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守护血管健康:血管硬化的判断与应对
时间:2025-09-0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心内一赵庆 赵小红 何慧 阅读量:17

血管硬化是因年龄增长、不良习惯及慢性疾病,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脂质堆积形成斑块,使血管失去弹性、变僵硬狭窄,影响血液运输的病症。

一、如何判断血管硬化

1.症状表现:早期无症状,病情发展后,心脑血管硬化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心慌、胸闷;下肢血管硬化会有腿部发麻、疼痛及间歇性跛行,但症状不典型,不能单独作为判断依据。

2.检查手段:

血管超声:常用颈动脉超声,可查看内膜厚度、斑块及血管狭窄情况。

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能清晰显示血管形态与病变,但CTA有辐射,MRA对体内金属异物者有限制。

血管造影:诊断“金标准”,可直接清晰显示血管情况,但为有创检查,多用于诊断不明确或需同时治疗时。

二、血管硬化应对策略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少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质。

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搭配力量训练。

戒烟限酒:吸烟加速硬化需戒除,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25克,女性不超15克。

2.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需按医嘱用药,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

3.药物治疗:医生可能开具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及改善血管功能的药物,需遵医嘱使用。

4.定期复查:通常3-6个月复查一次血管超声、血脂、血压、血糖等,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血管硬化需早关注、早干预,通过改善生活细节与规范治疗,可守护血管健康,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