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医院 新闻
2025-07 10
以爱之名,向“新”而行 弹指一挥间,自我来到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进修,不知不觉已近一个月。记得初入新生儿科的时,整洁明亮的病房、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张萍护士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详细介绍了她们科室的环境布局、规章制度、各区域功能划分、仪器设备及管理等......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与死神博弈的故事,医护团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一次次将脆弱的小生命从死亡边缘拉回,谱写生命的奇迹。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深入学习了早产儿呼吸管理、新生儿危重症护理、静脉通路建立与维护等前沿技术和理念,每一堂理论授课、每一次临床实操,都让我对新生儿护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新生儿科这片承载着生命希望的温暖港湾,每一次温柔的抚触、每一个专注的眼神,都关乎新生命的安危。为了能给患儿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照护,我踏上了前往上级医院新生儿科进修的旅程。这段时光,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护理生涯新的方向,也让我收获满满,感慨万千。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里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不仅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更注重给予这些小天使们情感上的温暖。轻柔的话语、温暖的襁褓、适时的安抚,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这种“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深刻领悟到,护理工作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爱的传递。 在与医院医护团队的交流合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医生、护士为每一位患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新生儿科主任杨树杰几乎每日细致为我们讲解每个危重患儿的病情变化及诊疗思路,引导我们从多角度思考分析病情。杨主任调”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挽救患儿的生命,更要他们有质量地活下去,这才是对患儿最深切的关爱。”这种高效、专业的协作模式,让我意识到,唯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加强团队沟通,才能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除了专业技能的提升,我更深刻体会到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在这里,我们系统学习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特色护理模式,如家庭参与式护理(FICare)、临终关怀(安宁疗护)、发展性照顾(DC)等。学习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患儿家属的需求与期望,也学会了如何用心去呵护、关爱每一位小生命。这种人文关怀的精神,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也更加珍惜与患儿相处的每一刻。 此次进修结束后,我将把学到的先进护理技术、理念和管理经验带回单位,与同事们分享交流,共同提升科室的护理水平。我相信,每一次学习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进步都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新生。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技能,为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用爱与责任托起生命的希望!
2025-07 10
温暖瞬间,医者仁心——急诊内科王小波护士拾金不昧获赞誉 在繁忙而紧张的急诊内科,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生命的安危,而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仅以精湛的医术守护着患者的生命,更以高尚的品德传递着人间的温情。近日,急诊内科的王小波护士,就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赞扬。 那是一个普通的白天,急诊内科的走廊里人来人往,忙碌而有序。王小波护士在完成一次紧急救治后,匆匆前往洗手间。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被厕所台面上的一部手机所吸引。这部手机显然是患者家属在匆忙中不慎遗落的,对于失主来说,它可能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和联系。 面对这部无人认领的手机,王小波护士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即拿起手机,决定尽快找到失主。考虑到患者家属可能正因丢失手机而焦急万分,他决定采取更直接的方式——将手机交到科室的失物招领处,并详细描述了发现手机的时间和地点,希望失主能尽快前来认领。 不久之后,一位焦急的患者家属匆匆来到失物招领处,当得知自己的手机被王小波护士捡到并妥善保管后,连声道谢:“太感谢你了,王护士!这部手机对我来说太重要了,丢了它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王小波护士微笑着回应:“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您的手机找到了,我也就放心了。” 这一温馨的场景,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与关怀,王小波护士的拾金不昧行为,不仅体现在救治生命的关键时刻,更渗透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让我们向王小波护士学习,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去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让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2025-07 09
孝感市中心医院第二门诊部正式揭牌,开启区域健康服务新篇章
2025-07 08
面部盘状皮病国内首例确诊!孝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成果获权威期刊接收
2025-07 07
二郎腿——静脉曲张的隐形推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自身很喜欢翘二郎腿。即便是躺在床上,我也热衷于翘二郎腿。自从来到我们科室,了解了静脉曲张的相关知识,我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生活中,我们在办公室、图书馆、诊室、咖啡馆、学校、公园,随处可见“二郎腿”优雅交叠的身影。这份习惯性的舒适姿态背后,却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一、翘二郎腿如何影响我们的静脉? 1.压迫静脉 翘腿时,上方腿的膝盖后窝(腘窝)会重重压在下方腿的大腿或小腿上。这直接压迫了下方腿的浅表静脉(如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犹如折住了一根吸管,使静脉血液回流心脏的通道变窄、阻力剧增,从而增加血液淤积,加重静脉压力。 2.损伤瓣膜 静脉内部精巧的瓣膜如同单向阀门,确保血液向心流动。长期受压导致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迫使瓣膜长时间承受巨大压力,渐渐“门关不严”(关闭不全),血液便倒流淤积在下肢。 另外静脉曲张是因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逆流,翘腿可能进一步损伤瓣膜,加剧血管扩张。 3.血流淤滞 压迫叠加瓣膜功能受损,静脉血液流速显著减慢甚至滞留。如同河道堵塞,血液淤积持续冲击静脉壁,使其逐渐扩张、变形、迂曲,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蚯蚓状”青筋。同时,久坐时小腿肌肉本已处于静止状态,翘腿会进一步减少肌肉活动,削弱“肌肉泵”对血液回流的辅助作用,减慢血流速度。 二、二郎腿并非时静脉曲张的主要因素,但确能加速静脉曲张病情。 对于本身就存在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功能不佳等风险因素的久坐人员来说,跷二郎腿会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增加静脉曲张发生的可能性。即使是没有这些先天因素的人,长期、频繁地跷二郎腿,持续对下肢静脉造成压迫,也可能逐渐损害静脉瓣膜功能,为静脉曲张埋下隐患。 对于患有静脉曲张的人来说,跷二郎腿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静脉曲张是一种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血管膨胀扩张的疾病。当我们跷二郎腿时,膝盖和脚踝的角度变化会增加静脉内的压力,而静脉曲张的血管已经处于脆弱的状态,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这会加重静脉曲张症状,如腿部肿胀、疼痛和痉挛。跷二郎腿还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当我们将腿部交叉时,会限制血液在下肢的流动,增加了血液在静脉中滞留的可能性。对于已经受到静脉曲张困扰的人来说,这会进一步加重血液回流不畅的问题,导致更严重的症状。 三、哪些人需格外警惕“二郎腿”? 1.有静脉曲张家族史者。 2.久站久坐职业人群(教师、医生、服务员、白领等)。 3.孕妇(激素变化+子宫压迫)。 4.已有下肢酸胀、沉重感等早期表现者。 四、如何改变翘“二郎腿”的习惯,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 (1)放下二郎腿: 改变坐姿,有意识提醒自己保持双脚平放地面,膝盖微屈或略分开。 (2) 勤活动: 1.每30-60分钟起身走动。 2.多做踝泵运动,活动脚踝(勾脚尖、绷脚尖),促进肌肉泵血。 (3)抬高下肢15°-30°: 休息时可抬高双腿,略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辅助静脉回流。 (4)避免其他危险因素 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穿紧身裤/高跟鞋、肥胖、便秘等。 翘“二郎腿”虽然优雅而舒适,但是为了我们血管的健康,我必须改变这个不良习惯。呼吁大家双腿自由舒展,才是对健康真正的珍视。保护健康,从坐姿开始,让我们摒弃跷二郎腿的不良习惯,迈向一个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5-07 07
温情守护:护士化身“爱心理发师”,为八旬胆管癌婆婆剪出生命尊严与希望 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中医老年科病房的柔和灯光下,一场关于爱与关怀的温暖行动悄然展开。83岁高龄的胆管恶性肿瘤患者未婆婆(化名),因长期卧床、行动艰难,蓬乱的长发如杂草丛生,不仅带来闷热与不适,更悄然侵蚀着她作为人的尊严。而正是这群身着白衣的天使,用一把剪刀、一份匠心,为婆婆修剪出清爽利落的发型,更在病痛中为她重塑了对生活的信心。 卧床患者的“头等难题”:理发成奢望 未婆婆罹患胆管恶性肿瘤多年,近期病情急剧恶化,导致她长期卧床,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他人照料。随着夏日炎炎,蓬乱的长发逐渐打结成团,汗水浸透的发丝紧贴头皮,闷热与瘙痒如影随形,让本就虚弱的婆婆苦不堪言。然而,对于一位连翻身都需人协助的高龄患者而言,外出理发无疑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家属王叔叔(化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却因缺乏护理经验而束手无策,只能暗自垂泪。 护士化身“美发师”:剪刀下流淌的是温情 “婆婆,让我来帮您理个发吧!”责任护士瞿敏萍在例行查房时,敏锐地捕捉到了未婆婆的困扰。她迅速行动起来,准备好消毒后的理发工具。她轻轻将婆婆扶起半坐凳子上,戴上理发围布,用梳子一点点梳理开打结的发丝,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婆婆,您觉得这个长度合适吗?”“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剪刀起落间,碎发如雪花般簌簌飘落,而护士的询问声始终温柔如春风。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每一剪都凝聚着对患者的深切关怀。 家属激动万分:“你们比亲人还要亲!” 当最后一缕碎发落地,未婆婆对着镜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笑容里,有对清爽发型的满意,更有对护士无私奉献的深深感激。她紧紧拉着瞿敏萍护士的手,声音颤抖却充满力量:“闺女,谢谢你,让我重新活得像个人样!”家属王叔叔更是激动感激,她紧紧握住瞿护士的手,说:“妈妈卧床这么久,我们连给她洗个头都手忙脚乱,更别说理发了。你们不仅治好了她的病,更治好了她的心!这份恩情,我们全家永远都不会忘记!” 以心换心:护理细节彰显大爱无疆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理发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尊严和生活质量。”瞿敏萍护士深情地说。在中医老年科,患者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更要面对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因此,护士们不仅要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更要关注患者的每一个细微需求,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希望。据悉,该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基础生活护理技能,鼓励大家从点滴做起,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每一项护理服务中。 医患同心:爱与希望在病房里绽放 这把小小的剪刀,剪短的是发丝,拉近的却是医患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在中医老年病房,这样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护士为患者读报解闷,驱散他们心中的孤独与恐惧;陪临终关怀患者聊天鼓励,为他们注入战胜病魔的勇气。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患者抗癌之路的温暖光芒。 结语 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文关怀始终是医者不可或缺的灵魂。孝感市中心医院中医老年科的护士们用一把剪刀、一份爱心,诠释了“仁心仁术,至精至诚”的深刻内涵。正如瞿敏萍护士所说:“患者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好的勋章。”未来,孝感市中心医院将继续秉承这一宗旨,用专业与爱心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与尊严,让爱与希望在病房里永远绽放!
2025-07 07
锦旗背后的呼吸“守护战” 在孝感市中心医院,一面承载着感恩与敬意的锦旗,近日被郑重地送到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Ⅱ病区的护士站。送锦旗的,是一位刚刚康复出院的83岁李爹爹。这面锦旗的背后,藏着一段曲折而又温暖人心的医患故事。 近日,李爹爹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引发呼吸衰竭,情况危急,被紧急送进了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当时,李爹爹呼吸微弱,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和死神拔河。他的老伴及子女守在病房外,心急如焚,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满心都是对父亲病情的担忧。 RICU里,在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下,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救治,李爹爹的病情终于逐渐平稳下来。从RICU转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Ⅱ病区后,他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也无缝衔接上了。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Ⅱ病区的护士们,像是接力赛中接过重任的选手,用满满的爱心和专业的护理,继续为李爹爹的康复保驾护航。袁曼护士长带领着护理团队,根据李爹爹的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她们每天按时帮李爹爹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耐心地指导李爹爹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帮助他增强呼吸肌的力量。 李爹爹年纪大了,又经历了这场大病,心情总是很低落,常常望着窗外发呆。负责他的责任组长冯刊,以及责任护士吴容容、吴莹注意到了他的情绪变化,只要一有空,她们就会来到李爹爹的病床前,陪他聊天。聊他年轻时的故事,聊他的子女和孙子孙女,还给他讲一些成功康复的案例,鼓励他要对自己有信心。在护士们的陪伴下,李爹爹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也变得积极配合治疗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李爹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终于,到了出院的日子。李爹爹换上了干净的衣服,精神矍铄,眼神里满是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他紧紧握着护士们的手,声音颤抖地说:“闺女们啊,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这么细心照顾我,我这条老命可就没了!”说完,他将那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郑重地递到了护士们的手中。 这面锦旗,是李爹爹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Ⅱ病区护理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医患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它见证了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的专业、负责和无私奉献,也让我们看到,在与病魔的较量中,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和人文关怀,能给予患者多么强大的力量。相信在未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Ⅱ病区的医护人员们,会带着这份信任与鼓励,继续守护更多患者的呼吸健康,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生命篇章。  
2025-07 07
心连心的守护——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I“天使”们 在我们家最需要光亮的时候,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I佛成了生命航道上的灯塔。灯下,是一群被我们姐弟深深烙印在心底的名字:袁曼、冯刊、吴莹、吴容容、游又萍、李丽、邓苗、祝叶… 曾几何时,弟弟突发的吐血,将恐惧瞬间弥漫。是你们,在无数个日与夜里,以专业筑起屏障,用耐心抚平焦灼,让那份无微不至的关怀化作驱散阴霾的暖流。弟弟康复出院时,他带走的不只是健康的身体,更是那份在忧惧中被温柔托起的安心感。你们,是他口中最温暖的“天使”。 命运的河流湍急未歇。当丈夫因肝脏恶性肿瘤的高烧挣扎,因胸管留置承受苦痛,暗流再次汹涌。又一次,我们看到了熟悉的身影——袁曼、冯刊、吴莹、吴容容、李丽、邓苗,你们日以继夜的守护在另一张病床边持续。面对更凶险的病情、更复杂的护理,你们的专业娴熟成了最坚实的依靠,每一个无菌操作的细节,每一次对胸管的精心维护,都凝聚着守护生命的千钧之力。而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那宛如暗夜星光般的天使微笑,仿佛轻柔的手,一遍遍拂去病痛的棱角,不仅抚慰了他身体上的煎熬,更极大缓解了我们家属心底那份沉重的焦虑。这绝不仅仅是照护,这是在生命至暗处,有人执着地举着火把与我们同行。 同一个病房,不同的病痛,却是同一份源自灵魂深处的仁心仁术。从弟弟的康复之路,到丈夫与疾病的艰难抗争,你们以不变的温暖与奉献,串联起我们家与病魔抗争的两个重要章节。你们的名字,不再只是登记簿上的符号,而是镌刻进我们生命故事的英雄记号。 一面锦旗,无法承载我们全部的感激。那粗糙的丝线背后,是我们夫妻永远难忘的情谊,是弟弟铭记在心的付出,更是我们全家对这个充满人性光辉团队的集体礼赞。感谢你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I病区的“天使”们!你们不仅治愈着身体的创伤,更以爱与坚韧修复着每一个摇摇欲坠的心灵,证明了在冰冷的疾病面前,人性的温度永存,那是比所有良药更为珍贵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