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健康 科普
2025-06 18
坐月子怎么吃? 刚生完宝宝的您,是不是总被各种“坐月子规矩”搞得头大? 别急!产后42天是恢复黄金期,吃对了既能补元气、奶水足,还能少遭罪,分享一套“科学+温和”的饮食法,不推翻老传统,却让你吃得更舒服—— 产后吃饭记住3个“温柔原则”,别和身体较劲 1.别忌口!但要“吃全乎” 米饭面条为主,记得掺点小米、燕麦;每天1掌心肉(鱼虾鸡肉优先)+1个蛋,再搭配蔬菜、牛奶和豆腐,营养全乎不挑食,过敏的东西避开就行~ 2.生完前2天“慢慢来” 顺产/剖宫产后,肠胃像“累瘫的工人”,先喝小米粥、鸡蛋羹、烂面条,等排气顺畅、伤口不疼了,再慢慢加鱼和蔬菜,给身体一个适应期。 3.让家人放心,自己也舒心 老一辈说“水果要温着吃”其实没问题!苹果泡温水、香蕉蒸着吃,不吵架不硬刚,心情好奶才多~ 6个“能落地”的吃饭技巧,照着做就对了 1.蛋白质别“死磕鸡蛋” 每天1个蛋+1掌心瘦肉/鱼虾足够(比如清蒸鲈鱼、鸡胸肉),每周吃1次猪肝(补铁)、1次三文鱼(对宝宝大脑好),别学“一天10个蛋”,吸收不了还浪费。 2.白米饭里加点“粗粮亲戚” 早餐小米粥,午餐燕麦饭,晚餐红豆粥——粗粮帮您恢复体力、防便秘,三分之一的白米换成它们,好吃又健康。 3.蔬菜大胆吃,水果别“冷着吃” 菠菜、油菜炒熟吃,苹果香蕉用温水泡5分钟再吃,老一辈看了不反对,您也不用担心“寒凉”,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都补到位了~ 4.喝汤先“撇油”,肉比汤有营养 鲫鱼豆腐汤、萝卜排骨汤喝半碗就够,汤里的肉一定要吃(蛋白质80%在肉里!),浮油用勺子撇干净,喝起来不腻也不胖。 5.补钙靠牛奶+晒太阳,比钙片实在 每天2盒牛奶(或酸奶),下午抱宝宝在阳台晒20分钟(别隔着玻璃!),身体自己合成维生素D,补钙还免费~ 这3样别碰,盐和水要记牢 烟酒咖啡别沾,盐每天不超过1啤酒瓶盖(5g),喝水别等渴了再喝,哺乳妈妈每天至少8杯,奶水才充足~ 5个“坑妈”老说法,这次咱不听! ❌ “坐月子不能吃菜果,会拉肚子”✅ 炒熟的蔬菜、温过的水果,洗干净做熟了吃,通便又补维生素,放心吃! ❌ “鸡蛋吃越多越好”✅ 1天1-2个足够,吃太多肝肾负担重,浪费钱还伤身。 ❌ “不能刷牙洗澡,会留病根”✅ 温水刷牙、淋浴速战速决,及时擦干别受凉,讲卫生才不容易生病呀~ ❌ “必须卧床不动,不然子宫下垂”✅ 产后24小时,每天散步10分钟,凯格尔运动(提肛)帮恢复,别躺成“木头人”! 最后想对新手妈妈说 坐月子不是“闯关”,别被老规矩困住——吃温热的、软乎的,别撑着也别饿着;偶尔想喝碗小米粥配咸菜,没问题!别纠结“营养够不够”,心情好才是最好的“下奶药”。您健康快乐,宝宝才能长得好,遇到过敏、糖尿病等特殊情况,记得问问医生或营养师,咱们灵活调整!愿每个妈妈都能坐个舒心的月子,好好爱自己,才能更好爱宝贝呀~
2025-06 18
精神的传承,温暖的延续——参观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龚全珍工作室有感 2025年我来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参观学习,这个充满红色文化底蕴的城市,是我所向往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大楼,全部以红色为主调,这是这个城市独有的标志。 当我踏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龚全珍工作室,仿佛走进了一座精神的殿堂,空气中弥漫着温暖与力量,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龚全珍老阿姨那令人动容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思绪万千。 工作室里,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生动地展现了龚全珍老阿姨的一生。甘祖昌老将军三次向组织递交申请回到家乡,她们本可以在大城市安享优渥生活,却毅然回到江西莲花县的乡村,将青春与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老阿姨她数十年如一日投身教育事业,在简陋的教室里为孩子们开启知识的大门,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那些孩子眼中闪烁的希望光芒,是她奉献最好的见证。 “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情。”这句挂在工作室墙上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龚全珍老阿姨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离休后,她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开办“龚全珍工作室”,开展红色教育,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将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将自己的工资用来资助需要帮助的人,自己受过苦所以不想别人也受苦,她对信仰的坚守,对人民的热爱,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2020年8月,老阿姨因病,在南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住院,住院期间她拒绝特殊待遇,拒绝进口药物,把医疗资源留给有需要的人,有一次她的女儿给她买了双新鞋,她很生气说旧鞋还没穿坏为啥买新的,浪费钱,老阿姨一辈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她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把钱都捐赠给了有需要的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龚全珍老阿姨说:只要还能动,还能讲,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永不掉队。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绝不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在建党101周年前夕,老阿姨亲笔写下“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一席话。 在工作室,她们开展了“珍”心话,“珍”心桥,“珍”心织活动,看到了当代医护人员对龚全珍精神的传承与践行。身穿紫色志愿服的志愿者们穿梭在患者中间,耐心解答问题,提供贴心服务;医生护士们以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关怀,诠释着医者仁心。他们以龚全珍老阿姨为榜样,将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温暖与希望。这不仅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的传承。 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龚全珍老阿姨的事迹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她用一生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无私的爱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以她为楷模,传承和弘扬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大一附院的龚全珍工作室,不仅是对龚全珍老阿姨的纪念,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在追求梦想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温暖与爱永远传递下去 。
2025-06 18
中医特色治疗的神奇针法——腕踝针 腕踝针是一种中医特色针刺疗法,通过在腕部和踝部的特定针刺点进行皮下浅刺来治疗疾病。其特点及适应症如下: 腕踝针基于传统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理论,将人体划分为6个纵区,通过腕踝部对应区域的皮下浅层针刺来调节全身气血运行。 操作方法:使用直径0.25mm、长度25mm的细针,以30度角刺入皮下浅层,不强调“得气”(针感),以症状缓解为疗效标准。针体仅刺入皮下约1~1.5mm,不深入肌肉或筋膜,避免传统针灸的酸麻胀痛感。 适应症: 疼痛类疾病:如急性扭伤、术后疼痛、癌痛、头痛、牙痛、痛经、关节痛、腰扭伤等。 神经精神类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其他疾病:如中风后遗症、面瘫、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胃肠功能紊乱、皮肤病等。 优势: 无痛安全:仅需皮下浅刺,患者仅有轻微进针感,留针期间可自由活动,无传统针灸的酸麻胀痛。 操作便捷:无需脱衣或特定环境,取穴少(通常不超过3个点),适合门诊、病房甚至居家场景。 疗效显著:针对急性扭伤、头痛等疼痛症状,5~10分钟即可显效;对神经精神类疾病也有调节作用。 禁忌症: 腕踝针无绝对禁忌症,但进针部位有瘢痕、伤口、溃疡及肿物者不宜针刺。女性正常月经期、妊娠在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两侧下1区。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注意事项: 留针时间一般30分钟以上,但最长不超过24小时,留针期间不捻针。留针后注意是否有晕针情况发生,观察10分钟后再离开。留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留针侧肢体减少活动。留针部位不宜湿水,以免造成感染;拔针时如有出血需按压针口5分钟,半小时后可正常湿水。 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腕踝针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它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无痛的治疗方式也能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和满意度,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各位同仁,腕踝针作为中医科新技术,让我们携手共进,积极运用腕踝针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腕踝针技术一定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2025-06 18
这些知识识别“氧”气不足!这些信号别忽视! 你知道吗?我们的肺堪称身体中最为“勤奋”的器官之一! 但是,你真的了解这位“幕后英雄”吗?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解锁那些“肺”同寻常的冷知识,别让自己的呼吸“氧”气不足!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物质,而肺部是氧气进入血液的主要通道。当肺部无法有效摄取足够的氧气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缺氧表现。早期识别这些信号,有助于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就医治疗,避免严重健康问题。 一、肺部氧气不足的常见原因 在了解缺氧信号之前,先看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肺部氧气交换不足: 1. 肺部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哮喘 - 肺炎 - 肺纤维化 - 肺动脉高压 2. 外部环境因素 - 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 - 空气污染(如PM2.5、烟雾) - 密闭空间通风不良 3. 其他健康问题 - 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 - 心血管疾病(影响血液循环) - 肥胖(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不过,肺也其实也非常“娇弱”,比如烟草、雾霾、细菌等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让肺“闹罢工”。研究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而吸烟人群患COPD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0倍!了解呼吸“警报”,别让呼吸越来越沉重。 二、呼吸“警报”:这些信号别忽略 1. 观察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多个信号,尤其是呼吸急促、嘴唇发紫、疲劳嗜睡,应警惕缺氧可能。 2. 测量血氧饱和度(SpO₂) 使用指尖血氧仪(正常值95%-100%,低于90%需警惕)。 3. 6分钟步行测试 在平地上步行6分钟,观察是否出现明显气短、心率过快或血氧下降。 三、科学护肺:解锁呼吸“续命”指南 1.戒烟!戒烟!戒烟! 作为肺部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吸一口烟,就有约7000种化学物质和至少69种致癌物入侵肺部。据统计,戒烟1年可以使患心脏病风险降低50%;戒烟15年可以使肺癌风险基本与不吸烟者持平!所以,千万别让“吞云吐雾”变成“慢性自杀”。 2.运动是天然“清肺剂” 调整呼吸方式 - 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缩) -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嘴唇微缩缓慢呼气) 3.饮食界的“护肺天团” •白色食物:梨、百合、山药等富含黏液蛋白,就像给肺穿上了一层“保护膜”; •深色蔬果:蓝莓、菠菜中的抗氧化剂,能帮助对抗肺部炎症; •绿茶:儿茶素有助于减少吸烟对肺部的损伤,每天2杯,健康又养生。 让我们从今天起,关注肺部健康,别让缺氧影响你的生活!
2025-06 18
下肢血管造影:静脉曲张手术的“精准导航仪” 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尤其好发于下肢,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引发疼痛、肿胀、溃疡等严重并发症。在静脉曲张的治疗中,手术是重要的干预手段。而下肢血管造影作为一项关键的检查技术,就像手术医生的“火眼金睛”与“精准导航仪”,为静脉曲张手术的成功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清晰洞察:下肢血管造影呈现血管“真实面貌” 下肢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并利用X线成像技术,清晰显示下肢血管形态、走行及血流情况的检查方法。它能够将原本隐藏在皮肉之下的血管系统,以直观、清晰的影像呈现出来。对于静脉曲张患者而言,下肢血管造影可以准确揭示病变静脉的分布范围、程度、瓣膜功能状态以及与深静脉系统的关系。 正常的下肢静脉血管,在造影图像中呈现出规则、连续的形态,血流顺畅。而静脉曲张患者的造影图像则截然不同,可见迂曲、扩张如蚯蚓状的浅静脉,这些异常扩张的静脉有的相互交织成团,有的呈节段性膨出。同时,造影还能清晰显示出病变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情况,以及深静脉是否存在血栓、狭窄等病变。这种全面、细致的血管信息展示,是其他检查手段难以企及的。 二、精准规划: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 静脉曲张手术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精准的手术方案设计。下肢血管造影所提供的详细血管信息,为手术医生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血管造影显示的静脉曲张范围,医生可以确定手术切除或处理的具体部位,避免遗漏病变血管导致术后复发,也防止过度切除正常组织。对于存在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血管造影能够准确定位,在手术中对这些“异常通道”进行结扎或闭合,阻止深静脉血液逆流至浅静脉,从根本上解决静脉曲张的发病机制。此外,如果造影发现深静脉存在病变,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狭窄等,医生会调整手术策略,优先处理深静脉问题,或选择更为安全、合适的手术方式,避免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等。 三、术中指引与术后评估:提升手术质量与效果 在静脉曲张手术过程中,下肢血管造影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部分手术会采用血管造影术中实时引导的方式,医生可以根据造影图像,更加准确地找到病变静脉,尤其是一些位置较深、走行复杂的静脉分支,确保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这种“可视化”的手术操作,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手术完成后,下肢血管造影还可用于术后评估。通过再次造影,医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手术效果,查看病变静脉是否完全处理,血管血流是否恢复正常。若发现仍存在残留的曲张静脉或异常血流,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治疗效果。同时,术后的血管造影结果也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的恢复情况,为后续的康复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下肢血管造影凭借其对下肢血管系统的精准成像与全面评估,在静脉曲张手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术前明确病情、规划手术方案,到术中精准引导操作,再到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它贯穿于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全过程,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让更多静脉曲张患者告别病痛,重新拥有健康、美观的双腿。
2025-06 18
如何帮助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远离网络成瘾? 在数字时代,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们也早早接触这些设备。适度的使用可以辅助学习、拓展视野,但过度依赖可能导致注意力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甚至网络成瘾。那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呢? 1. 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电子产品? (1)即时满足感 游戏、短视频等设计会不断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一种让人感到快乐的物质),让孩子越玩越想玩。 (2)逃避现实压力 如果孩子在学习或社交中受挫,可能会转向虚拟世界寻求安慰。 (3)缺乏更有趣的替代活动 如果孩子的生活只有学习和电子产品,没有运动、社交或兴趣爱好的调剂,自然更容易沉迷。 2. 如何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1)设定合理的屏幕时间 0-2岁:尽量避免 ❌不建议主动给孩子使用电子屏幕 ✅唯一例外:与远方亲人视频通话(需家长陪同) 科学依据: 婴儿大脑处于快速发育期,需要大量真实世界的感官刺激 屏幕被动输入会影响语言发展和注意力形成 3-5岁:严格控制在1小时内 每日上限:1小时(建议分2-3次使用) 最佳内容:优质教育类APP、适龄动画片 6-12岁:建立使用规则 每日建议:1-2小时(学业日/周末可区别对待) 使用原则: 先完成作业再使用 每次连续使用不超过30分钟 设置"无屏幕"时间段(如19:00后) 13-18岁:培养自我管理 弹性时间:2-3小时/天(根据学业调整) 管理重点: 共同制定使用计划 区分学习性使用和娱乐性使用 强调网络安全教育 Tips:使用手机/平板的“屏幕使用时间”功能,设定自动锁屏。 (2)建立“无电子产品”时间和空间 吃饭时:全家都不看手机,专注交流。 睡觉前1小时:避免蓝光影响睡眠。 学习时: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减少干扰。 (3)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替代活动 户外运动:踢球、骑车、爬山等,让孩子体验真实世界的乐趣。 家庭互动:一起做手工、下棋、做饭,增强亲子关系。 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阅读等,让孩子发现电子游戏之外的快乐。 (4)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如果孩子沉迷网络,先别急着批评,试着了解: - 是不是学习压力太大? - 是不是朋友太少,感到孤独? - 是不是现实中缺乏成就感? 沟通比禁止更重要!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支持,他们才更愿意配合调整。 3. 如果孩子已经成瘾,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每天使用超4小时、不玩就焦躁、撒谎偷玩、影响学习和社交等情况,可能需要更系统的干预: (1)逐步减少,而非突然禁止 突然没收手机可能引发激烈对抗,可以和孩子商量,每天减少10-20分钟,循序渐进。 (2)制定“使用契约” 比如: 完成作业后,可以玩30分钟。 周末,可以适当延长,但要有户外活动。 违约则第二天减少使用时间。 (3)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情绪暴躁、厌学、睡眠紊乱,可能是成瘾较深,建议咨询心理医生。 4. 家长要以身作则 如果父母自己整天刷手机,却要求孩子少玩,孩子会觉得不公平。 最好的教育是榜样: ✔ 在家时,尽量放下手机,多陪孩子聊天、阅读或运动。 ✔ 如果需要工作,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现在要用电脑工作1小时,之后我们一起玩。” 总结 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合理引导。通过设定规则、提供替代活动、关注心理需求,孩子就能学会自我管理,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被它控制。 试试今天开始,和孩子一起制定“屏幕时间计划”吧! 如果孩子情绪暴躁、厌学、睡眠紊乱,可能是成瘾较深,建议咨询心理医生。 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时间: 每周三、周五、周日上午:8:00-12:00 周六下午:14:00-17:00 门诊地点:孝感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门诊二楼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
2025-06 18
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为肾友带来新的曙光 目前已经腹膜透析3年的万先生感慨的说到: “以前每天要手动腹透换液好几次,太折腾了!现在用上自动化腹膜透析机,晚上睡觉时透析,白天能正常上班,生活终于不再被疾病捆绑!” 什么是自动化腹膜透析(APD)?它和传统的手动腹膜透析相比有哪些优势呢?带着这些疑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APD的科普小课堂。 什么是APD? 腹膜透析是通过腹膜作为半透膜,以腹腔作为交换场所,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自动化 腹膜透析是一种采用自动腹透机进行换液的腹膜透析模式。与传统腹透方式不同的是,APD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自动化操作,并可根据患者需求及临床特点灵活采取不同的透析模式,治疗时间在夜间进行,患者白天可以正常工作、学习,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小。 APD与传统的手动腹膜透析相比有哪些优势呢? 1、便捷省心:告别传统腹透每日3-5次手动换液的繁琐! 夜间自动透析:睡前连接管路,机器自动完成注液、留置、引流全过程。治疗期间肾友只需安心睡觉,治疗在夜间完成!白天可自由工作、学习、社交。 个性化治疗模式: 支持持续循环腹膜透析(CCPD)、潮式腹膜透析(TPD)等多种模式。医生可根据肾友具体情况调整参数,优化毒素和水分清除效果。 居家操作简便:设备小巧操作易学。经腹透护士专业培训后,肾友们即可在家独立操作,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不增加经济负担:APD治疗所需的一次性管路等耗材已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2、安全可靠:APD以智能科技构建多重安全保障 精准实时监测:持续监测透析液温度、流量、压力及有无气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触发声光报警,确保治疗过程稳定。 数据实时传输:治疗期间的关键数据,如治疗参数、完成情况、报警记录,自动加密传输至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监控平台。 专业团队监控:肾内科腹透医护团队实时查看平台数据,对异常情况,如治疗未完成、频繁报警、超滤量异常等主动干预。 快速响应:如遇紧急报警,可随时拨打肾内科腹透热线咨询,团队提供专业指导。 降低感染风险:采用封闭式管路系统,配合标准化无菌操作流程,显著减少手工换液可能导致的污染,腹膜炎发生率更低。 3、专业团队:实力保障,安心之选 经验丰富的团队:拥有专业的腹透医护团队30余人,其中腹膜透析护士3人,精通APD操作、个体化处方制定及并发症处理,累计管理腹透患者近800例,住院患者累计APD治疗400余人次,其中长期居家APD患者11例。 全流程精细管理:提供从入院评估、设备培训、居家操作指导、定期随访到远程监控的“住院—家庭”无缝衔接服务,全程保障治疗效果与安全。 自动化腹膜透析(APD)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提供了更智能、更自由的治疗选择。孝感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愿以专业技术和舒心服务,助力肾友提高生活质量,拥抱精彩人生!如果您或家人正面临透析困扰,欢迎咨询! 咨询热线:0712-2778101 地址:孝感市城站路6号孝感市中心医院肾内科  
2025-06 18
泡脚养生还是“慢性截肢”?这几类人千万别再随意泡脚! 热水泡脚,是不少人心中不可撼动的“养生法宝”。尤其在老年人中,泡脚简直成了晚上的标配。很多人觉得只要泡一泡脚,就能有助于驱寒活血、改善睡眠、促进代谢,看似安全又舒适,但你知道吗,对于有些人来说,泡脚是绝对的禁忌! 泡脚并非人人适合。很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泡脚虽然能给人带来温暖、放松、助眠的效果,但如果方式不对,或者身体状况不允许,泡脚反而可能是“慢性自杀”。 什么样的人群不适合泡脚? ① 血栓患者:热水泡脚加重病情 对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来说,泡脚容易对下肢静脉血栓产生刺激,造成血栓脱落,而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则会加重病情。特别是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静脉血栓患者,需格外小心。 建议:应避免或慎重进行泡脚,若必需,避免用热水长时间泡脚。 ②糖尿病患者:热水可能是“无声的杀手” 糖尿病人长期高血糖会损伤末梢神经,出现“感觉迟钝”甚至“麻木”的症状。看似40多度的水,对他们来说根本感觉不到烫,一不小心就被烫伤。加上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一旦感染,极易发展成“糖尿病足”甚至截肢。 建议:如果实在想泡脚,请家人帮忙测试水温,控制在37℃~40℃以内。 每次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出现破皮、水泡、溃烂等症状,立即停止泡脚并就医。 ③ 静脉曲张患者:泡脚可能加重病情 静脉曲张患者的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异常,血液回流障碍。本就处于扩张状态的血管遇到热水进一步扩张,会造成更多血液淤积在腿部,导致下肢肿胀、酸痛加剧,严重时可能引发静脉炎或皮肤溃疡。 建议:应避免或慎重进行泡脚,若必需,避免用热水长时间泡脚。 可尝试温水短时泡脚+冷敷(温度不超过41℃),泡后抬高双腿促进回流。 坚持穿戴医用弹力袜,避免久坐久站。 ④ 动脉闭塞患者:泡再热也暖不了腿 很多动脉硬化或下肢动脉闭塞的老年人常喊腿脚发凉,于是用热水泡脚取暖。但问题是:动脉是“进水管”,已经堵塞的情况下,热水根本传不到组织里,反而会因组织耗氧增加导致更严重缺血,甚至组织坏死。 ⑤ 足部皮肤病患者:泡脚加重感染风险 如患有足癣、湿疹、水疱疹、脚部伤口等情况,热水泡脚会加重皮肤破损、渗液甚至真菌感染,让原本的皮肤问题变得更棘手。 ⑥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泡脚可能导致心脑缺血缺氧 如泡脚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全身血管扩张,会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和体表,可能导致心脏和大脑缺血缺氧,出现头晕眼花、心慌胸闷等不适,进而诱发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心脏病、低血压、心功能不全者以及有晕厥病史的人群泡脚时需特别谨慎。 应避免或慎重进行泡脚,若必需,避免用热水长时间泡脚。 如何科学泡脚? 1.温度控制在 38℃~42℃ 2.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 3.泡后避免立刻外出受凉 4.糖尿病、静脉曲张等人群需谨慎或禁忌泡脚 注意观察皮肤状态,若有水泡、破损、红肿应及时停泡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