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孙婆婆患糖尿病10年,一直只关注血糖。某天弯腰捡东西时突然腰痛,检查发现腰椎骨折,骨密度提示严重骨质疏松。
糖尿病如何悄悄“掏空”你的骨骼?
✅ 高血糖的“偷钙效应”
血糖过高时,肾脏排糖的同时会带走大量钙、镁等矿物质,导致骨骼"营养不良"。
长期高血糖还会让骨胶原纤维变脆,骨骼韧性下降。
✅ 胰岛素不足的双重打击
胰岛素不仅是降糖激素,更是成骨细胞的“指挥官”。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或抵抗,导致骨骼修复能力下降,新骨生成减少。
✅ 暗藏的"三重打击"
微血管病变:骨骼内部供血不足,加速骨细胞死亡。
慢性炎症:慢性低度炎症会激活破骨细胞,加速骨吸收,造成“骨量流失>骨生成”的不平衡。
维生素D缺乏:约6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维生素D不足,影响钙吸收。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骨折?
📌 即使骨密度“正常”,骨折风险仍高2-3倍!
糖尿病患者的骨骼质量(微结构)比普通人更差,骨脆性更高。
神经病变和视力问题增加跌倒风险,进一步引发骨折。
⚠️ 高危信号: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已发生骨质疏松:
✅ 身高比年轻时缩短≥3cm(提示椎体压缩骨折)
✅ 轻微碰撞后骨折(如跌倒后腕部、髋部骨折)
✅ 持续性腰背疼痛,夜间加重
✅ 逐渐出现的驼背姿态
护骨行动:控糖+强骨双管齐下
✅ 定期筛查
每年1次骨密度检查(DXA),重点关注腰椎和髋部。
监测血钙、血磷、25-羟维生素D水平。
✅ 科学补钙与维生素D
钙:每日1000-1200mg(饮食+补充剂),优选柠檬酸钙(对胃更友好)。
维生素D:每日800-1000IU,随餐服用促进吸收。
✅ 抗阻运动强化骨骼
推荐:快走、弹力带/抗阻圈训练、靠墙静蹲(增强骨密度)。
避免:弯腰搬重物、快速扭转(易导致椎体骨折)。
✅ 防跌倒措施
居家:卫生间装扶手、铺防滑垫,避免夜间摸黑起床。
外出:穿防滑鞋,使用拐杖(平衡力差者)。
✅ 药物干预(必要时)
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执行,不可随意用药。
特别提醒:防跌比补钙更重要!
50岁以上糖友跌倒风险是普通人的4倍,做好这些细节:
✅ 卫生间安装扶手+防滑垫
✅ 穿防滑鞋,避免穿拖鞋行走
✅ 夜间起床遵循“三个30秒”:醒后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
“控好血糖是基础,查骨密度要趁早,补钙运动双管齐下,防跌措施不能少!”
骨质疏松症就诊科室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骨的问题,肯定要去骨科就诊。其实不然,因为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是由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让骨内的结构缝隙越来越大,骨骼变得越来越脆弱,并引起驼背、全身疼痛、骨折等情况。内分泌代谢科管理所有的代谢性疾病,而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所以由内分泌代谢科进行骨质疏松及其他代谢性骨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规范治疗。
就医地址:孝感市中心医院门诊楼7楼内分泌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