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呼吸的重量:两代人的生命诗行
时间:2025-07-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Ⅱ病区 汪圆 袁曼 阅读量:6

一、十五岁的夏天:当青春遇上呼吸之痛

窗外的栀子花香被消毒水气味吞噬时,小张正盯着天花板发呆。刚结束中考的180斤躯体陷在病床上,呼叫器的嗡鸣声与记忆里考场铃声交织。这位15岁少女的肺部CT影像像团纠缠的绒线,主治医师邓科兰严肃的话语在责任护士汪圆的转述中变得柔和:"肺康复不是惩罚,是给呼吸的第二次机会。"

第一次呼吸训练课上,责任护士将血氧监测仪夹在小张指尖:"看,96%是你的起点。"少女涨红着脸尝试缩唇呼吸,豆大的汗珠滚落,护士用温热的毛巾擦拭她的发际:"想象在吹生日蜡烛,呼——"指脉氧上数字规律跃动,如同重获节拍的生命乐章。三天后还在坚持做呼吸操,当小张连续完成3组呼吸操训练时,护士在评估表记下:"体重减轻2斤,6分钟步行距离提升83米,最重要的是——她开始对镜中的自己微笑。"

二、时光褶皱里的呼吸者:康复之路

老病友李婆婆今天出院。他脚步稳重,神采朗然,与初入院时的胸闷喘息、步履沉沉截然不同。这时,新住院没两天的王阿姨眉头紧锁,对着正在做呼吸操的病友们愁云惨雾,喃喃道:“费力做这些作甚?有医生用药便是了。”说罢偏过头去,面色枯槁。“老王啊,我像你一样躺着,”李婆婆径自停在对方身边,轻声道,“也如此以为过,”她缓了一缓,喉中仍略显沙哑,“直到后来才明白——治病的是医生和护士,但呼吸得靠自己啊。”

随即李婆婆带着王阿姨加入到呼吸操训练的队伍中,竟熟稔地深吸一口气,挺直腰身;她双脚叉开,开始沉缓而坚韧地把臂如舟橹般旋转,缩唇屏气呼出,再细细吸纳。即使双腿轻轻发抖,每做一回额头上都凝满汗珠,目光深处迸发出的坚决和执著却丝毫未曾动摇。王阿姨看着看着,眼中的阴霾渐次松动,迟疑着,也把双臂笨拙地伸展开来。

所有在场的病友都不知不觉站起靠近,纷纷看着护士依样模仿着动作,起初散乱怯弱,然而呼吸的节奏却愈发整齐起来。气息汇流一处,大厅内仿佛有小小的生气在弥散、在复苏,像在冰层消融后的春日溪面上行船,虽然缓慢,却向着一个方向稳稳而动。彼此呼出的那温热气息竟将大厅内的寂寞渐渐消融了。

出院手续临近,王阿姨悄然拉近了,用自己的手将李婆婆手臂抬起擦了擦汗,低声说:“老大姐……谢你搭把手。”李婆婆含笑,用力拍拍她的肩膀,那眼神交汇间不必多说什么,沉甸甸的期许如无声潮水漫过堤岸。望着李婆婆转身离开的身影,仿佛他已迈步越过了一座曾经横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高山——那巍峨险峰原非坚不可摧,它只等待着我们自己抬脚去踏破。

回到病房,护士把纸条塞入李婆婆手中,竟有不同笔迹写着相同的一行字:“李婆婆,我们都在学您做呼吸操呢……”字迹或粗或细,皆从生疏里透出努力——那正是其他病房的病友们一同传来的心语。望向窗户,一缕金色的曙光此时恰好斜照进屋里,正好照在那些重新崭新锃亮、整齐摆放的桌椅上,如同注满了能量在跃动。李婆婆的纸飞机已在病友心空悄然划过,轻盈却有力地展翅,飞向了更为辽阔的、希望初照的远方。

三、在肺泡里种植春天

这场康复接力赛中,我曾想起护士长说过:"肺康复不是治愈,但能让患者在喘息的间隙看到光。"当小张在毕业典礼上表演诗朗诵,当李婆婆在重阳节登顶社区观景台,那些曾经沉重的呼吸,都化作托起生命的风。

正如被唤醒的生命光泽:康复真正的火炬,原就是由一位凡人擎起的暖意传给另一双踌躇的手;而痊愈的真正可能,就蕴藏在以呼吸为节奏彼此相连的微汗和眼神中——那是生命点亮的坚韧灯火,每一口奋力吞吐的气息,都是一支重新学会的生存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