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医院 新闻
2017-10 06
肺癌成中国第一大癌过40岁应每年体检拍胸片    日前,《我爱我家》中扮演爷爷的老演员文兴宇因肺癌去世,引发人们对肺癌的关注。我们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体检应拍胸片,以早期发现肺癌。  -我国肺癌的增长最为显著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症,每年因肺癌死亡的人数多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死亡人数的总和。2005年中国各类肿瘤中,肺癌的增长最为显著,男性增长了27%,女性增长了38%。肺癌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80%的患者一旦发现就已经是肺癌晚期了。  -香烟是肺癌的主要致癌因素肺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及习惯有密切关系。香烟、雪茄或烟斗已被证明为肺癌发病的主要致癌因素,约90%的肺癌被认为是由吸烟引起。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对中国人群的吸烟研究显示,如果中国目前的吸烟状况保持不变,现今3亿29岁以下的男性,到2050年将有近1亿人在中年或老年时会因吸烟死亡,女性死亡人数将达到数百万,其中因肺癌死亡者将占15%。但戒烟后,患肺癌的风险也会随之下降。  -癌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接触环境中的烟草烟气(被动吸烟),以及接触石棉或氡(一种放射性气体,自然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也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另外,酗酒、偏食过多的油腻食物,粗纤维、维生素摄入严重不足,生活不规律、心理压力过重等生活方式问题都与癌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咳嗽咯血是肺癌的常见症状咳嗽、咯血、胸闷、胸痛不适是肺癌的常见症状。咳嗽,由于常类似患感冒或支气管炎,不易引起重视。咯血是第二个常见症状,常为血丝痰,持续数周、数月。中年以上出现血痰的病人,约半数为肺癌所致。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痰血时,千万不能麻痹大意。胸痛者约占肺癌病人的半数以上,当不明原因而出现固定部位胸痛,就应早作检查。  -40岁以上每年体检应拍胸片凡4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吸烟与否、有无症状,只要经济许可,都应该参加每年健康体检、拍胸片。吸烟人群、有家族病史和自感不适的人,特别是年龄大于60岁的,应作定期检查,以便医生能够做出早期诊断。  -CT可以发现更多早期肺癌胸部CT在检出肺病的敏感性是普通胸片的10倍。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应用此项技术进行肺癌筛查研究。低剂量CT可以发现更多的肺癌,其中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更多。因此有学者建议,大于60岁的吸烟者,需每年作低剂量螺旋CT筛查。多次痰检,对诊断鳞癌和小细胞癌有帮助。  一旦发现肺部有异常表现,而且不能完全排除肺癌,就应该采取十分积极的态度,尽早诊断,尽早手术治疗。  小提示  1.尽早戒烟或减少吸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态。  2.定期参加体检,特别是高危人群,至少一年一次。  3.有刺激性咳嗽、胸痛、咯血的患者,应尽早到 医院检查。
2017-10 06
医院举办专家大讲堂(第十期) 5月4日,由医院举办的“专家大讲堂(第十期)”在门诊楼十六楼会议室举行,全院非值班医护技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医务科科长彭清臻进行主持,副院长刘晓安、院长李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首先,刘晓安会上宣读了《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对罗田县人民医院相关人员H7N9防控不力查处情况的通报》(鄂卫生计生通报[2015]35号),对省市卫计委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要求进行了部署,并借专家大讲堂的平台对相关防控方案、诊疗措施等进行授课教学。 随后,李睿就此次培训的意义和目的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意见:其一,对于H7N9防控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以严查处,绝不姑息,全院干部职工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其二,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提高对H7N9禽流感的识别;其三,职能科室要加强监管和巡查;其四,加强业务水平培训,提高全员专业素养。 培训会上,感染科主任李学军、院感办负责人程利民分别以“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解读)”、“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为题分别展开了详细的讲解。 根据春秋季高发传染病防控工作和“爱婴医院”评审的有关要求,培训会上,大儿科主任程晓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熊琼英分别以“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救治要点”、“降低剖产率 让分娩回归自然”为题分别展开讲授。 授课结束后,对到场的学员立即开展了考核,培训结束后学员均表示受益匪浅,整场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7-10 06
学研究证明老年耳聋与高脂血症有关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老年耳聋与高脂血症有关。我国专家对341名老年人调查研究发现,耳聋者81人,其中67例患有高脂血症。  人体内耳的耳蜗上有众多毛细胞,能察觉声波的振动使人听到声音。高脂血症者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中过多的脂类就会沉积于血管壁上,发生动脉硬化,使原来就较细窄的内耳血管更加狭窄,发生供血障碍,内耳过氧化物增多,导致内耳缺血缺氧,毛细胞就会死亡,引起耳聋的发生。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应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宜食低脂饮食,积极锻炼,以促进脂类代谢,使血脂降低,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和老年性耳聋(如何治疗老年性耳聋)。如果出现听力减退,应及时化验血脂。确诊为血脂高引起的耳聋,应用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扩张微血管和营养神经的药物,宜食低脂肪饮食,有利于听力的尽快恢复。
2017-10 06
调查显示全国4000万男性患不育症       在一项调查里,目前全国患不育的男性达4000万之多,而育龄夫妇中60%的夫妇不能生育的原因大多是由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造成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一旦感染,精子输出途径便会出现水肿、糜烂,从而使精子质量、数量明显下降,造成绝对性不孕。我国仅西北地区每年平均有5000对夫妇登记结婚,其中有500对夫妇婚后不能生育;38%的离婚原因是男性生殖健康有问题,所以说,男性生殖健康,已成为社会问题。  男性生殖健康已成为社会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权威调查显示,中国的男科疾病发病率高达53%;20-40岁之间的男性患有前列腺炎的达22%、患有泌尿生殖感染的达17%;40岁以上男性患有前列腺增生及性功能障碍的有60%;31%的男性患有包皮过长或包茎;12%的夫妇患有不孕不育症。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进入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依然没有办法攻克男科疾病呢?男科疾病使男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健康,还有尊严和家庭的幸福。男人可以承担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却无法承受难言之痛。它是常年纠缠在男人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  案例噩梦在幸福来临之后  司机小王有着12年的哥史。前年他通过媒人介绍,与一位连江的女孩子结婚。婚后,小家庭过得还挺有滋味。可是温馨的日子才过一年,问题就出来了。  一年前,小王在一次出车之后,与同事喝了点小酒,一觉醒来,尿急尿痛接连而至,以前他也出现过此症状,但是隔天就好了。而这次却不是他想象的。小便时出现血尿的现象,而在夫妻正常生活上也有心无力,小王他究竟该什么办?  专家解析:慢性前列腺炎男性健康的慢性杀手  据健康吧预约专家福州台江医院泌尿男科林善良主任介绍,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顽疾,如果治疗不当,难以治愈。而很多慢性前列腺炎和日常生活有关。例如长期久坐,精神高度紧张等因素,都可以导致慢性前列腺炎。而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通过三步联合治疗为最佳。  针对前列腺检测问题,通过尿道内窥探测系统,在超导视频监测下,可视前列腺病灶,使前列腺病变部位的定位检测更加准确、全面、细致,结合消融、微波治疗手段,促进恢复病变细胞,使前列腺炎症迅速、彻底消除。  案例花天酒地背后的痛不欲生  在一家保险公司当任业务经理的小李,日常工作外,还要面对很多的应酬,繁忙的生活节奏,让他的爱情画不上句号。为此,在深夜里,将近30岁的他常常无法入眠。而在一次应酬之后,他躺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怀抱里。他发现自己的生殖器官出现了一些问题,他才感到恐慌,连他正常的生活都被打乱了,他却求助无门,他该何去何从?  专家解析:传染性疾病是罪魁  据福州台江医院泌尿男科马培其主任谈道:从小李的病情检查,他患得是淋病。而一份权威资料调查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中国感染性病的人口近年急剧上升,去年官方所接获的性病感染上报个案比前年增加三成二。沿海以及东南地区省份的性病个案数字更高居全国榜首。在患者当中,以感染淋病最常见,梅毒的增长比例最高,所以,如何预防性病的传播,成为重点。  据马培其主任介绍,性病的治疗,首先必须到正规医院检查,有效祛除传染,再进行三联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日常治疗,才最有效果。  案例 股市浮沉让我欢喜让我忧  老股民小高,沉迷于股市已经过10年了,股市行情也司空见惯,但是唯独今年的市场,让他捉摸不透。每天,他的工作就是坐在股市,一天到晚地盯着大屏幕。特别是近些日子的大起大落,使他的心情也起伏不定,终于等到行情回升,而他的前列腺炎也随之升级了,到福州台江医院泌尿男科一查,前列腺增生,这可不能疏忽,治疗不当,可能会后悔终生。  专家解析:前列腺增生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  据台江医院泌尿男科温昌穗主任介绍,前列腺增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容易引起感染和结石、急性尿潴留和血尿、尿失禁、慢性尿潴留和肾积水、上尿路梗阻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严重可危及到生命。  所以,如何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成为关键。温主任表示,目前台江医院实施的治疗方法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疗法,自台江医院实施以来,成功治愈数千位患者。  案例 ED  老李在一家外企公司当任总经理一职,繁忙的工作,经常的应酬,市场上对手的压力,让他没有精力过夫妻间的正常生活。妻子的抱怨让他感到无比苦恼。为此,他只好开始躲避,深夜才回家,这更激起妻子的猜疑。家庭的内战也由此爆发,虽然经过双方父母的协调,一切冰释前嫌。但是老李,却经过一年多的内战之后,对夫妻生活失去了兴趣,难道家庭内战又要再次爆发吗?  专家解析:性功能障碍令无数家庭陷入困境  性功能障碍简称ED,是影响中年男性 生殖健康的主流。因为性功能障碍而导致夫妻生活不和谐、家庭破碎的人不在少数。据台江医院泌尿男科郑赞锋主任介绍,很多男性极少关注自己的生殖健康,特别是性功能障碍,讳疾忌医,直到出现严重后果时,才想到看医生,结果,徒增治疗难度。  据郑赞锋主任介绍,引起性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要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是由什么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如果确诊,那就应该面对和配合医生的治疗,才可彻底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的心理辅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记者 于晓
2017-10 06
我市3人获省政府专项津贴 我市3人获省政府专项津贴 内分泌科专家管晓峰位居其中  4月26日,笔者从市中心医院人事科获悉,省政府刚刚批准的2009年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中,我市共有3人。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管晓峰位居其中。  管晓峰是市中心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内分泌专业近30年。现任湖北省内分泌学会常委、糖尿病学会委员、风湿病学会常委、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会委员、中华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学会常委、孝感市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和武汉大学兼职教授,曾获得孝感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孝感市劳动模范、孝感市突出贡献专家、孝感市第二届党代会代表、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湖北省十大女杰”提名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奖。  此次纳入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名单之后,管晓峰可以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津贴10000元。
2017-10 06
发改委称药价将由集中大降价改为定期微调   [扬子晚报网消息] 4月26日本报独家报道国家发改委将从5月15日起对260种西药进行限价的消息后,昨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这次药品降价首次公开表态。据悉这260种药品降价后,所有1500种国家定价药品价格已全部调整到位。记者从省物价局了解到,这也就意味着国家发改委药品“大降价”时代的终结,今后国家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将由集中大规模降价转变为定期微调。  药品平均降幅达19%  这次调整的药品涉及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寄生虫病、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麻醉用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专科用药等十个系统的药物,共1245个剂型规格,降价金额约50亿元。记者了解到,这260种药品中有70%的品种价格有所下调,平均降价幅度19%,最大降幅62%;有30%左右廉价药品维持原价;对市场供应紧缺或断货的18种药品,国家发改委在调价时适当提高了最高零售价格。  省物价局有关人士介绍,新的最高零售价格执行之后,省物价局及各地价格管理部门将这批药品销售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一旦发现相关降价药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将对医疗机构进行追查。  药品大降价时代将画句号  布洛芬50mg×12片一盒4.1元,法莫替丁20mg×30片一瓶18元,索米痛一盒12片卖1.4元……(药品调价目录见本报网站www.yangtse.com)在        药价频降近乎让人麻木之后,乍一听说这次是最后一次国家发改委对药品“大降价”,记者还是又把目录拿出来重看了一遍。  药品“大降价”时代终结的信息隐藏在昨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的发言中。这位负责人在宣布此次药品调价消息的同时表示,目前列入中央政府定价目录药品共1500种左右,地方定价800多种。从2006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分7批对列入中央政府定价范围内的药品(除计划生育药具、计划免疫、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以外)重新核定了价格。其中,900余种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价格,约占70%;70多种廉价药品调高了价格,约占5%;300余种药品维持原价,约占25%。仔细一看,这三个百分比加起来正好是100%。省物价局工价处处长丁坚证实,这一次降价的确是国家发改委最后一次大规模药价调整,今后国家发改委将不会再进行这种药品大降价了。事实上,列入江苏省政府定价药品目录的药品价格调整也进入扫尾阶段,目前省物价局也正在酝酿对最后500种我省定价的药品价格进行调整,在所有政府定价药品价格都重新疏理一遍后,药品价格的政府调控就将彻底告别“大降价”的时代。  今后药价两年微调一次  在药品“大降价”时代结束后,政府对药价的调控将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记者了解到,今后国家发改委将采取每两年微调一次的办法加强对药价的指导,并进一步扩充医保目录。目前市场上仿制药严重供过于求,国家发改委将首先对专利药品、原研制药品和仿制药品进行分类定价,实行期间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和流通差价率控制,并根据药品创新程度,实行有差别的费用率、利润率控制,并对那些严重供过于求的仿制药品,要实行抑制性价格政策。那些原属于市场调节价、刚刚被划入政府定价范畴的药品也会是下一阶段调整的主要部分,目前政府定价的2400种药品中有900种药品都是这一类型,由于长期脱离政府监控,价格中水分还很多,对于这部分药品,价格没降到位的,今后还会再逐步调整。  新医改方案年内出台  事实上,在“药价频频降,百姓没感觉”的同时,政府部门已经正视这一问题:光靠降药价解决不了“看病贵”的难题。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公开承认,目前,医药管理格局十分复杂,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发改委负责药价的调控,       卫生部分管医院,药监局分管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因而对药价虚高的监管,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药品降价还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单凭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药品价格本身已经全部疏理一遍的“后降价时代”,新医改迫在眉睫。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卫生部长高强已经明确表示,今年新的医改方案一定会出台,这是一份涉及医改的政策、任务、目标和措施的具体方案,涉及基本医疗保健、基本药物制度、医疗保障、医院管理机制改革等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是个“像中医一样,好多味药配在一起”的方子。在与如同“鸡肋”般的药品“大降价”说声告别后,老百姓期待的则是,这个方子会是个治病救人的好方子。 本报记者 石小磊 来源:扬子晚报
2017-10 06
卫生部长: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五日电 (记者 曾利明)“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这是卫生部长陈竺今天对中西医两个医学体系前景提出的新观点。  陈竺在北京香山举行的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强调: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  面对着来自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位中、西医专家,陈竺首先讲了孔子遇到的一个难题:两个小孩争论距离的远近,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得近,中午时离得远。因为日出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另一个反对说,太阳刚升起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因为太阳刚升起时凉,到中午就烤得人热烘烘的。”  陈竺说,他们其实一个是用手测量、依据分析测定,另一个则来自直觉和感受,两者代表了人类两种基本的认知方法。“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知方法。在这两种认知方法下的医生看病就大不相同:  譬如胃病病人在西医会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通过胃镜和生化检查可以更精确到什么病变部位、程度以及致病源。而中医看的是病人处于哪个证型,是饮食问题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所致,病人还伴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一并调理,从而最终恢复他的整体平衡?  因此,陈竺认为,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类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和古典的西洋静物油画。前者勾勒出一个轮廓,模糊而写意,后者描绘出许多细节,精确而写实。但事实上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与现代系统生物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陈竺表示,当前要特别强调对中医的尊重,如果不知道中医的内涵、优点、精华是什么,需要改进和改善的部分是什么,就草率对它下结论,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应该有的态度。医学研究应首先从人这个复杂的生物系统本身开始,在捕捉和了解其整体特性和规律的前提下着手进入微观领域。也就是说应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策略,先有整体,尽管开始时很模糊,但在明确人体的系统运行功能和状态的基础上逐步向局部直至最小单元进行科学的还原分析,最终使之自上而下地逐层清晰化。  沿着这个思维,传统中药大都采用含有几十种甚至几百种化合物的多味药材组成的方剂进行治疗,这样的复杂药物体系给现代药理评价带来极大的挑战,也是中医药被认为“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将这许多组分的方剂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单一组分的治疗药物,先研究其在人体内的整体生物效应,明确疗效后再去看局部,或许就简单得多或者更有方向了。  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是,现代医学在专业化还原的策略下分工越来越细,致使整个医疗系统和疾病治疗的实施过程逐渐趋于“破碎化”。但是几乎所有复杂性疾病都受到多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以及不同疾病之间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征在破碎化的诊疗体系下会被丢失,使我们失去不少用简单方法进行治疗或早期干预的机会。  陈竺指出,中医首先看的是“人”,一个缺乏明确物质基础而相对“模糊”的整体,然后通过疾病相关临床表型特征再寻根溯源,逐层推断其病因病机。但是中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似乎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面,没能“自上而下”地走下去,这导致长期以来中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予以描述,中医与西方医学无法互通互融的格局。因此中医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陈竺预见,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完)
2017-10 06
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5%         以往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Ⅱ型糖尿病,近年来在中年人和青少年中逐渐增多。  今日是第17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儿童青少年。省人民医院糖尿病专家表示,小胖墩儿已成为Ⅱ型糖尿病的危险人群,肥胖和超重导致胰岛功能逐渐衰竭是糖尿病呈现低龄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两个月前,省人民医院对郑州市内212名1到14岁的小胖孩儿进行血液检查,发现血糖代谢异常者70人,占被检人数的33%,其中有5人被确诊为糖尿病,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就有3人,占被检人数的1.35%。  “这是个危险信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赵志刚说,过去,世界各国少年糖尿病以Ⅰ型糖尿病居多,但近十几年来,与肥胖有着很大关系的Ⅱ型糖尿病逐渐占了上风,且以较快速度增加。“人们很难相信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危险至少增加5%,肥胖者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但事实就是这样残酷。”  赵志刚认为,现在,孩子们摄入的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过多,加上孩子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运动减少,使胖墩儿增多,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大。预防超重或减少体重,能够使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40%至60%;而Ⅱ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如果能够降低现有体重的5%至10%,就足以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关链接  何谓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就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急,常突然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明显。有明显的低胰岛素血症和高胰高糖素血症,临床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合并各种急慢性感染。  Ⅱ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尿和多饮较轻,没有显著的多食,但疲倦、乏力、体重下降。患者多以慢性合并症而就诊,如视力下降、失明等,更多的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诊中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