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我们迎来了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此时,天气由凉转寒,露水凝结成霜,昼夜温差加大,冷空气活动愈发频繁。对于我们的呼吸系统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年度“大考”。如何安然度过这个呼吸道疾病高发的时节?一起来听听呼吸科的提醒。
为何霜降后呼吸道如此“脆弱”?
1. 冷空气的直接刺激:寒冷空气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毛细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这会使呼吸道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就像城墙的守卫被“冻僵”了,病毒、细菌更容易乘虚而入。
2. 空气干燥,屏障受损:秋季气候干燥,呼吸道黏膜会因失水而变得干燥,其上的纤毛运动能力也会减弱。纤毛是负责清扫灰尘、病原体的“小刷子”,功能一旦下降,自洁能力就大打折扣。
3. 室内外温差大,适应不及:频繁出入于温暖的室内与寒冷的室外,呼吸道需要不断适应温差变化,这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老人、儿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容易引发功能紊乱。
4. 人群聚集,病毒活跃:随着气温降低,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密闭的室内,通风减少,这为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秋季常见的“呼吸警报”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病毒入侵鼻腔、咽喉,引起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痛。
2. 流感: 比普通感冒“凶猛”得多,常伴高烧、全身酸痛、乏力,容易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3. 哮喘急性发作: 冷空气、尘螨等都是常见诱因,导致气道痉挛,出现喘息、气急、胸闷。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加重: 对于老慢支、肺气肿患者,秋季是一次“考验”,感染易导致咳、痰、喘症状突然加重。
5. 支气管炎: 炎症向下蔓延到支气管,主要表现为剧烈咳嗽、咳痰。
安然度秋,牢记“护肺五部曲”
第一部:保暖保湿,构筑物理防线
· 适时添衣:早晚出门务必添加外套,避免冷风直灌。
· 口罩护航:在人群密集处或刮风的天气,佩戴口罩。
· 室内加湿: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可以有效缓解呼吸道干燥。
第二部:科学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 择时运动:避免在寒冷的清晨或夜晚进行户外剧烈运动,可选择在阳光充足、气温回升的上午或下午。
· 推荐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室内游泳等。
· 腹式呼吸锻炼:尝试“鼻吸口呼”的腹式呼吸,可以增强膈肌力量,改善肺功能,尤其适合慢阻肺患者。
第三部:合理饮食,由内而外滋养
中医认为“白色入肺”,霜降时节可多吃滋阴润燥的白色食物。
· 食疗推荐:
雪梨:生吃清热,熟吃滋阴。可以做成冰糖炖雪梨、川贝蒸梨。
白萝卜:化痰清热,可煮汤或凉拌。
山药:补脾益肺,健脾养胃。
银耳:滋阴润肺,可制作银耳莲子羹。
多喝温水:保证充足的饮水,是保持呼吸道湿润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第四部:讲究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勤洗手,常通风,避免聚集。
第五部:主动预防,防患于未然
·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是预防流感和肺炎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推荐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接种。
· 及早就医:一旦出现发热、持续咳嗽、咳脓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切勿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霜降,是秋的终章,也是冬的序曲。收获一年的辛劳,也请珍藏好这份健康嘱托。愿您呼吸顺畅,身心温暖,安然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