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娃眼皮肿、尿有泡沫?警惕儿童肾病综合征!
时间:2025-09-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儿童重症医学科 岳梦婷 阅读量:5

一、什么是儿童肾病综合征?

简单来说,孩子的肾脏像一个“精密筛子”,正常情况下能拦住血液里的蛋白质,只让水分、废物排出。但如果这个“筛子”坏了,蛋白质就会从尿液里漏出,形成“蛋白尿”,导致血液里的蛋白变少,进而出现水肿、血脂升高等问题。

二、这些信号家长需警惕,早发现,早治疗!

1.水肿:从眼皮开始的“肿泡泡”

早上起床后,孩子眼皮变肿、眼睛变小,慢慢的蔓延到脸、手脚等部位,当按压小腿或脚背时,出现一个小坑,回弹缓慢。

2.泡沫尿:像啤酒沫一样消不掉

如果孩子尿里的泡沫特别多,像倒啤酒时的泡沫,静置几分钟都不消,需警惕——“蛋白漏到尿里”

3.精神差、食欲降:别只当“挑食”

孩子体内蛋白少、水肿,从而出现没力气,乏力,吃饭没胃口的状态,甚至会出现“肚子胀”。

三、治得对:规范治疗才是“康复钥匙”

1.首选药物:激素是“主力”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能快速帮肾脏“补筛子”,减少蛋白漏出。但要注意,激素不能“见好就停”!初期大剂量“快准狠”压制病情,待症状缓解后像“下台阶”一样慢慢减量,防复发。

2.定期复查:比吃药还重要

治疗期间,定期查“尿常规”、“血生化”,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量。哪怕孩子水肿消了、精神好了,复查也不能落——这是判断是否“痊愈”的关键。

四、护得好:家庭护理比你想的更重要

1.饮食:低盐、优质蛋白

盐≤3克/天,提供优质蛋白:鸡蛋、牛奶、瘦肉、鱼肉(如清蒸鱼),但别过量!吃太多蛋白会加重肾脏负担。少吃零食,薯片、辣条、含糖饮料等盐和添加剂多的食品,会影响恢复。

2.休息:别让孩子累着,但也别“躺平”

水肿、尿蛋白多时,让孩子多休息,别跑跳、少看电视,保证每天10~12h睡眠时间,病情稳定后,适当活动,比如在小区散步、玩温和的游戏。

3.防感染:孩子生病期间最“怕感冒”

肾病综合征会让孩子免疫力变低,感冒、发烧很可能让病情复发。所以少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家里定期开窗通风;天气变凉及时添衣,也别捂太厚(出汗易感冒);如果家人感冒,和孩子保持距离。

4.观察:看这2处,及时发现问题

看水肿,每天早上摸孩子的眼皮、小腿,记录有没有变肿;看尿液,每次孩子尿完,看尿里的泡沫多不多,颜色是否变深(如浓茶色)——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5.心理:别让孩子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治疗时间长,孩子可能会因为不能吃零食、不能玩而闹情绪。家长可以用孩子能懂的话解释“吃药是为了让身体变强壮”;给孩子准备低盐的“小零食”(如煮玉米、蒸南瓜);病情稳定后,让孩子正常上幼儿园(提前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帮忙留意孩子的活动和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