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别小看“勾脚抬脚”!1分钟学会踝泵运动,帮你远离血栓风险
时间:2025-08-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急诊外科 朱燕 刘艳 阅读量:2

久坐不动、长期卧床、术后恢复期……这些场景下,你可能没意识到,身体里的“血液流速”正在悄悄变慢,血栓风险也在悄悄上升。其实,预防血栓不用复杂动作,一个简单的“踝泵运动”就能帮上大忙。今天就带你了解这个“护血管小动作”,轻松学、随时练。

一、什么是踝泵运动?为什么能防血栓?

踝泵运动,简单说就是通过“勾脚”和“伸脚”的动作,带动脚踝周围肌肉收缩、放松,像“泵”一样推动下肢血液流动,因此得名“踝泵”。

它预防血栓的核心原理很直接:下肢肌肉(尤其是小腿后侧的腓肠肌)收缩时,会挤压血管,把血液“挤”回心脏,避免血液在腿部血管里长时间淤积;肌肉放松时,血管又会重新充满血液,形成“循环动力”,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长期卧床、术后不能下床、久坐办公或长途旅行的人来说,踝泵运动是成本最低、最安全的“血栓预防术”。

二、谁特别需要练踝泵运动?

这几类人群,一定要把踝泵运动加入日常护理或健康习惯:

术后患者:尤其是骨科手术(如髋关节、膝关节手术)、妇科手术、腹部大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的人;长期卧床者:如老年人、瘫痪患者、重病恢复期无法下床活动的人;久坐久站人群:办公室白领、长途司机、教师、经常长途旅行(超过4小时)的人;特殊人群:孕妇(孕期血液易凝固)、肥胖人群、有血栓病史或家族史的人。

三、踝泵运动怎么练?分2步,超简单!

踝泵运动分“屈伸动作”和“环绕动作”,两种都要练,每天花10-15分钟,就能达到效果。

1. 屈伸动作(核心基础)

姿势:平躺或坐在床上/椅子上,双腿自然伸直,脚掌朝前;

动作:1. 缓慢“勾脚”:脚尖向自己身体方向勾,尽量让脚尖碰到小腿,保持这个姿势3-5秒(感受小腿后侧肌肉绷紧);2.缓慢“伸脚”:脚尖向远离身体的方向伸,尽量让脚尖朝下,保持3-5秒(感受小腿前侧肌肉绷紧);3.放松脚掌,恢复到自然状态,算1组;

频率:每次做10-15组,每天做3-4次(比如早、中、晚各1次)。

2. 环绕动作(辅助强化)

姿势:和屈伸动作一样,双腿伸直或自然弯曲;

动作:1. 脚掌顺时针缓慢画圈,尽量画大圈,注意脚踝周围都要活动到,做5-10圈;

2. 再逆时针缓慢画圈,同样做5-10圈;

频率:每次环绕后休息1分钟,每天和屈伸动作搭配练习即可。

四、练的时候要注意这3点,效果更好!

1.动作要“慢”要“到位”:别图快,勾脚、伸脚时尽量做到最大幅度,才能充分挤压血管;太快会减少肌肉对血管的“泵血作用”,效果打折扣。

2.循序渐进,不勉强:如果刚开始练时脚踝酸痛,可减少每组次数或延长休息时间,慢慢适应;术后患者要遵医嘱,比如膝关节手术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动作幅度。

3.搭配其他防护更安心:除了练踝泵,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每2小时1次),久坐者每隔1小时起身走1-2分钟,都能进一步降低血栓风险。

五、出现这些情况,别硬练,赶紧就医!

如果练踝泵运动时,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血栓已经形成的信号,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去医院检查:单侧腿部突然肿胀、变粗,按压小腿有明显疼痛;腿部皮肤发红、发热,摸起来比另一侧温度高;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可能是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需紧急就医)。

踝泵运动看似简单,却是守护血管健康的“小卫士”。无论是自己练,还是帮卧床的家人练,记住:坚持“慢动作、勤练习”,就能轻松远离血栓风险,让身体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