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儿科,并将终身致力于推动本地儿科医疗事业的发展。”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张海燕如是说。小儿科,大事业;择一事,守一生。短短12个字,道尽她对儿科事业的执著与热爱,坚守与传承。
人物简介:张海燕,1995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硕士,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大主任,主任医师,湖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副理事长、湖北省小儿神经学组委员、湖北省小儿感染学组委员,孝感市儿科学会副主委。2017年赴以色列施耐德儿童医学中心进修,主持过一项项省级科研课题,获孝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2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
“小儿科里无小事”
跟很多人选择学医是为了给家人甚至更多人解除病痛一样,由于母亲常年被疾病折磨,1990年,张海燕报考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疗系。5年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省级大医院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成为孝感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
张海燕永远忘不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夜班:“医生,我的孩子昏迷了!”“医生,救救我的孩子!”……一晚上,6个危急重症患儿被紧急送来,心脏衰竭的,消化道出血的,抽搐的,一个接一个。一边是生命垂危的患儿,一边是焦虑哭泣的家属,正当她手足无措时,当时的儿科朱赤主任及时赶到她身边并给予了鼓励“不要慌,要相信自己!”主任的话仿佛一枚“定心丸”,张海燕深吸一口气,跟着主任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诊断病情,抢救患儿,手写病历,整理抢救记录……等忙完这些,天已大亮,可她一点儿都不觉得累。看着孩子们转危为安,作为儿科医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儿科一直被称为医院里最苦、最不吃香的科室之一,因患儿说不清楚自己的症状,需要医生专业诊疗,又被称为“哑科”。经此一夜,原本对儿科岗位存有疑惑的张海燕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小儿科里无小事,我要留下来,做一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27年,当年略显青涩的小姑娘蜕变成了孝感知名儿科专家,一头短发透露出干练、知性和自信。这些年里,她看到儿科系的同窗们毕业后也不愿意从事儿科工作,许多儿科医生中途选择转科,而她也是当年班里唯一个从临床医疗系毕业从事了儿科工作的人,可她从不言悔。
站在50岁的人生节点上,回望来时路,往事一幕幕:一次次对疑难病例的激烈讨论、果断抉择、勇敢尝试,无数个从抢救室走出来看见东方微曦的清晨,交错着家属焦急的眼神、患儿病愈的笑脸,共同织就一份“爱的事业”。
以爱之名,守护生命
在儿科里,除了儿童常见的呼吸消化道疾病,还涵盖神经、心血管、内分泌遗传代谢、血液、肾脏、风湿免疫等各系统疾病,急危重症时有发生,且病情进展快。这就要求儿科医生具备全面的知识、博大的爱心和面对急危重症的果敢与担当。
2011年,一个3岁的男孩胃肠不适,输液中突发抽搐,意识丧失,紧急入院后在心电监护下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当时已是病区主任的张海燕迅速到位,排除输液反应,果断诊断:爆发性心肌炎,重度房室传导,阿斯综合征。病情凶险,孩子随时有生命危险。她一边开出医嘱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和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维持患儿心脏功能,同时一边联系省级心血管专家安置临时起搏器。然而,那时湖北省内还没有一家医院开展过3岁以下儿童心脏起搏器安装术。万难之中,张海燕联系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心血管电生理专家王琳教授,王教授带着最小型号的导管连夜从武汉赶到孝感,最终使孩子起死回生。
2015年8月的一个深夜,一名11月龄的男婴因感冒在诊所输液时突然休克,家属立即呼叫120转入孝感市中心医院。入院时,男婴面如死灰,自主呼吸微弱,心率高达270次/分,血压测不出。张海燕第一时间赶到科室,一边组织上呼吸机辅助通气,一边查看心电监护,发现心电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室颤。又是一例爆发性心肌炎!她迅速组织院内会诊,孩子太小,决定先给予胺碘酮药物除颤……
时间就是生命,看着身边崩溃绝望的家属,她的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一百分的努力!”这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因张海燕团队永不言弃的全力拼搏,又一次见证生命的奇迹。那天,张海燕在朋友圈写道:“看着家属由崩溃转为希望,作为医生,还有什么比救治一个生命更有满足感呢?”所有的艰辛,在家属感激的目光中化为了两个字:值得。
坚守初心,薪火相传
张海燕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拍摄于1996年的老照片,照片中,略显青涩的她正跟着老专家查房。
“我们儿科成立于1968年,每一任主任均是名牌医学院大学生。他们退休后还坚持坐诊,坚持查房,坚持看医学专著,把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推动儿科事业发展上。”一代代老专家们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医者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张海燕,如今儿科的接力棒传到自己手上,她从不敢忘记肩上的重任。
“我是个爱啃‘硬骨头’的人,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凭着这股韧劲,张海燕带领儿科团队一次次地攀登更高的峰,抵达创新的彼岸。
2006年,她从上海新华医院进修小儿神经和行为发育专业回来后,引进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药物和行为干预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她主动报名参加湖北省医疗救援队,到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支援21天,当年获得孝感市“五一”劳动奖章及孝感市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表彰;2010年开展视频动态脑电图在诊断儿童癫痫疾病中的应用;2011年,她主持《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在高危脑损伤新生儿患儿中的应用》课题,成功申报湖北省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并在2016年获得孝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带领儿科成功创建湖北省重点学科。2022年6月,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中心刚一成立便成功救治一名嗜血细胞综合症的7月龄男婴,并在年底的新冠疫情中为救治危重症儿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代儿科人的努力,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科目前拥有5个病区:2个普通儿科病区,1个新生儿病区,1个儿童重症病区,1个儿童康复病区和儿童保健特色门诊,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基地主任同时也是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张海燕在教学时非常注重培养学员的诊断思维,因为她希望儿科医生都是训练有素的。
儿科事业的传承必须建立良好的人才梯队,这也是张海燕时常思考的问题,她多次和科室年轻医生座谈,调整他们的专业方向。“未来我们将加大儿童和新生儿重症建设,扩大儿童康复诊疗中心,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是和小儿外科整合,实现涵盖体检、疾病筛查、诊治及康复的儿童全生命周期管理”。
采访最后,记者开玩笑说:“儿科医生很辛苦,但您看着很显年轻呀!”张海燕也笑着说:“是呀,可能儿科医生面对的都是儿童,有爱,所以单纯、乐观!”
回首过往,忘不了无数个万家团圆,她通宵达旦地守在病房里的节日;更忘不了,每当提及家人千言万语难以述说的愧疚。可只要想起医者的使命和肩上的重担,她只有一个信念:以爱之名,勇毅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