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持续攀升,高温天气不仅让人感觉不适,还可能引发中暑,甚至危及生命的热射病。掌握科学的预防知识,才能安全度夏。
一、先分清中暑和热射病
•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体温可能正常或略有升高。
• 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至40℃以上,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二、预防措施要做好
1. 减少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如需外出,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
2.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高温环境下要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可适当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等补充电解质,避免大量饮用冰水,以免刺激胃肠道。
3. 保持环境通风凉爽:室内注意开窗通风,使用风扇、空调等降温设备,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4. 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瓜、黄瓜、绿豆等清热解暑的食物。
5. 特殊人群加强防护: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是中暑和热射病的高发人群,更要注意防暑降温,尽量减少外出,身边有人陪伴。
三、出现不适及时处理
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清凉含盐饮料,一般休息后可缓解。
若出现体温明显升高(超过38℃)、皮肤灼热、意识模糊等症状,可能是热射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
• 用凉水擦拭患者身体,或用冰袋放在患者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降温(注意不要用冰块直接接触皮肤)。
•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高温天气,预防为先,让我们做好防护,远离中暑和热射病,平安健康度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