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秋季养生五防
时间:2025-10-2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急诊外科 张梓萱 刘艳 阅读量:8

01防燥:燥邪伤人,易损耗人体津液,秋天三燥:肺燥肠燥,皮肤燥。

02防湿邪:初秋雨水多,须防湿气阴邪。若早秋脾伤于寒湿,容易为冬天的寒病埋下祸根。

03防受凉:秋天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易寒凉入体,易腹部寒气过重,胃肠消化不良,抵抗力也会受到影响。

04防秋泻:季节更替,胃肠道激素分泌变化,致肠胃功能下降,吃生冷易腹泻。轮状病毒胃肠炎因主要发生在秋季

05防秋乏:春困秋之!夏天出汗耗伤津液,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负担增加,伤了老本。入秋后,阳气逐渐收敛于体内,这一过程易产生疲惫倦怠的感觉。

1.防燥

燥邪伤人,易损耗人体津液,出现口干、唇干、咽干、鼻干、舌干少津、大便干洁、皮肤干燥皲裂现像。

防燥指南

①防燥多吃润肺生津食物:

萝卜、梨、冬瓜、西洋参、玉竹、百合、川贝、银耳

②茶饮:麦冬熟地饮/杏仁桂花茶

麦冬3克、熟地5克,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后饮用。

南杏仁5克(拍碎)、干桂花3克,沸水冲泡7分钟后饮用。

2.防湿邪

初秋雨水多,须防湿气阴邪。若早秋脾伤于寒湿,容易为冬天的寒病埋下祸根。

防湿邪指南

①防湿邪多吃健脾食物:

玉米、南瓜、小米、红薯、土豆、木瓜、芒果

②寒湿困脾的人大便多不 脾俞穴

成型,可用艾灸祛寒湿。

3.防受凉

秋天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易寒凉入体。特别是女性易腹部寒气过重,致胃肠胃消化功能下降,人的抵抗力也会受到影响。

防受凉指南

①注意保暖:秋季昼夜温差较大,要根据气温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防止着凉。

②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③控制室内外温差: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与室外温差不要过大,一般保持在5-7摄氏度的温差为宜。

4.防秋乏

春困秋乏!入秋后,阳气逐渐收敛于体内,这一过程易产生疲惫倦怠的感觉。

防秋乏指南

①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例如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

②缓解压力:通过冥想、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精神压力。

③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瑜伽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比如每天清晨或傍晚进行30分钟左右的运动。

5.防秋泻

季节更替,胃肠道激素分泌变化,致肠胃功能下降,吃生冷易腹泻。轮状病毒胃肠炎因主要发生在秋季

防秋泻指南

①注意饮食卫生:严格保证孩子食物的清洁,餐具要经常消毒。避免孩子食用生冷、变质的食物。例如,不吃未经彻底清洗的水果,不喝生水。

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③增强体质:适当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比如每天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如散步、踢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