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高尚医德济苍生精湛技术铸品质市中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记实
时间:2017-10-06 来源:孝感中心医院 作者:李梦妮 阅读量:22

中心医院,您经常可以看到康复病人感谢医生护士的场景,可您是否知道在医护人员的背后,还有很多的人为了病人的康复在默默地奉献着。

温娅丽、程利民、李梦妮、鲁艳就是这些人中突出的代表。他们忙碌在全院几十个病区,他们熟知临床医学各个环节的运作特点,但他们不为病人打针送药、开刀处方,他们的工作是关注医护人员的诊疗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他们专门研究诊疗过程中的清洁、消毒、隔离、灭菌和保持无菌的技术,研究为病人诊疗所使用的物品是否符合品质要求,研究如何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研究如何避免切口感染和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等,从而协助、督促、指导临床医护人员用最优的方法,提供给病人最安全最洁净最高品质的服务

他们的耳边萦绕着抗击“非典”绝唱的余音,长鸣着西安交大附属医院新生儿死亡和宿州眼球事件的警钟,他们深知医院感染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国内院感事故频发,感控缺陷犹如医院危机的火山口,稍有疏忽,事故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他们凭着一颗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努力学习知识,着力解决医院感染新问题,关注一切医疗活动的成败,牵挂每一位病人的安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院感人!

    

达成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创造病人温馨的就医环境 

 

当您走进市中心医院,手术大楼内科大楼、医技大楼和正在建造的门诊大楼,它们高高耸立,与简陋的职工生活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是因为医院感染控制需要病房有合理的布局,人流、物流要分开,人口密度要适合,墙面地面材料要光洁,这样才便于清洗、消毒、空气流通。

医院病房不仅要宽敞明亮,还装有人机共享的消毒设施,上下楼时有电梯,病床是可以翻身拍背并带有万向轮的床车,病人需外出检查躺在床上就是车,方便舒适又防止交叉感染。还有净化手术部、标准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内镜中心的设备配备等等,这些得花多少钱啊!医院近2年来,仅仅用于病房的空气消毒设施就投入了200多万元,这感染控制的设施配备就是赔钱的买卖,可樊立院长却说:“医院感染控制就是体现医院严谨的医疗作风和高尚的医德水平,我们再穷也只能穷自己,再苦也不能让为病人服务的品质打折!”分管副院长李卫民说:“一切为了病人,我们只能做得更好!感谢院感办反复的培训,让我们提高了感控认识,我们要把感控意识融入到医院文化中去,把感控行为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院感人在市卫生局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在温娅丽主任的带领下,对照设计图纸跑遍了全院几栋大楼的每一个科室,仔细研究科室的布局、结构,反复论证消毒设施的性能、技术参数和性价比,为创造温馨的诊疗环境献计献策,基本达成了感染控制的硬件要求。

 

勤学习抓质量 创造病人安心的就医环境

 

院感人认识到医院不能“裸奔”,即使楼再高,设备再好,如果管理和技术水平上不去,医疗安全不能保证,广大患者仍然不会“买账”。他们狠抓质量内涵:首先从学习培训开始,大力普及感控知识,每年在院内院外进行学习培训达30余次,遇到问题随时在全国感染控制平台上交流,让职工知、信、行;其次,完善医院感染委员会和科室院感监控网络,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让职工有章可循;最终关键是感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和行为细节中,重点进行环境卫生学、消毒隔离技术的监测及感染病例的同步检测,如供应室手术室的无菌物品监测、内窥镜的清洗消毒、手术及介入诊疗器械是否合格、新生儿暖箱的注水口是否存在病菌、粉扑及奶瓶有无细菌超标、全院各个诊室空气的洁净度是否达到标准、微生物送检、抗生素分级使用、手卫生等等。小到一把剪刀的灭菌、一件医疗耗材资质的审核、一个操作间的空气质量、一个物体表面和一份消毒液的监测、一袋医疗废物的处置、一位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的管理和一名员工的职业安全防护,恰是这些细节质量的管理,筑成保障安全医疗的长城。

 

持之以恒 创造病人安全的就医环境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怎样达到感控标准的要求,怎样发动和带动全院医务人员都投入其中,院感办需要不断地更新医学和管理知识,提高控制技术和管理水平。他们共主持和参与5科研项目,发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等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在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无医院感染暴发等感控意外事件发生,确保了病人的安全就医。市中心医院以健全的感染控制组织、制度和出色的控制技术,院感办成为孝感市感控专业的牵头单位,医院被湖北省疾病控制中心选定为全省4家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医院之一,20107月正式成为《全国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国家级哨点医院》,为国家制订消毒与感染控制方法提供临床资料和经验。20116月在卫生部主持的国际合作项目——全国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项目的研究中,市中心医院成为全国20家示范及试点单位之一。

寒来暑往,秋尽春归,坚守源于信念,平凡见证光荣。冰心老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长途点缀的香花弥漫,使穿越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这就是对院感人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