继洲20分钟发出诊断报告。在手术台上争分夺秒,千钧一发之际,杨继洲的病理诊断书如同船只的航标指引手术医生直指目标,赶走病魔。一台又一台的手术在他的鼎立相助下得以顺利开展,而他则只是成绩喜人的成功手术医生的背后的无名英雄。
像他这样资力深厚,受人欢迎的医师,若到东南沿海同级医院则身价不扉。今年上半年,张家港和宁波的两家三甲医院以年薪15-20万来招聘病理科主任,从各方面看,杨继洲具备的条件无不吻合,招聘院方力邀他竟聘,但他只是谈谈一笑,仍是每年领着不足外面1/3的薪水,继续默默地干好他的工作。
“黄金标准”的标准
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上,要以病理报告作为依据,病理诊断又被称为”金标准”。杨继洲长期担任病理科主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断准确率极高。医院的医生有时爱说”这个切片已让杨主任看过了……”然而,金标准,偶尔会碰上一些令人为难的事,但是正是这些为难的事,更加坚定了”金标准”的标准。
市中心医院曾接诊过一位嫌色细胞瘤的患者,虽是良性,但长在颅内,良性也得十分警惕小心.开展手术医生十分小心谨慎。因为切除病灶既不能偏左也不能右,尺寸不易掌握,瘤变部分不易切干净.手术半年后,患者前往武汉某上级医院复诊,诊断为脑膜瘤,前后病理诊断结论不一致,患者上法院起诉,诉称杨继洲的误诊耽误了诊断,患者同时通过自己的关系将市中心医院所保留的资料(病例)全部拿走.病人的误会,法院的传票……面对这些,杨继洲只得将病人漏拿的一张片子,递交武汉同济医院病理科及省肿瘤医院会诊,两家医院的会诊结果与杨继洲的诊断结果不谋而合,病人只得承认自己错了,某上级医院也对杨继洲的诊断心服口服。
在长年的诊断工作中接触过形形色色的病患者,发出过数以万计的诊断报告,此中甘苦只有他自知。曾经有两个患者因报告结果与其它医院不符,怀疑杨继洲诊断有误而起诉到法院,杨继洲两次接到法院的传票。但他相信自己,始终坚持自己的诊断。正当面临周围怀疑的眼光时,省知名专家的确诊再次肯定了杨继洲诊断结论的正确性。象这样的焦点时刻,是坚定的信心和过硬的医术使人折服,使患者信服。
从事病理工作三十多年,杨继洲深知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作风是一个病理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长期担任病理诊断工作,接触了无数的病例,不管是复杂的病理切片还是简单的门诊穿刺,他都是一丝不苟,反复查看,从不随随便便发出一张诊断报告.对身边的年轻人,他言传身教,只要有时间,总是亲自查看他们的诊断病例.有一次,他查看了一个穿刺病人的涂片,察觉报告结果与涂片不符,就赶忙问接诊医生,发现是由于接诊医生经验不足,而漏掉了一些诊断性细胞,他马上派人到门诊诊疗室查找这位患者,直到找到患者发出正确报告为止.杜绝了一次误诊,漏诊的发生.面对如此负责任的老医生,患者感激万分。而这种对患者负责,为患者着想的高度责任心,正是杨继洲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
杨继洲经历的疑难病理太多了,他在看切片时,从来不先看别人的诊断结果,而是自己的先认真研究,遇到自己也拿不准时,再查阅各种有关资料,从来不随便下结论.从标本接收、取材、制片到阅片的诊断都严格执行双重核对制度。同时,对疑难病例执行复核制度,从根本上避免了漏诊,误诊的发生。
积极进取勇攀高峰
杨继洲凭显微镜分人间善恶,仗解剖刀定世上黑白。
30多年来,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一个普通科室到现在的市重点专科。这期间的每一点成绩无不渗透着杨继洲的每一份心血。因为科室年轻人多,担心他们经验不足,对病情造成误诊.他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到科室看看,问问年轻医生有什么疑难需要解决的.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也成了科室的惯例。从医院开展干休假制度以来,科室有假的同志每年都要休假一次,只有杨继洲这位老同志、科主任因为工作需要离不开,几乎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干休假.这就是一位科室领导、学科带头人给科室所有年轻同志起到的表率作用。熟悉他的同事们都说:“杨继洲能在病理这块天地中,从不高的起点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是他的勤奋刻苦和吃得亏的精神帮助了他,让他取得了如此的成就。”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精深的学术水平赢得大家一致好评。在全院副高、正高职称的晋升评审中,他均名列前茅得到省病理专家的认同,破格晋升。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积极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科学方式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他参与科研项目11项,研究的科研项目<中国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高危高发>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6年元月主持完成的<液基细胞保存液的研制及在临床细胞学诊断上的应用>通过了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近5年来,他先后在国家及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十余篇文章。如今,他已是中国病理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同时被聘为省抗癌协会第三届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此外,他在市内率先开展病理新理念,新技术,快速,有效,准确的解决了一系列疑难病例,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他的努力下,病理科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使他们在整个孝感地区以及全省都有自己的特色,术中快速切片、红外乳腺诊断、免疫组织化学以及膜式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系统(TCT)等已成为病理科的四大特色技术。
在科室管理上,他严格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逐日登记、月终总结的方法,同时明确分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病理科很少直接面对病人,每天面对的是患者的标本切片,他们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又默默无闻,不被病人知道.在病理科,人员结构趋于年轻化,20多岁年轻医生占60%以上,年轻医生每天做些”无名英雄”做的事,难免会有心浮气燥的时候。90年代初,曾有一名大学生非常想到病理科工作,因为在外人眼里,这个科室很清闲,舒服.一番周折,过关斩将,大学生终于如愿以偿.但是来了之后,他才发现这份工作特别脏和锁碎、制作切片毒性非常强、但责任性却又非常大,坚持了一个月,他忍不住跳槽了,调往了其他科室.鉴如此,杨继洲对现在的年轻医生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强调他们对患者的同情心,鼓励他们坚持不懈,要求他们从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多问、多看、多做、多总结.同时他还帮助年轻医生去分析每个肿瘤的具体特点,重视工作中的各个具体环节,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对技术操作要求准确无误,以及显微镜观察的细致耐心,直至发出准确的报告。
现在,病理科发展迅速,在诊断技术和诊断质量上都是孝感市的绝对权威,今年该科被评为孝感市市级重点专科。谈及进一步的打算,杨继洲充满自信,他说:“时下,医院正加快创建现代化医院的步伐,作为病理科,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将扎实工作,继续提高业务水准,努力创建省级重点专科,为医疗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继洲资料简介:
主任医师,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第三届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病理学业会委员,孝感市病理学会主任委员,孝感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主任.从事病理工作33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病理诊断经验,承担孝感市疑难病例会诊工作.所主持参与科研成果12项,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篇,是孝感市及湖北省享有较高声誉的病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