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入口
员工通道
OA办公
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医疗服务
科室导航
医院动态
医院党建
科研教学
公示公告
医院概况
湖北孝感,全国唯一一座以“孝”命名、以“孝”传名的中等城市,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孝文化之乡”。孝感市中心医院便根植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孝文化沃土上,矗立在锦绣后湖旁。医院最初是英国传教士杨格菲博士于1862年在孝感东门开设的西医诊所,在160余年的建院历史中,五迁其址,七易其名,一路栉风沐雨,砥砺杏林之志。
查看更多
医院介绍
历史沿革
医院文化
精英人才
医院荣誉
组织架构
医疗服务
湖北孝感,中国唯一以“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孝文化之乡”。孝感市中心医院便根植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孝文化沃土上,矗立在锦绣后湖旁。医院最初是英国传教士杨格菲博士于1862年在孝感东门开设的西医诊所,在160余年的建院历史中,五迁其址,七易其名,一路栉风沐雨,砥砺杏林之志。
查看更多
预约挂号
来院导航
楼栋检索
停车导航
医保服务
体检预约
专家排班
专家简介
便民服务
互联网医院
科室导航
湖北孝感,中国唯一以“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孝文化之乡”。孝感市中心医院便根植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孝文化沃土上,矗立在锦绣后湖旁。医院最初是英国传教士杨格菲博士于1862年在孝感东门开设的西医诊所,在160余年的建院历史中,五迁其址,七易其名,一路栉风沐雨,砥砺杏林之志。
查看更多
内科
外科
其他
品牌学科
医院动态
湖北孝感,中国唯一以“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孝文化之乡”。孝感市中心医院便根植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孝文化沃土上,矗立在锦绣后湖旁。医院最初是英国传教士杨格菲博士于1862年在孝感东门开设的西医诊所,在160余年的建院历史中,五迁其址,七易其名,一路栉风沐雨,砥砺杏林之志。
查看更多
城市创建
微孝服务
清廉医院
医院新闻
医院党建
湖北孝感,中国唯一以“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孝文化之乡”。孝感市中心医院便根植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孝文化沃土上,矗立在锦绣后湖旁。医院最初是英国传教士杨格菲博士于1862年在孝感东门开设的西医诊所,在160余年的建院历史中,五迁其址,七易其名,一路栉风沐雨,砥砺杏林之志。
查看更多
党建活动
医德医风
理论学习
科研教学
湖北孝感,中国唯一以“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孝文化之乡”。孝感市中心医院便根植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孝文化沃土上,矗立在锦绣后湖旁。医院最初是英国传教士杨格菲博士于1862年在孝感东门开设的西医诊所,在160余年的建院历史中,五迁其址,七易其名,一路栉风沐雨,砥砺杏林之志。
查看更多
科学研究
医学教育
健康科普
公示公告
湖北孝感,中国唯一以“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是闻名全国的“中国孝文化之乡”。孝感市中心医院便根植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孝文化沃土上,矗立在锦绣后湖旁。医院最初是英国传教士杨格菲博士于1862年在孝感东门开设的西医诊所,在160余年的建院历史中,五迁其址,七易其名,一路栉风沐雨,砥砺杏林之志。
查看更多
通知公告
招标公告
招聘公告
返回导览页 >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介绍
历史沿革
医院文化
精英人才
医院荣誉
医院荣誉
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
医疗服务
预约挂号
来院导航
楼栋检索
后湖院区
仁济院区
东城院区
停车导航
医保服务
体检预约
专家排班
后湖院区
仁济院区
东城院区
专家简介
便民服务
互联网医院
科室导航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血液内科
肾病内科
精神卫生心理门诊
外科
普通外科
肛肠科(结直肠肛门外科)
骨科
神经外科
泌尿外科
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
整形烧伤外科
血管外科
其他
重症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
中医科
老年病医学科
全科医疗科
皮肤科
临床营养科
儿科
传染科(感染性疾病科)
肿瘤科
疼痛科
急诊医学科
妇产科
耳鼻咽喉科
眼科
口腔科
麻醉科(手术室)
整形美容科
医学影像科
放射影像科
核医学科
医学检验科
中心实验室
输血科
病理科
药学部
体重管理门诊
品牌学科
放射影像科
病理科
康复医学科
临床护理
呼吸内科
儿科
消化内科
神经内科
普通外科
神经外科
急诊医学科
产科
麻醉科
医学检验科
心血管内科
骨科
妇科
新生儿科
耳鼻咽喉科
皮肤科
感染性疾病科
重症医学科
肿瘤科
输血科
血液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胸外科
肛门结直肠外科
小儿外科
口腔科
核医学科
医院动态
城市创建
微孝服务
清廉医院
医院新闻
医院党建
党建活动
医德医风
理论学习
科研教学
科学研究
医学教育
健康科普
公示公告
通知公告
招标公告
招聘公告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研教学
>
健康科普
科学研究
医学教育
健康科普
健康
科普
2025-07
03
“孝小医”科普丨你的染色体核型报告不是“天书”:手把手破译生命密码
2025-06
27
医生为什么不承认阑尾炎是小手术?
一天夜班,急诊平车急匆匆送来一位68岁合并心脏病的疑似阑尾炎的患者,刚踏入病区家属就很着急的喊着医生快救命,医生仔细询问后方才知道,原来患者一小时前于当地县级医院就诊,医生说这里做不了手术风险很大,让赶紧转院,不然穿孔就有生命危险。家属很疑惑阑尾不是小手术吗?为啥还要求我们转院,这不是他们在推卸责任吗?弄去弄来折腾我们小百姓。来我院之后,家属一次又一次的问医生,这是不是小手术吗?难道手术就又很大风险?那你们医院有多少把握不出意外? 阑尾炎手术在外科领域相对较为常见,但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小手术”。 从手术操作本身和多数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来看,在阑尾炎病情较轻,比如单纯性阑尾炎,炎症局限,未出现穿孔、化脓,且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基础疾病干扰时,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也较快,这类情况下手术风险相对较小。 然而,阑尾炎手术也存在复杂性和风险。当阑尾炎发展到化脓、坏疽甚至穿孔阶段,会导致局部粘连严重,手术难度显著增加;如果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还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此外,若患者存在年龄较大、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时,手术风险也会大幅上升,术后恢复也会更复杂。 因此,阑尾炎手术虽常见,但需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个体情况全面评估其复杂程度与风险。 目前患者是初次发作阑尾炎,还是既往有过类似发作?此次发病距离现在大概多久了?有无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阑尾炎手术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可能增加风险的主要情况: - 病情严重程度:如阑尾已经穿孔、化脓,或合并腹膜炎,手术难度和感染风险会显著增加。 - 患者基础健康状况: - 高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弱,风险更高。 - 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免疫系统疾病(如艾滋病、长期使用激素)等,可能影响术后恢复或增加并发症风险。 - 手术时机:急诊手术(如急性阑尾炎发作时)比择期手术风险更高,因炎症可能已扩散。 - 并发症或合并症:如患者同时存在肠梗阻、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手术出血或血栓风险会上升。 - 肥胖: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厚,手术视野暴露困难,术后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的概率增加。 总体而言,及时就医、术前完善评估(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腹部CT等检查),并控制基础疾病,可降低手术风险。
2025-06
27
高温“烤”验下的健康防线:中暑急救全攻略
暑气炎炎,中暑为何如此“凶险”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失衡而引发的疾病。轻则头晕乏力,重则危及生命,尤其是热射病,死亡率可高达 20% - 70%,是夏日的“隐形杀手”。 高温作业人群,中暑“重灾区” 在夏季,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交警等)、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是中暑的高发群体,他们的身体散热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高温的侵袭。 中暑急救:从轻度到重度,应对有方 轻度中暑:及时干预,防止恶化 当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等轻度中暑症状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让患者平躺,抬高双腿,松开或脱掉紧身衣物,帮助身体散热。 给患者喝一些含盐的温开水或运动饮料,以补充因出汗而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重度中暑: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可达 40℃以上)、意识不清、抽搐、无汗等重度中暑症状,应迅速拨打 120 急救电话。 在等待救护车期间,将患者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冰敷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尽量将体温降至 38℃左右。 如果患者昏迷,要将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 预防中暑:未雨绸缪,远离危险 避免在高温时段(通常是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进行户外活动,如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每天至少喝 1.5 - 2 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增加。 注意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番茄等,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的食物。 高温天气下,中暑是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了解中暑的特性和急救方法,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在炎炎夏日中守护好自己的健康防线。让我们一起科学应对中暑,享受一个安全、健康的夏天!
2025-06
27
当骨外科遇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整合之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骨科疾病治疗与护理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今日进行骨科-中医科交谈会——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由我院中医老年科护士长对骨科片区医护人员进行授课。 讲述了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一、中医护理技术在外科围手术期的适应症 1. 缓解围手术期各种不适症状:腹痛、便秘、便溏、腹胀、消化不良、不完全性肠梗阻等 2. 围手术期增加患者抵抗力,平衡脏腑,激活免疫系统,加快康复进程 3. 炎症性病症,促进围手术期的炎症吸收 4. 围手术期长期卧床引起的不适,如:肩颈、腰、腿麻、肢体麻木等 5. 静脉炎,穿刺部位的红肿热痛等;防止下肢静脉血栓 6. 外科术后的局部水肿,微循环障碍所致的酸、麻、胀、痛 二、患者术前使用中医护理技术目的 1. 优化身体状况—督灸、平衡火罐 2. 增强免疫力—督灸、平衡火罐 3. 调理脾胃—火龙罐综合灸、穴位贴敷 4. 睡眠管理—火龙罐综合灸、耳穴贴压、中药足部熏洗 5. 抗焦虑—火龙罐综合灸、耳穴贴压、中药足部熏洗 6. 预防性镇痛—中药热奄包 三、患者术后使用中医护理技术目的 防大于治——减少术后不适症状;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节省医疗费用; 术后问题: 疼痛 原因:术后早期因手术损伤血脉,或血离经脉,积聚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损,气血不得宣通,“不通则痛”的外伤致痛理论确立了中医治疗疼痛以“通”为法的治疗原则 腕踝针(术后疼痛较甚时,换药时)+中药热奄包(术后第二天)+中药涂药(术后2天后,适用于各肢体完整皮肤疼痛处,予以中药药酒外擦) 可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平衡阴阳,可促进炎性因子吸收,起到解除粘连,消肿止痛的作用 恶心、呕吐 原因:术后患者气血亏虚,气机失调;中医认为胃肠失司,气机壅塞,水液内停,从而出现胃气上逆、恶心呕吐的症状 穴位贴敷(降逆散:内关、中脘、膻中)+耳穴贴压(主穴:胃、脾、贲门、枕配穴:肝、膈、交感)+砭石熨烫中药透入(部位:腹部) 温补脾胃,还可以振奋脾胃运化功能;补+通,发挥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驱邪的作用,从而达到降逆止呕的功效 腹胀 原因:中医理论认为,手术患者由于原发疾病及手术经韧,损伤腹部的脉络,导致气滞血瘀,脏腑功能失调。腹气不通,气机升降失常,产生腹胀,不通则痛,故腹痛。腹气不通,气逆于上,则大便不通 砭石熨烫中药透入(部位:腹部)+穴位贴敷(理气通腑散:神阙、中脘)+火龙罐(选穴:腹部、足三里等) 可以激发脏腑机能,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疏肝解郁,调理脾胃,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和粘连的发生 缓解静脉炎引起的红肿热痛 原因:中医认为,输液物质的机械刺激损伤血管及周围皮肤,导致血脉受损,血瘀脉通 艾灸+中药热奄包+火龙罐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氧,减少致炎物质产生,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消肿止痛的作用 增强免疫力 原因:手术后患者由于原发疾病及手术经韧损伤脉络,导致气滞血瘀,脏腑脏腑功能失调,元气受损,营卫失调。中医学精髓是整体观、整体观念的系统论,术后恢复期,提高免疫力,扶阳固本为主 葫芦灸(选穴:关元、气海、中级)+耳穴贴压+艾灸(水道、中枢、三阴交、关元) 提高正气,提升阳气,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促进伤口愈合 原因:中医理论认为,术后早期因手术损伤血脉或血凝经脉积聚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损,正气虚损瘀阻为患。邪瘀不去,心不能生,导致切口经久不愈 艾灸(选穴:涌泉、足三里等)+麦粒灸(部位:合谷、大椎、神阙)+耳穴贴压 可补中益气,扶阳固脱,激发正气。加强新陈代谢,也对伤口愈合起到促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实现围手术期患者快速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节省医疗费用;
2025-06
27
健康饮食,你吃对了吗?
每个住院病人都会有一份关于饮食的医嘱,例如清淡饮食、低盐低脂饮食,为什么住院期间的饮食如此重要? 正确的饮食可以支持治疗,促进愈合,特定饮食(如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能直接辅助药物治疗,控制疾病进展;减轻身体负担,保护脏器,避免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充足且均衡的营养也是对抗疾病的基础,有助于加速康复。那么关于饮食,你吃对了吗? 我们拿清淡饮食举例,不单指只吃水果或味道寡淡的食物,核心在于“三少一多”。 少油:控制油量,选择健康的植物油,避免油炸、油煎的做法 少盐:严格控制钠的摄入,警惕隐形盐,如酱油、耗油、咸菜等 少糖:限制添加糖和含糖饮料汽水、奶茶等 多天然:选择新鲜、加工程度低的食物,保留本味 饮食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更是疾病治疗与康复的基础。口味改变需要时间,不要求一步到位,逐步减少油盐糖的用量。健康的饮食也需要配合规律运动、充足睡眠、戒烟戒酒和良好的心态。 现我院临床营养科与职工食堂推出减脂餐,主要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的食谱为主,以专业的营养知识打造个性化的减脂服务,欢迎前来品尝。
2025-06
25
孩子感冒了?别慌!这份护理要点请收好
每到换季或气温波动,儿科门诊常常被感冒发烧的小病号“挤爆”。看着孩子流鼻涕、咳嗽、蔫蔫的样子,家长总是心疼又焦虑。感冒虽然常见,但家庭护理做对了,孩子好得快、少遭罪;做错了,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引发并发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小儿感冒的家庭科学护理,以及那些你很可能踩过的“坑”! 感冒,医学上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由病毒引起(占90%以上),具有自限性,也就是说,身体通常能在一段时间内(一般7-10天)自行恢复。治疗的核心在于缓解不适症状、细心护理、预防并发症,而非“消灭”病毒本身。 一、认识感冒的“真面目” 常见症状:鼻塞、流涕(清涕或逐渐变浓)、打喷嚏、喉咙痛或痒、轻微咳嗽、低热(也可能不发热)、食欲减退、精神稍差、可能伴有轻微头痛或肌肉酸痛。 病程特点:通常起病较急,症状在2-3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缓解。咳嗽有时会持续较长时间(可能2-3周),尤其是夜间或晨起时。 二、家庭护理的“黄金法则” 1.充足休息是“良药” 让孩子多睡觉!身体在休息时才能更好地集中能量对抗病毒。减少剧烈活动,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时避免孩子直吹冷风)。 2.水分补给不能停 重中之重!发热、呼吸加快、流涕都会增加水分流失。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稀释痰液、鼻涕,缓解喉咙不适,防止脱水。 给什么?温开水、少量稀释的果汁、口服补液盐(尤其在有呕吐、腹泻或进食差时)、母乳/配方奶(按需喂养)。避免含糖量过高的饮料和冰饮。 怎么给?少量多次喂,即使孩子不太想喝,也要耐心鼓励。 3. 缓解鼻部不适: 清理鼻腔:对于小婴儿,使用婴儿专用吸鼻器或生理盐水滴鼻液/喷鼻剂软化鼻痂后轻轻清理。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教他擤鼻涕(一次擤一边)。 生理盐水/海盐水喷鼻:非常安全有效!能湿润鼻腔、稀释鼻涕、缓解鼻塞。可在喂奶/进食前、睡觉前使用。 加湿空气:使用加湿器(注意定期清洁,使用纯净水或凉白开),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左右,有助于缓解鼻塞和喉咙干痒。 4.科学应对发热: 监测体温:定时测量(腋温或耳温相对准确方便)。低热(一般指<38.5℃且精神好)通常不需要急于退烧,这是身体抵抗感染的正常反应。 物理降温(辅助):当孩子发热且感觉不适时: 少穿少盖:避免捂汗!穿轻薄透气的衣物,盖薄被。捂汗易导致高热惊厥和脱水。 温水擦拭:用温水(32-34℃)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四肢(避开前胸后背和腹部)。不推荐酒精擦浴或冰敷。 药物退热(必要时):当体温≥38.5℃且孩子明显不适(烦躁、哭闹、精神萎靡、头痛等),或既往有高热惊厥史,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儿童常用且安全的退热药是: 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儿。 布洛芬(如美林):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儿。 务必按说明书或医嘱使用合适的剂量(按体重计算),注意间隔时间 不要自行交替使用两种药,除非医生特别建议。切忌使用阿司匹林! 5.缓解喉咙痛与咳嗽: 温凉流质/半流质食物:如温汤、粥、酸奶、果泥等,避免酸、硬、刺激性食物。 蜂蜜(1岁以上):对于夜间咳嗽,睡前喝一小勺纯蜂蜜(约2.5-5ml)可能有助于缓解。1岁以下婴儿禁用蜂蜜! 保持空气湿润:加湿器同样有助于缓解咳嗽。 慎用止咳药: 咳嗽是身体的保护反射,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大部分非处方止咳药对6岁以下儿童效果不明确且可能有副作用,不推荐常规使用。如需使用,务必咨询医生。 6.清淡饮食,保证营养: 生病期间胃口差是正常的。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面条、馄饨、蒸蛋羹、蔬菜泥、水果等。 不强迫进食!尊重孩子的食欲,少量多餐,保证水分和基本能量摄入即可。病好后食欲会自然恢复。 三、警惕!这些护理误区千万别踩 1. 误区一:感冒就要吃消炎药/抗生素? 真相:感冒绝大多数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治不好感冒,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增加耐药风险、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只有明确或高度怀疑合并细菌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肺炎)时,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2. 误区二:发烧会烧坏脑子,必须马上退烧? 真相: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本身一般不会“烧坏脑子”。脑损伤通常是由引起发热的严重疾病(如脑膜炎、脑炎)本身导致的,而非发热的温度。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比单纯关注温度数字更重要!盲目追求快速退到正常体温反而可能有害。 3.误区三:打喷嚏流鼻涕就是着凉了,要多穿多盖捂出汗? 真相:感冒是病毒感染,不是单纯“冻着了”。过度包裹会使孩子大量出汗,导致体液丢失更多,更容易脱水虚脱,甚至诱发高热惊厥。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半件到一件衣服,以手脚温暖、后背无汗为度。 4. 误区四:咳嗽久了会咳成肺炎,要赶紧止咳? 真相: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会引起咳嗽,但咳嗽本身不会导致肺炎。咳嗽是症状,清除气道分泌物的保护机制。盲目强力止咳可能掩盖病情,使痰液滞留,反而不利于恢复。 5. 误区五:迷信各种“偏方”、“特效药”? 真相:很多民间偏方缺乏科学依据,安全性无法保证(如乱灌各种草药汤、生姜大蒜擦身、扎针放血等)。一些宣称能“快速治愈感冒”的保健品或药物也往往夸大其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还是科学护理+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四、何时需要立即就医? 感冒虽然大多能自愈,但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以下情况不要犹豫,立即就医 3个月以下的婴儿出现发热(体温≥38℃)。 任何年龄孩子: 高热不退(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反复超过40℃。 精神极度萎靡、嗜睡、烦躁不安难以安抚、惊厥。 呼吸急促、费力(鼻翼扇动、胸骨上窝/肋间隙凹陷)、喘息、口唇或面色青紫。 拒绝饮水、尿量显著减少(如6-8小时无尿)、啼哭无泪(提示脱水)。 剧烈头痛、颈部僵硬、喷射性呕吐。 咳嗽剧烈影响睡眠和进食,或咳嗽超过2周无好转迹象。 耳朵痛、流脓(怀疑中耳炎)。 皮疹,尤其是出血点或瘀斑。 家长感到非常担忧或无法判断病情。 感冒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小插曲”,也是锻炼免疫力的过程。作为家长,储备科学的护理知识,保持冷静的心态,避开常见的误区,用细心和耐心陪伴孩子度过这段不适期,就是最好的“良方”。记住:观察比焦虑重要,护理比乱用药重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更重要!愿每个宝贝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2025-06
23
这10种面相是疾病“警报灯”!别大意,关键时刻能救命!
都说“健不健,看容面”,面容就像是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有时候,一些看似普通的面相变化,很可能是身体在发出疾病预警信号。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10种容易被忽视的危险面相。 脸色发青:面部整体泛青,特别是鼻翼、下巴周围,眼白浑浊,有血丝或黄疸痕迹,这或许是肝脏的“求救信号”,暗示着肝硬化、肝炎、胆道梗阻等肝脏疾病,也可能是严重贫血或血液循环障碍。 法令纹不对称:左右法令纹深浅差异明显,还伴随单侧嘴角上扬、眼睑下垂,这可不是小问题,中风风险高达80%,可能是脑部血管堵塞的中风先兆,也可能是面神经麻痹。 鼻翼发红:鼻翼两侧持续发红,油光满面,还伴有口臭、牙龈出血,很可能是胃火过旺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隐藏着消化道溃疡,甚至胃癌前病变的风险。 下眼睑发紫:眼睛下方出现青紫色瘀斑,同时伴有浮肿、尿量减少,这是肾脏在“漏血”,可能存在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问题。 耳垂褶皱:耳垂上出现对角线褶皱,还常常感觉胸闷、气短,可别不当回事,冠心病风险增加4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证实,耳垂褶皱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是常人的4倍。 嘴唇发黑:口唇周围发绀,呈现青紫色,还伴有干咳、咯血,尤其是长期吸烟者、家族有肺癌史人群、慢性咳嗽超过2周的人,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肺癌晚期信号。 额头皱纹深:额头横向皱纹超过3条,还伴随着记忆力下降、头晕,这表明血管正在“生锈”,可能存在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的问题。 颈部发黑:颈部皮肤褶皱处出现“黑棘皮症”,同时体毛增多、体重骤降,别以为是晒黑了,这有可能是肾上腺肿瘤发出的信号,黑色棘皮症患者中,15%伴有肾上腺癌。 脸色潮红:面部阵发性潮红,特别是在进食后,还伴有头痛、视力模糊,这是高血压的“红色警报”,一定要关注血压问题。 牙龈萎缩: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还伴有口干、多尿,糖尿病患者要格外注意,这可能是糖尿病恶化的征兆,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发病率是常人的3倍。 面相是健康的外在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有上述面相变化,千万不要大意,及时关注健康信号,必要时就医检查,防患于未然,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2025-06
23
术前禁饮禁食 空腹去“赢”战
在准备进行手术时,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在手术前一段时间内禁饮禁食。这一要求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对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至关重要。 一.术前为什么需要禁饮禁食 术前禁饮禁食,是手术准备极为重要的环节,其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最大程度减少手术与麻醉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①减少误吸风险 在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全身麻醉或某些局部麻醉状态下,患者的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会减弱或消失。这意味着,如果胃内有食物或液体,它们可能会反流并被吸入气管和肺部。这种情况被称为“误吸综合征”,可能导致化学性肺炎或阻塞性肺疾病,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术前禁食禁饮能显著降低这一风险。 ②降低胃肠道压力 手术前,如果胃部有食物残留,会增加腹部压力,这不仅可能影响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还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特别是对于腹部或胃肠道手术,食物的存在会进一步加剧这些风险。因此,术前禁食禁饮能确保胃肠道处于相对空置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③减轻麻醉药物影响 麻醉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如果胃内有食物或液体,呕吐物有可能被吸入呼吸道,造成危险。术前禁食禁饮能减少这种呕吐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呼吸道阻塞和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④减少并发症风险 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手术前进食,可能会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⑤保障医生手术视野 术前禁食禁饮还能保障医生的手术视野。如果患者的胃内有食物或水残留,可能会导致术中误吸或污染手术区域,影响医生的手术操作和视野。 二、禁饮禁食的时间要求? 术前禁饮禁食的“金标准”主要基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指南以及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更新。以下是详细的术前禁饮禁食标准和建议: 成人术前禁饮禁食时间 表格 食物类型 禁食时间 说明 清饮料 术前2小时 包括清水、糖水、碳酸饮料、清茶、喝咖啡、无渣果汁等,总量不超过300-400毫升。 淀粉类固体食物 术前6小时 如馒头、面包、面条、米饭等。 高脂肪及油炸食品 术前8小时 如肉类、鸡蛋、油炸食品等。 儿童术前禁饮禁食时间 表格 食物类型 禁食时间 说明 清饮料 术前2小时 包括清水、糖水、无渣果汁等,总量不超过5ml/kg。 母乳 术前4小时 母乳较易消化,禁食时间较短。 牛奶及配方奶 术前6小时 包括牛奶、配方奶等。 淀粉类固体食物 术前6小时 如面包、面条等。 高脂肪及油炸食品 术前8小时 如肉类、油炸食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2-4-6-8”原则属于一般性原则,仅使用于大多数身体健康\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 三、特殊情况患者的术前禁食禁饮 特殊疾病患者:诸如严重创伤、胃内容物排空功能受影响(例如孕妇、肥胖、糖尿病、消化道梗阻等)、困难气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由于其胃肠蠕动减缓,胃排空延迟,所以需要相应延长禁食时间,具体时长应由医生依据患者个体状况精准判定。 急诊手术患者:按饱胃患者实施麻醉处理,倘若禁食水时间不足却又急需进行急诊手术,应当在麻醉前置入胃管,同时进行充分引流,以尽可能降低误吸风险。 术前需口服用药的患者:允许在术前1-2小时将药片研碎后服下,并饮入少量清水,但必须注意,缓控释制剂严禁研碎服用,以免影响药效或引发不良反应。 四、常见误区与科学解释 误区一:完全空腹越久越安全 科学解释:过度禁食可能导致低血糖和脱水,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会增加术中低血压和术后恢复延迟的风险。科学、个性化的禁饮禁食时间是关键。 误区二:喝少量水无所谓 科学解释:虽然清水在术前2小时内是允许的,但切勿在规定时间后饮水,以免增加胃内容物量,从而提高误吸风险。任何流体都可能增加胃内容物逆流的风险,导致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 误区三:无痛或小手术不需要禁食 科学解释:无论手术大小,所有需要进行麻醉的手术都需遵守禁饮禁食要求,因为即使是短时麻醉,也存在误吸的风险。 误区四:清饮料=所有液体 科学解释:牛奶、米汤、含奶咖啡等均被视为固体食物,需禁食6至8小时。清饮料包括清水、糖水、无渣果汁、碳酸类饮料、清茶、咖啡(不加奶)等。 误区五:儿童手术禁食时间与成人相同 科学解释:儿童的胃肠排空速度通常较快,因此禁食禁饮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但调整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不能随意缩短,以避免因消化未完全而增加麻醉风险。 误区六:只有全身麻醉才需要禁水禁食 科学解释:即使是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也存在恶心呕吐导致误吸的风险,因此同样需要遵循禁饮禁食的要求。 五、如何提升患者依从性? ①用比喻解释 “胃就像气球,手术时若装满水,一碰就可能炸开,所以有先排空它。” ②可视化工具 发放“禁食倒计时卡片”,标注可饮水/必须禁食的时间段。 ③家属参与监督 术前一天电话提醒家属:“明早手术,今晚10点后请协助患者停止进食!” 六、总结:安全与信任的双重守护 2025年的术前禁饮禁食标准更加科学和人性化,强调根据食物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灵活调整禁食时间。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严格遵守禁饮禁食要求,以保障手术安全和术后快速康复。
1
2
...
25
26
27
28
29
...
123
124
跳至
页
公众号
视频号
抖音号
线上挂号
意见/建议
意见/建议
选择科室
行政科室
心血管内科
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血液内科
肾病内科
普通外科
肛肠科(结直肠肛门外科)
骨科
神经外科
泌尿外科
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
整形烧伤外科
重症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
中医科
老年病医学科
全科医疗科
皮肤科
临床营养科
儿科
传染科(感染性疾病科)
肿瘤科
疼痛科
急诊医学科
妇产科
耳鼻咽喉科
眼科
口腔科
麻醉科(手术室)
医疗美容科
医学影像科
医学检验科
中心实验室
输血科
病理科
药学部
放射影像科
临床护理
呼吸内科
产科
麻醉科
妇科
新生儿科
感染性疾病科
风湿免疫科
胸外科
肛门结直肠外科
小儿外科
核医学科
投诉电话:
0712-2335185
投诉邮箱:
xgzxyytsb@tom.com
客服电话:
400-11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