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医院 新闻
2017-10 06
处方管理“五一”实施新规      孝感晚报讯(见习记者 刘洋)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一法规对孝感市民有何好处呢?17日,记者采访了孝感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药店以及部分患者。 患者买药有自由选择权    《办法》明确保障公众的选择权,医院处方上的药品名称必须规范,不能给处方外流设置障碍。据孝感中心医院的医务科副科长刘义红介绍,医生在给患者检查后,在处方上开具药品使用的是药品通用名,患者可以拿着处方在医院拿药,也可以选择正规的零售药店购买药品。目前,来孝感市中心医院就医的患者中,家庭条件好的患者认为医院的药品有保障,都是在医院拿的药;少部分患者却选择药店购买药品。刘科长表示,如果患者觉得医院价格高,可以拿着处方到正规药店购买,孝感市中心医院并没有在处方上设置障碍,正规药店的药剂师都看得懂。刘副科长的话在随后的采访中得到证实。记者在医院门口看到,90%的人选择在医院拿的药,而只有少部分人在医院附近的药店买药。二位拿着处方的患者在中心医院附近药店买药,他们告诉记者,药店的价格比医院便宜20%左右。大多数药店的负责人对《办法》的实施表示欢迎。处方使用通用名  操作困难大    《办法》规定医师开具处方要使用通用名,这样患者既可以在医院药房拿药,也可以到药店选择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药品。据刘副科长介绍,使用通用名实际操作困难大,书写药品通用名,执行起来增加医生工作量。比如,青霉素有华北、天津、哈尔滨等几十个生产厂家,医生在处方上只写通用名——青霉素。就会出现患者今天用华北制药生产的青霉素,明天用天津天安药业生产的青霉素。青霉素用在病人身上,如果过了几天出现副作用,医生就无法辨别是那个厂家的青霉素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让医生无法从源头上进行查证,对症治疗。处方不是给患者看的    《办法》明确规定,医生的处方上要使用药品规范名称,书写必须字迹清楚,不得随意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刘副科长认为,即使医生使用药品规范名称,书写字迹清楚的处方,患者也看不懂。因为医生是用拉丁文开的处方,只有获得国家药剂师资格证的药剂师才能看明白,怎样配药、服用剂量、服用方法处方上并没有写,只有药剂师才懂得如何操作。患者认为处方上使用药品规范名称,书写字迹清楚就看得懂,这是对医生开处方的一种误解。消费者、药房叫好  医院质疑    记者发现,对《办法》的实施,患者、药房认为这是国家为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尝试。虽然新《办法》给患者和药房带来很多利好消息,但同时也对患者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市中心医院的医务科副科长刘义红表示,处方外流后,如果患者仅为了省钱而选择信誉较差的药店,购买的药品质量如何保证?其药品成分能否达到标准?另外,如果患者拿着医院的处方在外买药,因服药出现不良反应,那应该追究医院处方的问题,还是追究购药过程中的问题呢?这些难题如何破解有待其配套法规进行规范。
2017-10 06
长途旅行时人体抵抗力会下降         记者昨日从省人医、鼓楼医院等多所医院了解到,医院正常开设的门诊这两天已经接到多例患有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患者,其中的大部分都有外出郊游、就餐的经历。医院值班医生表示,虽然目前还不是发病的高峰期,但打算在长假期间出游的市民应早作预防。据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助理陆小军介绍,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人们在长途旅行时劳累,人体抵抗力会下降,再不慎吃了不干净的饭菜就容易得病。作者:范华峰 陈彦/来源:南京晨报
2017-10 06
市中心医院召开部署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专题会议     4月30日上午,市中心医院召开专题会议,对医院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了紧急部署。院党委书记李卫民、院长李睿、副院长刘晓安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近期湖北发现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全院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学习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和相关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分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会议强调: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和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监测,提高病例发现、临床救治和防控能力,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或疑似甲型H7N9流感病例,各科室要及时报告、及时抢救治疗,并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排查工作。  
2017-10 06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8%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张洁、通讯员刘宇)临床中,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但人群防病意识却不强。这是日前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肾移植中心获取的信息。  据该院肾移植中心主任唐礼功教授介绍,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肾脏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8%-9%,但人们的肾病知识知晓率和防病意识却很差。门诊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已经出现明显的肾功能下降甚至衰竭,才到医院就诊;有的病人不能定期复查、不按医嘱服药,使得肾病迅速发展成为尿毒症。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肾脏病发病还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少尿毒症病人年龄仅二三十岁,最小的只有十几岁。  唐礼功提醒:对待肾脏疾病,首先要早期预防。对可能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如感冒、扁桃体炎、糖尿病(如何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如何治疗高血压病)等和劳累导致的免疫力下降、吸烟、高血脂症、药物中毒等,要积极预防和控制。一旦出现水肿、尿频、夜尿增多、尿液颜色改变、尿液中泡沫增多、高血压、贫血(如何治疗贫血)等,应及时到 医院做尿检、B超检查或肾功能检查;已有轻、中度慢性肾病的病人应及时进行治疗,使用药物控制血压、血糖或降低血脂等,防止尿毒症及其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2017-10 06
医学检验前三小时口服维c影响化验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维生素C(以下简称维C)应用很广。除了在生病时大剂量使用、可以发挥治疗作用外,许多人还常年口服维C,以提供营养素的额外补充。但是您知道吗,维C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麻烦———服用后会影响一些检查化验的结果。   维C,是一种抗氧化剂,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剂”。所以,任何化验检查,只要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维C都有可能参与其中,进而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对尿液分析的影响———大量摄入维C,可使尿隐血、尿糖、尿酮体以及亚硝酸盐等化验项目出现假阴性的结果(本来是有问题,但没能检查出来),进而可能造成医生对疾病的错误判断。   为明确化验结果是否受到了维C的影响,近些年,在尿常规的报告单中,经常会标明尿液中维C的含量,这个数值会帮助医生判断其他项目的结果是否准确。统计资料显示,当尿液中维C浓度大于1000毫克/升时,就会使本来有问题的尿糖结果显示为“正常”。所以,如果维C的检测结果呈“阳性”时,有些项目就需要慎重对待了。   此外,检验人员从技术方面也作了一些改进,例如尿试纸条采用特别的尼龙层,能抑制一定浓度的维C对化验结果的干扰;将尿液煮沸几分钟,破坏维C后再进行化验检查等。需要病人们注意的是,在静脉输液或口服维C后,不要马上留取尿液的标本,而应该在用药3—4小时后再留尿做化验。当然,留取清晨第一次尿的标本是最好的。
2017-10 06
市中心医院仁济分院内科门诊开业 应广大患者要求,孝感市中心医院仁济分院内科门诊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开业。该门诊专家来自市中心医院,每周一到周五应诊。医院门诊化建设作为2015年度仁济分院管理创新工作的重点,医院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在建设中,院领导根据当前患者需求及医院发展的需要,施行“大门诊、小病房”的创新理念,要求病房专家及资深医师坐门诊,加强门诊技术力量,更好的发挥医院先进医疗优势,为孝感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2017-10 06
我国宫颈癌年新发病例13万以上女性应每年检查   子宫颈癌在我国的新发病例为13万以上,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1/3,故宫颈的防癌筛查,及时发现、治疗宫颈CIN(不典型增生),以阻止其发展为浸润癌,这正是宫颈病变防治的重要意义所在。  宫颈癌筛查的程序如何  1.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为筛查对象。  2.筛查间隔时间宜每年一次。  3.连续两次细胞学筛查均正常者,可延长筛查间隔时间为3~5年。  4.若连续两次HPV(人乳头瘤病毒)和细胞学均正常者,筛查间隔可延至5~8年。  5.筛查的重点应放在高危妇女人群。  6.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PV(+)、器官移植、化疗者,最好每年筛查一次。  筛查方案:  1.最佳筛查方案:医生取材HPV检测+液基细胞检查。  HPV(-)、细胞学正常或ASC—HS(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者,随访可间隔3~5年。  HPV(+)、细胞学正常,应每年随访一次。  HPV(+)、细胞学异常(包括ASC—HS),或HPV(-)、细胞学ASC—H(非典型鳞状细胞)病变以上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多点活检,并继病理检查。  2.一般筛查方案:医生取材HPV检测+传统巴氏细胞学涂片。  3.最基本筛查方案:肉眼观察,但灵敏度和特异度均相对较低
2017-10 06
卫生部公布我国伤害预防报告   卫生部今日公布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提交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每年各类伤害发生约2亿人次,因伤害死亡人数约70万-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目前最为常见的伤害主要有交通运输伤害、自杀、溺水、中毒、跌落等,导致的死亡案例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0%左右。估算每年发生各类需要就医的伤害约为6200万人次,占全年居民患病需要就诊总人次数的4.0%,每年因伤害引起的直接医疗费达650亿元,因伤害休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   报告指出,伤害和其他疾病一样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我国在伤害预防控制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逐渐制订了一系列与预防和控制伤害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了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学校安全以及预防故意伤害等方面。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在减少伤害的发生、降低伤害的严重程度、减轻伤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预防与控制伤害的政府部门主要涉及卫生、公安、教育、交通等部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伤害预防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颁布实施,多部门合作开展伤害预防控制的局面也逐渐形成。   作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之一,卫生部门已将伤害预防控制纳入疾病预防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治范畴,同时,卫生部门还把伤害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到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疾病预防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的管理之中,并把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与妇幼卫生、社区卫生与农村卫生结合起来,把其作为促进妇女、儿童和社区、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的主要内容之一。组织开展了制订伤害预防控制相关的部门规章、重大伤害事故的救治、职业中毒与职业伤害的监督管理、伤害预防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例如,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卫生部会同劳动与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局等九部门组织开展了“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和“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日常监督管理的力度。卫生部门在社区组织开展了针对道路交通伤害、溺水等重点伤害预防措施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   报告指出,多年来,中国政府对伤害预防、救治及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应措施,使伤害的增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在总体上,中国伤害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在居民疾病和死亡中仍处于较为突出的状态,伤害预防与控制的规划、策略和手段与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伤害预防控制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伤害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尚不充分。二是不同伤害控制部门之间的力量和资源没有形成合力。三是预防伤害的各个环节的监督比较薄弱。四是伤害信息收集有待整合与规范。五是伤害救治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六是科研支撑不足,缺乏伤害的系统研究。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的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尚处于一个初始阶段,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安全权益,减少伤害发生、死亡和伤残,减轻伤害所致的健康、经济和社会负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把伤害预防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伤害预防与控制:   一是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积极预防伤害的发生。应加快规划国家预防伤害体系的进程,制订配套的伤害预防政策,明确重点领域,并确定主要责任部门。明确优先领域和重点策略,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例如预防道路交通伤害;工作环境重点预防建筑工地、矿场、涉电工作环境的伤害发生;学校重点在青少年中传授预防伤害的知识;家庭、社区和儿童活动场所以预防溺水、烧伤、跌落等导致的伤害;公共设施与产品、食品餐饮、日常用品导致的伤害;而且,应该包括伤害控制的具体目标,例如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努力使学校伤害、工作场所伤害、家庭及社区伤害以及道路交通等伤害的发生降低一定幅度的相关指标。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伤害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建立国家级的伤害预防协调机制,成立相应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领导小组,同时咨询多领域、多学科的决策咨询体系,相关的计划与策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关系、以及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责任工作制以及事故责任追究制,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各种伤害责任部门为主、全民关心和参与的伤害预防控制机制。   三是加强伤害预防有关的社会动员,提高全社会预防伤害的意识。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伤害预防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要求建立一个综合的系统防范体系,结合创建健康城市、安全社区、平安工程等等,把有效的伤害防治策略和具体措施落实在社区的层面来加以解决,利用社区的平台,发挥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的积极性,加强伤害预防有关的社会动员,结合社区实际落实各项伤害预防措施。   四是伤害预防必须与医疗急救、康复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伤害防治网络。卫生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整合卫生系统伤害预防与救治的资源,发挥伤害预防和救治的核心作用。例如,作为伤害预防控制的主要技术支持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伤害预防与控制方案的实施、技术培训、安全促进及信息收集等;定期向社会发布国家伤害资料信息,让群众知情、关心、参与伤害的控制与救治;医院、急救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完成救治伤员任务的同时,联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社区开展相关预防知识和紧急情况下自救技巧的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