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杏林之星》我身边的好医生 冯爱桥:看病一时 服务一世
时间:2023-06-05 来源: 作者:侯伶俐 管菊艳 柳斌 阅读量:5429

人物简介:冯爱桥,1971年生,1994 年参加工作,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孝感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孝感市肾脏病质控中心主任,孝感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目前担任湖北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医师分会常委,湖北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委员会常委,孝感市内科学会常委,孝感市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大医生》《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编委。

干净明亮的肾内科病房里,墙上贴着一句话:“看病一时,服务一世。”这是冯爱桥及其团队秉承的行医理念。肾科医生是有一些特质的,敢于超越不确定性,接纳肾病并发症的复杂性,保持豁达,在不确定中感受到医术是仁术。同时,肾病是慢性重病,当患者经得当治疗,重返社会,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与看急性病是不同的,“你不仅挽救了一个人,而且挽救了一个家庭,更是燃起了一群人对生活的希望;当爆发传染病等公共事件,你又冲锋在前,因为你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这项生命支持技术。”

细致查房:病房开启“微课堂”

“出院手续已经办好了吧?这根腹透管就是您的生命线,一定要维护好,保持通畅,有需要随时和我们联系。”

“病了不一定就要完全依赖家人的照顾 如果能靠自己的双手治疗自己的疾病,这才是最有自豪感的事。”……

记者来到肾内科病区,冯爱桥正带着医生查房。

2e3928629e8e68ec245042fe3d3dca00.png

31床,74岁的老汉,慢性肾衰竭,家属正为选择哪种透析方式犯愁。冯爱桥用形象易懂的语言讲解血透和腹透的治疗模式、区别、优缺点,患者及家属频频说“讲的真明白”,让人“豁然开朗”。

32 床,27岁女性,肾炎。冯爱桥得知她父亲患有肾衰竭,对病因抽丝剥茧,于检查条分缕析……讲着讲着,让无精打采地女孩从床上一下子坐起,认认真真听起来。 

42床,39岁男性,刚入院。仔细一问,患者有痛风,2021年体检发现尿隐血,尿蛋白3+,只是降尿酸去了。今年查血肌肝升高,确诊为慢性肾衰。于是冯爱桥从尿酸产生、代谢途径,对关节、肾、心等器官的危害娓娓道来,患者对诊断、治疗、下一步检查的疑惑,耐心地一一解答, 一番沟通,男子心服口服地点了点头。 

旁边的规培生认真地听着,不时拿起笔快速记录着。冯爱桥转过头对他们讲道:“医学是回应他人痛苦的努力,病痛不仅属于身体,而且连接着自我与社会,如果只看辅助检查,单就仪器诊断病情,那当医生也太简单了,实际上病情是很复杂的,同病异症,异病同症,比如通过血生化就能初步判断是否肾衰,但细究是急性还是慢性?什么原因所致?治疗方法和预后是完全不同。行医的前 3~5年是锻炼临床思维的重要时期。看病要看到因、刨到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追根溯源,这样容易贻误病情。” 

“真是把时间留给患者!”记者感叹道:“冯主任查房真细致!”冯爱桥微笑道:“医生多问几个问题,会发现更多细节。多讲几句话,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医疗的温度,医病更要医心呐。”旁边的规培生若有所思地在本子上记下这句话……

一次查房,患者说“是一堂通俗的医学科普讲座”,家属说“是一场医患沟通交流会”, 规培生说“是一堂临床思维启迪课”,下级医生说“是专业知识的盛宴”。

筚路蓝缕:用远见超载未见

“2008 年,一切从零起步,我一个人既上二三线班,又要上门诊、查房,每周还要到血透室上两三次一线班。开始虽然难却有很好的历史机遇,尤其是有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3年后,肾内科人员逐步充足,到2016年起基本满床。”开科奠基人冯爱桥说。

596d7749c2b497817c1a37a521aab6fc.png

科室要发展,医疗水平是头等大事。冯爱桥每周带着患者的病历等资料搭车到武汉协和医院请教,跟着专家查房,参与肾穿刺教学课、病例讨论、病理读片,回来后将所学知识悉数分享给科室医生。2009年,在湖北省肾病年会上,冯爱桥大胆地向省医学会邀请专家“来孝感看看”,“我们要发展,请支持我们。”自此, 省医学会5年内不定期组织最权威的肾脏病专家到孝感义诊、提供技术支持,接受我们派人参观学习。

如今,肾内科建起了临床、病理、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四位一体亚专科构架,并推行“腹透优先”,目前孝感市中心医院腹透患者保有量、社会回归率居全省前列,被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和中国肾脏病防治联盟授予“华佗工程——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规范化”项目培训基地,被国家卫计委入选“终末期肾病 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可及性及基层管理模式的探索项目实施机构”,2018年冯爱桥荣获该项目先进个人。

“率马以骥万驷驰”,冯爱桥还牵头成立孝感市肾病专业委员会,定期举办省级、市级继续教育20余次,多次邀请国内肾脏病领域权威专家来孝授课。成立孝感市肾病质控中心并担任主任,指导、督导下级医院开展血透质量控制,截至目前,孝感地区血透室没有发生一起群发医院感染事件。同时冯爱桥注重 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让肾内科从兵少到将多,从个人变成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将肾内科团队做大做强。肾内科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是市临床重点专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冯爱桥带领肾内科部分团队进驻隔离Ⅴ病区,积极为医院募捐一台 CT 和 30 余万元的抗疫物资,很多隔离病区都有肾内科做 CRRT的身影,剩余队伍保证了肾病住院患者和血透患者的医疗,2020年被湖北省医师协会评为抗疫先进集体,2021年肾内科被孝感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

十五年奋楫笃行,这是初创者非凡的胆识,也是一名医者对初心的守望。

医术仁心:让透析患者回归社会

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已达10.8%,每10 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慢性肾脏病。 

“除了少部分急性肾病,95% 是慢性肾病,慢性肾病的暗流就像是座火山,它不会消失,是实存的威胁,随时会喷发。因此接受了患者,就要始终和患者在一起,给予一体化治疗、全程化管理,让病情稳定或延缓进展。即便有患者发展到尿毒症,也要给予最适合的肾脏替代治疗,尽最大努力纠正各种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有这些关心和期待,为的都是避免下一段病痛。如果医生放弃了,患者更没希望了”。冯爱桥说,因为肾病几乎都是终身治疗,如何让他们既能维持生命又能回归社会,是肾内科团队始终最在意的事情。

十多年前,一位 20 多岁的女患者被诊断出中期肾衰竭,“我的两个孩子还小,我想活下去”。冯爱桥至今清晰地记得女患者眼里的渴望。此后,从药物治疗到腹透到血透已经20 余 年,她不仅维持着生命,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还在销售领域干出了不错的业绩。在这里,很多肾病患者拥有了做妈妈的权利、 透析患者历经重重磨难,触动人心的重生故事更多…… 

为了方便患者,肾内科使用线上随访APP,所有患者均可上传资料进行一对一保护隐私的问诊,24小时服务。一名医院血透男患者说:“肾内科是一个对患者有爱心、有着很强集体荣誉感的优秀团队,他们追求业务, 精益求精,关怀患者,无微不至,经常办肾友会,是患者最信任的依靠。”而他口中的肾友会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是肾内科为所有透析患者组建起的一个肾友大家庭。“我有时感觉命运不公,但又无比幸运遇上这样的团队,他们就像是上天为我打开的另一扇窗,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运气。”男患者补充道。肾内科还每年组织腹透、血透患者健步行、春游等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鼓励大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透析患者也能拥有“诗和远方”。 

如今有国家医保政策,让他们的医疗负担大大减轻。肾内科团队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继续投入新的未知领域,作为留给下一代人的财富。 

“我们的患者里有当司机的,做保安的,成老板的,他们不是透析患者,而是自己的英雄,看到他们自食其力,我们很高兴成为陪伴他们走过疾病旅程的可以信赖的伙伴。”冯爱桥真诚地说,这是一种医学人文,也正是肾内科团队“看病一时,服务 一世”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