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医院 新闻
2025-04 25
双向奔赴——用爱守护每一次呼吸 在略显忙碌与嘈杂的呼吸科病房里,我们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关乎生命与希望的故事。 李大爷因严重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被紧急送进了我们科室。刚入院时,李大爷被病痛折磨得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艰难地挣扎。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对病房里陌生的环境和复杂的医疗设备感到十分不安。李大爷的儿子和儿媳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地赶到医院。他们满脸焦虑,紧紧握着李大爷的手,不断安慰着他,可内心同样充满了担忧。 李大爷因为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心情烦躁,有时会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有一次,到了该做雾化治疗的时间,李大爷却怎么也不愿意配合,他生气地把雾化器推到一边,嘴里嘟囔着:“这东西天天用,也没见有啥效果,不想用了!” 我耐心地给李大爷讲解,耐心地坐在李大爷身边温柔地说:“大爷,雾化治疗对您的病情恢复特别重要,现在您感觉效果不明显,是因为病情还比较严重,坚持做下去,肯定会有改善的。而且您要是不配合治疗,您儿子儿媳得多担心啊。” 这时,李大爷的儿子也在一旁劝说:“爸,您就听护士姑娘的,配合治疗,咱才能好得快。” 在家属的耐心劝说下,李大爷终于平复了情绪,乖乖地接受了雾化治疗。在李大爷进行雾化治疗时,由于他年纪大了,不太会正确使用雾化器,我就耐心地手把手教他,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直到李大爷能够熟练操作。每次治疗结束,还会细心地帮李大爷擦拭面部,防止残留的药物刺激皮肤。 在李大爷治疗期间,每天晨间护理我都会来到李大爷的病床前,询问他昨晚的睡眠情况,帮他整理好床铺,检查氧气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李大爷的儿媳看在眼里,感动不已,她经常说:“姑娘,太感谢你了,你对我爸比我们做子女的还细心。” 我总是微笑着回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你们家属这么关心大爷,我们医护人员更得用心。” 有一天深夜,李大爷突然病情加重,呼吸愈发困难。我值班发现后,第一时间冲了过来,迅速通知医生,冷静地安慰李大爷:“大爷,您别害怕,我们马上就帮您缓解。” 为李大爷调整氧气流量,监测生命体征,同时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急救措施。经过一番抢救,李大爷的病情终于逐渐稳定下来,李大爷满含泪水,用微弱的声音对我说:“闺女,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在,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 我微笑着回答:“大爷,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好好养病,肯定会好起来的。” 李大爷的儿子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连声道谢:“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给了我爸第二次生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下,再加上家属的全力配合,李大爷的病情慢慢好转。他开始能够下床活动,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和笑容。在康复期间,李大爷认真配合我们,很快病情愈合。出院那天,李大爷特意让家人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 “白衣天使,温暖人心”。当他把锦旗递给我们时,激动地说:“这面锦旗代表着我们全家对你们的感谢。” 我接过锦旗,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轻轻说到:“大爷,看到您康复出院,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以后您一定要注意身体,有什么问题随时来医院找我们。” 在这小小的呼吸科病房里,李大爷的故事只是众多护患暖心故事中的一个缩影。医护人员用他们的专业与爱心,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也成为了治疗过程中的有力支撑,而患者也用他们的信任与感激,回馈着这份温暖。每一个微笑、每一次鼓励、每一次细心的照料,都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病房里最温暖的力量,照亮患者康复的道路。
2025-04 25
聚焦老年专科护理,深耕专业成长之路——老年专科护士学习有感 作为一名深耕老年护理领域十七年的从业者,我始终坚信“学然后知不足”。2025年2月至2025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老年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班,这既是一次知识体系的迭代升级,更是对职业认知的深度重构。在这段充实的学习时光里,我深刻感受到老年专科护理的独特魅力与专业深度。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老年专科护理体系的系统性和前沿性让我深受触动。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我更多凭借经验处理老年患者的常见问题。但这次学习,系统的梳理了老年综合征、慢性病管理、老年急危重症护理等核心内容,让我深入了解到每一种疾病的背后都有着复杂的生理病理机制,以及多维度的评估和干预策略。这让我意识到,老年护理不仅仅停留在疾病护理层面,更关注的是老年人整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维护。 实践技能的培训则为我的临床工作提供了更精准的“工具箱”。在工作坊中,我们进行了高龄体验,感受了老年患者不同的身体局限带来的困扰。在临床工作中,从协助卧床老人翻身、拍背、行走,到为吞咽困难的老人进行安全喂食,每一个操作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技巧,并渗透着人文关怀。 在理论和实践的交叠中,每一次前行都是一种熏陶,一种成长、一种学习方法的沉淀。每一次学习的背后,都是老师们精心的准备和查阅大量文献的结晶,都渗透着循证依据和科学。 在与其他进修学员的交流和学习过程中,我也收获颇丰。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工作单位,带来了各自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护理案例。通过分享和讨论,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学习到了许多新颖的护理方法和理念。 这次老年护理进修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它让我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和进步。我深知,老年护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态度,为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5-04 25
氧疗工作坊学习有感:一场生命与科学的深度对话 感谢孝感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专科学组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能参加襄阳市中心医院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呼吸治疗培训班,在此次培训班之中,我参加了氧疗工作坊,在参与此次氧疗工作坊学习前,我从未想过,看似简单的“吸氧”背后,竟藏着如此深邃的科学奥秘与人文关怀。这场学习,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认知之门,让我对氧疗有了颠覆性的理解与感悟。 初入工作坊,理论知识的讲解便让我惊叹。老师从人体呼吸生理机制入手,将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交换过程,用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图表展现出来。原来,氧气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更是身体机能修复、疾病治疗的“隐形帮手”。不同疾病、不同患者对氧气浓度、流量的需求差异,每一个参数的细微调整,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氧疗工作的严谨性与专业性。 实操环节更是充满挑战与惊喜。在模拟病房中,我们通过分组,抽签选择模拟患者,进行角色扮演,根据患者病情及病情演变,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氧疗工具和评估方式。可能在之前学习中,我更关注的是氧疗装置的操作要点,而忽视氧疗装置效果评估的方式与方法,通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将患者的病情评估分析与氧疗结合得更加紧密,也让我学会了思考,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什么?每一组学员演练完成后还会对此次演练进行复盘,其他学员说出优缺点,最后老师进行分析总结,达到教学相长。 工作坊中,与同行们的交流也让我收获颇丰。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带着各自的经验与困惑齐聚于此。分享讨论间,思维碰撞出火花,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临床技巧与创新的氧疗思路。有人分享了在家庭氧疗指导中的心得,有人提出了氧疗设备优化的建议,每一次交流都是一次知识的更新与升华。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氧疗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细致的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更专业、更温暖的服务,为患者带去希望,让氧疗真正成为守护生命的“绿色动力”。
2025-04 2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第三周总结 从妇科Ⅲ病区轮转到妇科Ⅱ病区,这一周进修学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中医特色疗法在妇科疾病及产后康复中的应用,从盆底康复、手法治疗到乳房疏通,从中药外治技术到儿科护理,每一项实践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护理的独特魅力与临床价值。此次进修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更让我对中西医结合护理有了全新的认知,现结合学习与实践经历,总结心得体会如下: 盆底康复:中西医协同增效 在盆底康复学习中,我系统掌握了中医特色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的融合应用。例如,通过“中药塌渍+穴位按摩”,选取关元、气海、子宫等穴位,配合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功效的中药方剂,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同时,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等现代技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优势互补。 手法治疗与乳房疏通:以指代针,以柔克刚 中医手法治疗强调“以通为顺”,在妇科及产后护理中应用广泛。乳房疏通是此次学习的重点之一,赵颜娟老师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乳房疏通手法,通过学习“揉、推、点、按”等手法,结合经络循行路线(如足厥阴肝经、任脉),能有效疏通乳腺导管,缓解乳汁淤积和乳腺炎,我也多次上手操作,这让我体会到,中医手法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经络气血运行规律的精准把握。 中药外治:多途径给药的创新应用 中药塌渍和中药足浴是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在妇科二病区疾病治疗中,中药塌渍和中药足浴运用广发,中药塌渍通过皮肤渗透,使药力直达病所,对盆腔炎、痛经等疾病有显著疗效;中药足浴则通过足部穴位吸收,调节全身气血,尤其适用于产后虚寒、月经不调等症状。学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种中药方剂的配伍与使用,如针对盆腔炎的清热利湿方、针对产后恶露不绝的活血化瘀方,进一步理解了“辨证选方”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延伸:小儿捏脊的传承与实践 新生儿及小儿护理是中医妇科的重要延伸领域。小儿捏脊作为中医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督脉及膀胱经,可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讲解了捏脊的操作规范与辨证应用,如针对小儿积食采用“捏三提一”法,针对脾虚泄泻则配合补脾经、摩腹等手法。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儿科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对“治未病”理念的践行。 周三护理部组织的集中培训聚焦耳穴知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解到耳穴与人体各脏腑经络的紧密联系,其在痛症、消化道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调理作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操作演示,初步掌握了耳穴的定位、刺激方法及常见病症的耳穴处方,拓宽了诊疗思路。 中医妇科专科护士进修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医护理的博大精深与临床生命力。未来,我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辨证施护”理念融入日常工作,推动中医特色技术与现代护理的深度融合,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传承中医护理的智慧与温度。
2025-04 21
共筑抗癌防线,守护生命之光——肿瘤四病区癌症防治周特别行动 你觉得癌症离你有多远? 你总说熬夜没事,补一觉就好。你总说外卖方便,何必自己下厨。你总说压力太大,炸鸡奶茶最解忧。你总说运动太累,躺着刷剧更舒服。你总说体检浪费钱,没病不用查。你总说我还年轻,癌症不会找上我。可是一天天一年年,你的身体正默默承受着,10年后,20年后当健康的身体已被透支,癌症,还会远吗?那个放纵习惯,透支健康的人,面对癌症如何才能全身而退? 在第31个全国癌症防治周来临之际,4月17日在肿瘤(IV)头颈肝胆胰病区的示教室开展了“关爱生命、科学防癌”的主题公益讲座,此次活动特邀多位武汉知名肿瘤专家走进病区,通过早癌筛查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患者及家属癌症防控意识,倡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癌症,主动参加健康体检。 汇聚智慧,共抗癌症:医护人员将患者和家属聚集在一起, 分享彼此的防癌经验和心得。患者们可以讲述自己在改变生活方式过程中的故事,比如某位患者成功戒烟后身体状况的改善,或是坚持运动后精神状态的提升。家属们也能交流分享照顾患者的体会和困惑,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医护人员在小组讨论中担任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地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指导,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通过讨论,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防癌抗癌氛围,让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 宣传资料发放,知识触手可得:科室护士精心制作科学防癌宣传手册和资料,内容涵盖癌症的预防、早期症状、筛查方法、治疗手段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手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医学知识,方便患者和家属阅读和理解。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人受益。 生活方式打卡挑战:在讲座中,专家强调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积极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他倡导患者及家属们要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远离生活中的潜在风险,定期进行防癌体检,实现从被动治疗向主动筛查的转变。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患者及家属们积极提问,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专家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问题,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温暖。此次讲座不仅让患者及家属收获了宝贵的健康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关爱自己、关爱家人的热情。 癌症防治是一场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共同参与的久战。通过科普讲座、一对一咨询、小组讨论、宣传资料发放以及生活方式打卡挑战等活动,我们能够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科学防癌的意识,掌握有效的防癌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科学的力量为生命保驾护航,共同迎接健康美好的生活。
2025-04 21
锚定护理服务新面貌,改善护理照护结局——孝感市中心医院召开改善护理服务行动推进会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深化护理服务行动计划》的引领下,孝感市中心医院于4月16日14:30,隆重举办了2025年第一季度护理服务提升行动推进会。会议由张海燕副院长主持,5位院领导参加,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及代表、全体护理部成员、科护士长共计50多人参会。 会议以“管理赋能、服务提质、智慧革新”为主线,通过跨部门协同、多维度创新,为我院护理高质量指明了方向。 会议伊始,护理部的彭淑华主任对一季度的护理服务成果进行了全面回顾,既展现了显著成效,也深刻剖析了存在的短板。今年,我院护理体系迎来重塑,精心规划了2025年的工作蓝图,推行护理目标管理,强化护理团队的建设力量。我们成立了29个专科护理小组,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致力于提升患者的照护效果,优化其就医体验,全方位满足健康需求。 随后,各职能部门逐一就我院护理服务提升的各项举措进行了详尽汇报。从核心技术的精进、培训与考核的强化,到后勤保障的完善、就医环境的升级、设施的改善,再到就医流程的简化、床旁结算的推广、专科护士的培养以及门诊的适老化改造等,每一环节都进行了深入剖析。 最后,院领导以敏锐的洞察力,直击医院当前面临的问题,强调了问题处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全体成员反思工作,从多个维度提出服务升级的要求。各部门需紧密携手,各科室需树立全局观念,提升专业能力与智慧化服务水平。我们倡导人文关怀,倾听患者心声,制定个性化护理策略。同时,关注患者情绪,优化服务流程,加速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接下来,我院护理部将在护理服务能力上,不断巩固基础,精进护理技能,完善知识体系,努力提升护士的积极能动性,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以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
2025-04 21
一针一线织就的医患深情——记呼吸科的人文关怀实践 病房的灯光总是那么明亮而冷静,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氧气瓶的轻微嘶鸣声、患者的咳嗽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呼吸科恒定的背景音。这里是慢阻肺患者反复出入的"第二个家",他们与疾病抗争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医护人员的心。而在这样紧张而忙碌的医疗环境中,我们科室在厉银平主任和袁曼护士长的带领下,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让冰冷的病房有了温度。 医患之间的温暖纽带 王叔叔是我们科的"老熟人",多年的慢阻肺让他成了呼吸科的常客。每次住院,他的病情都牵动着大家的心。而他的老伴金阿姨,总是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旁,细心照料。在长期的护理过程中,我们不仅是医患关系,更像是共同抗击病魔的战友。 两件毛衣,一份沉甸甸的心意 4月15号那天下午,我踏入病房,准备指导王叔叔做呼吸康复锻炼,金阿姨,将一个朴素的纸袋塞进我手里。"胡玉,这是给球球和你婆婆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打开一看,是两件手工钩织的毛衣,针脚细密均匀,领口和袖口还精心编织了花纹。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在冰冷的医疗器械与严谨的医疗程序之外,还有一种温暖在以最传统的方式流淌——那是用一针一线编织出的医患情谊。 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要知道,钩织一件毛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王阿姨在照顾患病丈夫的间隙,竟一针一线地完成了这两件作品。这件毛衣不再只是一件御寒的衣物,而成为了一种无声的沟通,一种超越语言的感谢,一种将护理者视为家人的情感表达。 人文关怀,让医疗更有温度 在厉主任和袁曼护士长的倡导下,我们科室一直强调"医疗技术+人文关怀"的双重护理模式。技术可以治病,但唯有真心才能暖心。在医患关系时常紧张的今天,这样的互动显得尤为珍贵。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关系往往被简化为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的交易,而忽略了医疗行为中蕴含的人性光辉。金阿姨的毛衣提醒我们,当医护人员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对待患者时,患者回报的往往不是冰冷的评价,而是充满温度的情感回应。这种关系不是基于利益交换,而是源于共同面对疾病时建立的理解与信任,金阿姨的毛衣,正是这种人文关怀的温暖回响。 传递温暖,让爱延续 那天晚上下班回家,将这份礼物带回家的情景令我难忘。一岁半的球球兴奋地试穿新毛衣,非常喜欢,嘴巴里不停的说着谢谢奶奶;婆婆抚摸着毛衣上的花纹,感叹道:"现在还有人愿意花时间做这个,真是难得。"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护理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治疗疾病,更在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情。 在呼吸科,我们治愈的不仅是肺,还有心。而这,正是人文关怀最美的模样。
2025-04 18
小身躯大能量——让医学更有温度 在呼吸内科三病区,有这样一位医生:他身材虽小巧,可一旦戴上听诊器站到患者床旁,那双眼睛便透出沉静而笃定的光芒,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无尽的光芒与能量——他是邱琦医生。他是同事眼中的“技术灯塔”,患者心中的“生命微光”,更是护士团队的“定心丸”。 他是技术革新的“破风者” 在科室里,他总是那个最先嗅到新技术、新业务气息的人,并且勇于将其引入临床实践。他敢于尝试,不断创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科室医疗水平的飞跃。他说:“医疗的进步,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冲刺,而是一群人的接力。” 他是手术台上的“细节控” 一台重症肺炎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中,患者突发血氧骤降。护士还未喊出“饱和度85%”,他已一边调整体位,一边快速下达指令:“负压吸引准备,肾上腺素1mg稀释,联系麻醉科”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瞬间找到主心骨。他总说:“手术刀下的每一毫米,都是生命的刻度。”这种近乎苛刻的严谨,让年轻医生在观摩他手术时,连呼吸都不敢太重——生怕错过他某个精妙的止血手法,或是一句点拨:“你看,这个角度进针能避开肋间动脉。” 他是团队中的“暖心烛火” 深夜的医生办公室常亮着一盏灯。那是他在为新入职的护士讲解无创呼吸机波形解读,用红笔在监护仪图纸上圈出关键点:“这里出现‘双相波动’,一定要警惕气胸。”遇到患者家属情绪激动时,他会悄悄把值班护士挡在身后,温声解释病情,转身却叮嘱大家:“家属的焦虑是源于对疾病的无知,我们多解释一句,信任就多一分。”科室的年轻人都记得他的话:“医学是科学,但医患之间的温度,要靠人心去传递。” 他是护士站的“安全密码” 那夜,一位ARDS患者突然血氧骤降,警报声响彻病房。值班护士抓起面罩的瞬间,他已冲进病房,一边调整呼吸机参数一边清晰指令:“准备转科、气管插管,呼叫麻醉科,开放第二静脉通路!”转身时不忘拍拍护士肩膀:“别慌,我在这儿。” 后来他说:“你们才是冲锋的战士,我只是递弹药的人。”但我们知道,他递来的不仅是技术支援,更是直面生死时那份难能可贵的底气。 有人说,他像一颗铆钉,以小小的身躯锚定生命的防线;更像一簇火苗,用持续的热量点燃整个科室的前行之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医者最珍贵的模样:既有开拓者的锐气,又有守护者的温情;既能托举生命的重量,亦懂照亮同路人的微光。这或许就是“医者”二字最好的注解——无需高大的身躯,当仁心与智慧共振时,自有无穷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