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示教室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呼吸的力量”嗓音康复工作坊。本次活动由甲状腺乳腺外科牵头,联合耳鼻咽喉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开展,聚焦甲状腺术后常见的嗓音功能障碍问题,通过系统化的理论讲解、实操训练与个性化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科学、全面、连续的嗓音康复服务。
甲状腺术后嗓音障碍发生率为2%-5%,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单一科室管理模式往往难以覆盖康复全过程,存在干预滞后、康复不系统等问题。为此,我院创新构建以多学科协作(MDT)为核心的嗓音康复工作坊,实现从围手术期干预到中长期功能康复的全周期管理,并通过专业化评估指标持续优化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康复关口前移”。
|
|
活动中,耳鼻咽喉科护士长首先就“嗓音医学与康复训练”进行专业讲解,系统介绍了术后嗓音障碍的生理机制与康复策略,具体内容包括:
腹式呼吸训练:增强呼吸支持,改善发声效率;
唇颤音练习:促进声带振动协调性,缓解发声疲劳;
声带保护策略:包括避免硬起声、控制音量和说话时长等科学用声方法。
她强调,嗓音康复需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长期规范训练方可取得显著效果。
康复科专家进一步介绍了嗓音障碍的多元化干预手段,涵盖:松弛训练:减轻颈肩部肌肉紧张,优化发声协调性;嗓音嘶哑针对性训练:包括音调扩展、响度控制等声带功能锻炼;
分期康复计划:根据术后不同阶段(如急性期、恢复期、巩固期)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中医科开展穴位针刺、耳穴压豆等传统技术,辅助增强声带血液循环与神经调节,提升康复效率。
本次“呼吸的力量”工作坊充分体现多学科协作在功能康复中的核心价值。通过专科间高效联动,实现了评估、治疗与康复的无缝衔接,建立起一套标准化、个体化并重的全程嗓音康复路径。该模式不仅突破了传统单科诊疗的局限,更显著提升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言语沟通能力,体现出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康复理念转变,为甲状腺术后嗓音康复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