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深处,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友——他们不仅在与呼吸抗争,更在与如影随形的疼痛搏斗。他们,是我们的肺癌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疾病引发的呼吸困难往往是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而疼痛——这一同样折磨患者身心的症状,却时常在繁忙的诊疗流程中被弱化。我们深知肺癌所带来的疼痛是复杂且多维的,它不仅仅是肿瘤侵犯胸膜引发的锐痛,或是骨转移带来的钝痛,更夹杂着对未来的恐惧、对治疗的焦虑和无助。为此,在袁曼护士的指导下科室近期将疼痛患者的人文关怀纳入重点交班内容,以更细致、更温暖的护理,为患者筑起对抗病痛的“防护盾”。
以往的交班多聚焦于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指标与治疗方案。在袁曼护士长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针对疼痛患者的专项交班,让护理关怀有了更精准的落点。每日晨间与夜班交接时,责任护士会围绕疼痛患者展开“全维度”汇报:不仅明确疼痛部位(如胸痛、腹痛、剑突下疼痛)、NRS疼痛评分,更会详细说明患者的疼痛诱因(如咳嗽、翻身活动)、缓解方式(口服哪种止痛药、非药物干预效果),甚至包括患者因疼痛产生的情绪变化,从“有疼痛”到“懂疼痛”: 过去交班可能只说“8床,肺Ca患者,夜间诉疼痛”。而现在,我们会这样交接:“8床,王爹爹,肺Ca伴骨转移,昨晚夜间疼痛评分2分,患者自诉说:“感受到一点点疼痛,但是可以忍受,偶尔会影响睡眠”,患者疼痛时情绪低落。我们联合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和音乐疗法,他后半夜入睡安稳。白班请重点观察他的情绪变化与疼痛频率,他女儿下午来看望过他,可鼓励家属多给予关怀及陪伴,这能给他带来极大的心理安慰。”这些细节的传递,让每一位接班护士都能快速掌握患者的疼痛状态,避免护理衔接中的信息断层。
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将“以患者为中心”从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针对疼痛患者,我们在交班后会立即落实针对性护理:核对医嘱并及时给药,同时通过调整卧位、中医腕踝针、指导腹式呼吸等非药物手段辅助缓解;协调家属共同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而对于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护士会来到患者床旁,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疼痛机制与治疗方案,帮患者重建对抗疼痛的信心。这项工作的开展,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人文关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将心比心的专业实践。当我们将每一位患者的“疼痛故事”与应对策略交到下一班同事手中时,我们传递的是一份不中断的守护承诺。
疼痛或许是患者病程中无法避免的插曲,但通过重点交班机制下的人文关怀,我们正在努力让这段插曲变得更平缓、更温暖。未来,我们会继续完善疼痛患者的护理流程,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一次交班、每一次巡视、每一次沟通中,用专业与爱心守护患者的呼吸与尊严,让他们在与疾病抗争的路上,不再独自承受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