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认知障碍疾病患者数量庞大,65岁以上人群中现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3800万,痴呆患者约1500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卒中导致的血管性认知障碍(CVI)是最常见病因。此外,还有22.8%的帕金森病患者、34%~65%的多发性硬化患者也同时合并认知障碍。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认知障碍的训练。
什么是认知训练?如何进行认知障碍的训练?
认知训练是指借助系统设计的任务,针对注意、记忆、逻辑推理等认知域进行难度自适应训练,来提升个体认知功能。认知训练不仅能够提升所训练的认知域,还能够迁移到其他认知域,且能保持一定时间。
认知障碍的主要训练方法包括:
1.触指法:左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别依次与对方的大拇指相互接触。各做八次。经常做手指操,有助于老年人大脑血流通畅,既健脑又可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
2.百变七巧板七巧板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图案和造型,让认知障碍患者在玩乐中锻炼大脑,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改善细节注意力。
3.叠叠高推、敲、捅、抽木条等手部精细动作,可以培养认知障碍患者的观察力、动手能力、手眼脑耳的协调能力,让老人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达到健脑、延缓脑退化的效果。
4.散步找变化:找出三个不同的地方建议训练频率:一天一次。医学已经证实,运动不但能活化大脑血流,能释放让脑神经细胞活化的神经成长因子。
5.竞速折衣:建议训练频率,一日一次能有效训练执行功能。这个训练同时要求计划能力、手指活动能力,以及迅速执行能力等各项高度的能力。
6.装扮自己,预防认知障碍症。有趣的美妆疗法相较于女性,有意识的观察镜子里的自己,对生活帮助很大。
7.不看歌词唱歌:建议训练频率,一天五首唱歌是常见的音乐疗法活动项目之一。唱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运动,背诵歌词同时可以训练记忆力。
综上,认知障碍的康复干预可为认知障碍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照料者的负担。对于主观认知功能下降或尚未确诊为痴呆的认知障碍患者,也可以通过认知干预,延缓痴呆发展的进程,让痴呆的脚步走得再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