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别忽视!室内空气差比雾霾更伤肺,3个方法帮你改善家居呼吸环境
时间:2025-09-0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呼吸与危重症III病区 涂祎祺 阅读量:4

“总觉得家里闷得慌,偶尔还会咳嗽、打喷嚏”“孩子在家总揉鼻子,出门反而好一些”——很多人以为避开室外雾霾,肺部就安全了,却忽略了一个更隐蔽的“伤肺源头”: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显示,人每天约80%的时间待在室内,而室内污染物浓度有时会比室外高2-5倍,长期吸入不仅会刺激呼吸道,还可能诱发哮喘、慢阻肺,甚至增加肺部疾病风险。想要守护肺部健康,先从改善家居呼吸环境开始。

一、室内藏着哪些“伤肺凶手”?很多人天天接触

别以为家里干净就没有污染,这些常见的“隐形杀手”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肺:

- 化学污染:新装修的房子、新买的家具会释放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墙面漆、清洁剂、香薰中也可能含有挥发性有机物(VOCs),长期吸入会刺激咽喉和肺部,引发咳嗽、胸闷,甚至影响肺功能。

- 生物污染:床上的螨虫、地毯里的灰尘、空调滤网的霉菌孢子,以及宠物毛发、皮屑,都是常见的过敏原。这些微小颗粒被吸入后,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尤其对老人、孩子和过敏体质人群更危险。

- 物理污染:厨房炒菜的油烟(含PM2.5、一氧化碳)、冬季取暖产生的粉尘,以及吸烟留下的“二手烟”“三手烟”(附着在衣物、家具上的烟味残留),会直接损伤呼吸道黏膜,增加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的风险。

二、3个实用方法,快速改善室内呼吸环境

改善室内空气不用花大价钱,掌握这3个核心方法,就能有效减少污染物,守护肺部健康:

1. 科学通风:每天2次,每次30分钟,让“新鲜空气”进来

通风是排出室内污染物最直接、最省钱的方法,但很多人通风方式不对,反而没效果:

- 正确时间:避免在室外雾霾严重、早晚交通高峰时开窗(此时室外PM2.5浓度高),建议选择上午10点前、下午3点后,或雨后开窗,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让空气充分流通。

- 特殊情况:新装修的房子建议通风6个月以上再入住;冬季怕冷可“开窗缝通风”,每天分2-3次,每次15分钟,既保暖又能换空气;雾霾天可开加湿器(湿度保持在40%-60%),配合空气净化器使用。

2. 精准除污:重点清理“高污染区域”,减少源头伤害

不同区域的污染源头不同,针对性清理才能事半功倍:

- 厨房:炒菜时一定要开油烟机,选择“侧吸式”油烟机(吸油烟效率更高),炒完菜后继续开5-10分钟,把残留油烟排干净;避免用重油爆炒,减少油烟产生;定期清理油烟机滤网,防止油污堆积滋生细菌。

- 卧室:每周用除螨仪清洁床垫、被子,减少螨虫滋生;尽量不用地毯、厚重窗帘(容易积灰),选择容易清洁的地板和简约窗帘;睡前别用香薰、空气清新剂(含化学香料),有条件可放1-2盆绿萝、龟背竹(能轻微吸附甲醛)。

- 客厅:禁止室内吸烟,避免“二手烟”“三手烟”残留;空调使用前,务必清洗滤网(用清水冲洗晾干),防止霉菌孢子吹出;定期用湿抹布擦桌子、扫地(避免干扫扬尘),减少灰尘颗粒。

3. 选对工具:空气净化器不是“智商税”,但要会用

空气净化器能过滤PM2.5、粉尘、过敏原,适合雾霾天、过敏体质或新装修家庭,但使用时要注意这2点,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 选对类型:优先选带“HEPA滤网”(过滤细小颗粒)和“活性炭滤网”(吸附甲醛、异味)的净化器,根据房间面积选合适的风量(如20㎡房间选CADR值≥200m³/h的机型)。

- 定期换滤网:滤网用久了会饱和,反而会释放污染物,建议根据使用频率更换(HEPA滤网3-6个月换一次,活性炭滤网1-3个月换一次),换之前可查看净化器的“滤网寿命提示”。

三、这些“误区”别踩!反而会加重室内污染

- 误区1:用“香薰/空气清新剂”掩盖异味

这类产品大多靠化学香料掩盖味道,不仅不能除污染,还会增加VOCs浓度,刺激肺部,尤其对敏感人群不友好。有异味建议先通风,或用柚子皮、柠檬片(只能轻微去味,不能除甲醛)。

- 误区2:绿植越多越好

绿植能轻微吸附污染物,但效果有限,且夜间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卧室放太多反而影响睡眠。建议每个房间放1-2盆即可,优先选绿萝、吊兰、常春藤(对污染物吸附能力相对较强)。

- 误区3:雾霾天完全不开窗

长期密闭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细菌滋生,反而更伤肺。即使是雾霾天,也建议每天开窗1-2次,每次10-15分钟,同时开空气净化器。

室内空气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肺部健康。别再等出现咳嗽、气喘才重视,从今天开始,做好通风、精准除污、选对工具,让家人呼吸到更干净的空气,给肺部多一层“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