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一位樊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强忍3天的肩背疼痛,竟差点要了命——就医后才发现,这是急性心梗的信号。
樊先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心梗的疼痛,未必“长在心脏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预警式疼痛”,才是最危险的“沉默杀手”!
一、为什么心梗会“痛”在肩背、牙床?
心脏缺血时,发出的疼痛信号会“跑错地方”,这源于一种叫“牵涉痛”的生理机制:
心脏的感觉神经与肩背、颈部、牙齿、上肢等部位的神经,在脊髓内“共享”传导通路。当心脏缺血缺氧时,大脑会误判疼痛来源,把信号“投射”到这些更远的部位。
二、除了肩背疼,这些信号也是心脏在“求救”
心梗的“伪装”能力极强,以下7类不典型症状尤其容易被忽略:
1.牙床/下颌痛
突然牙床酸痛、下颌发紧,既不是蛀牙也不是上火,还伴随胸闷、出汗——别硬扛,可能是心梗!
2.咽喉不适
像咽炎发作般咽痛、咽部发紧,但喝水吞咽没缓解,还伴着胸痛、憋气——警惕心肌缺血刺激神经。
3.上腹痛/恶心
毫无征兆的胃痛、恶心呕吐,吃胃药没用,还冒冷汗——当心“心源性腹痛”,尤其是有心脏病史的人。
4.左臂/左肩部痛
左侧手臂、肩膀突然酸痛,活动后加重,休息也不缓解——心脏神经与左臂神经关联更紧密,男性更常见。
5.头晕乏力
不明原因的头晕、浑身没劲,甚至晕厥,伴随心慌、胸痛——可能是心梗导致的心输出量下降。
6.冷汗淋漓
没运动、没紧张,却突然浑身冷汗,衣服湿透——这是身体对心肌缺血的“应激反应”。
7.持续肩背疼(像案例中的樊先生)
肩背酸痛超过15分钟,休息、按摩都没用,还越来越重——别当“肌肉劳损”,立即就医!
三、遇到这些情况,千万不能“硬扛”!
第一步:立刻拨打120
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是120分钟!每延迟1分钟,就有大量心肌细胞死亡。别想着“忍忍就好”,更别自驾去医院(随时可能休克)。
第二步:原地休息,保持冷静
坐下或躺下,解开领口束缚,避免紧张。若有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但血压低者慎用);阿司匹林需遵医嘱(出血风险者不能吃)。
第三步:警惕“二次伤害”
即使症状暂时缓解,也必须去医院!无痛性心梗更危险(尤其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可能感知不到痛)。
四、预防心梗,从破除“认知误区”开始
很多人以为“心梗=剧烈胸痛”,实则约30%的心梗毫无胸痛,甚至无症状(沉默型心梗)。以下人群更要警惕: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
长期吸烟、熬夜、压力大的人
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
日常防护建议:
定期查血脂、心电图(尤其40岁以上);
戒烟限酒,规律运动,控制体重;
出现文中症状,别存侥幸心理!
记住:心梗的“疼痛陷阱”,藏着无数生命教训。把这篇文章转给家人,关键时刻,知识就是救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