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健康 科普
2025-08 28
今晚,您睡得好吗? 今晚,您睡得好吗? 您是否正被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困扰?睡眠是身体最好的“修复剂”,睡不好会严重影响康复和心情。 偷走睡眠的“元凶”: · 心里有事:焦虑、压力是最大干扰。 · 环境不适:噪音、光线、病床不习惯。 · 身体不适:疼痛、瘙痒让人难以安眠。 我教您三招,快速改善: 1. 打造“睡眠模式” · 暗:拉好窗帘,戴上眼罩。 · 静:必要时使用柔和的耳塞。 · 舒服:用枕头垫出最舒服的姿势。 2. 建立“睡前仪式” · 睡前一小时放下手机! · 试试热水泡脚、听轻音乐或深呼吸放松。 · 把烦恼写在纸上,“暂存”起来明天再想。 3. 用好“白天习惯” · 白天多晒太阳,适当活动。 · 下午后不喝咖啡、浓茶。 · 晚餐不过饱。 何时需要求助? 如果尝试后睡眠问题仍持续超过两周,并感到痛苦,请及时告诉医生!这可能需要专业干预。 祝您夜夜安眠,身心康复!
2025-08 27
别让“难言之隐”伤了皮肤 失禁性皮炎是因皮肤长期或反复暴露于尿液、粪便中,导致的皮肤炎症,常发生在会阴部、臀部、大腿内侧等部位。无论是老年人、瘫痪患者,还是术后卧床人群,都可能因失禁面临这个“难言之隐”。做好护理,能有效预防和缓解症状。 一、失禁性皮炎有哪些表现? 早期:皮肤发红、发热,触摸时比周围皮肤更红,患者可能感觉轻微刺痛或瘙痒。 进展期:皮肤发红加重,出现肿胀、破损,甚至起水疱、渗液,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出现脓疱、溃疡,疼痛明显。 二、为什么会得失禁性皮炎? 尿液和粪便中的刺激物是主要“元凶”: 尿液中的尿素、氨等成分会破坏皮肤屏障,让皮肤更脆弱。 粪便中的消化酶(尤其是腹泻时)会直接刺激皮肤,加重损伤。 长期潮湿环境会让皮肤一直处于“浸泡”状态,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炎。 三、如何预防失禁性皮炎? 预防的核心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刺激: 1.及时清洁:失禁后尽快用温水清洗皮肤,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擦拭(可用柔软的湿纸巾或毛巾蘸洗)。清洗后用干毛巾轻轻拍干,不要摩擦,确保皮肤无水分残留。 2.使用防护产品 对于频繁失禁的人群,可在清洁后涂抹皮肤保护剂(如含氧化锌的护臀膏、凡士林等),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尿液和粪便。选择透气性好的纸尿裤或护理垫,及时更换(一般每2-4小时一次,潮湿后立即更换),避免皮肤长时间接触污物。 3.保持皮肤透气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天气允许时,可适当暴露患处皮肤,接触空气,但要注意保暖。 四、已经出现皮炎,该怎么护理? 1.轻度发红:加强清洁和干燥,每次护理后涂抹保护剂,减少刺激。 2.皮肤破损:用生理盐水清洗破损处,轻轻蘸干后,根据情况使用促进愈合的药膏(如含生长因子的凝胶),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如酒精、碘酒)。 3.合并感染:若出现脓疱、渗液或疼痛加剧,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菌药膏或敷料,避免感染扩散。 五、护理中的常见误区 用热水清洗:热水会加重皮肤刺激,温水(37℃左右)更合适。频繁使用肥皂:肥皂会破坏皮肤的天然油脂屏障,日常清洁用清水即可。不及时更换护理用品:潮湿是皮炎的“催化剂”,宁可多换,也别让皮肤“泡”着。 失禁性皮炎虽常见,但只要做好清洁、保湿、隔离,就能有效预防和缓解。家人和护理者多一份细心,患者就少一份痛苦。如果症状持续加重,记得及时寻求医护帮助哦!
2025-08 27
别小看“勾脚抬脚”!1分钟学会踝泵运动,帮你远离血栓风险 久坐不动、长期卧床、术后恢复期……这些场景下,你可能没意识到,身体里的“血液流速”正在悄悄变慢,血栓风险也在悄悄上升。其实,预防血栓不用复杂动作,一个简单的“踝泵运动”就能帮上大忙。今天就带你了解这个“护血管小动作”,轻松学、随时练。 一、什么是踝泵运动?为什么能防血栓? 踝泵运动,简单说就是通过“勾脚”和“伸脚”的动作,带动脚踝周围肌肉收缩、放松,像“泵”一样推动下肢血液流动,因此得名“踝泵”。 它预防血栓的核心原理很直接:下肢肌肉(尤其是小腿后侧的腓肠肌)收缩时,会挤压血管,把血液“挤”回心脏,避免血液在腿部血管里长时间淤积;肌肉放松时,血管又会重新充满血液,形成“循环动力”,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长期卧床、术后不能下床、久坐办公或长途旅行的人来说,踝泵运动是成本最低、最安全的“血栓预防术”。 二、谁特别需要练踝泵运动? 这几类人群,一定要把踝泵运动加入日常护理或健康习惯: 术后患者:尤其是骨科手术(如髋关节、膝关节手术)、妇科手术、腹部大手术后,需要卧床休息的人;长期卧床者:如老年人、瘫痪患者、重病恢复期无法下床活动的人;久坐久站人群:办公室白领、长途司机、教师、经常长途旅行(超过4小时)的人;特殊人群:孕妇(孕期血液易凝固)、肥胖人群、有血栓病史或家族史的人。 三、踝泵运动怎么练?分2步,超简单! 踝泵运动分“屈伸动作”和“环绕动作”,两种都要练,每天花10-15分钟,就能达到效果。 1. 屈伸动作(核心基础) 姿势:平躺或坐在床上/椅子上,双腿自然伸直,脚掌朝前; 动作:1. 缓慢“勾脚”:脚尖向自己身体方向勾,尽量让脚尖碰到小腿,保持这个姿势3-5秒(感受小腿后侧肌肉绷紧);2.缓慢“伸脚”:脚尖向远离身体的方向伸,尽量让脚尖朝下,保持3-5秒(感受小腿前侧肌肉绷紧);3.放松脚掌,恢复到自然状态,算1组; 频率:每次做10-15组,每天做3-4次(比如早、中、晚各1次)。 2. 环绕动作(辅助强化) 姿势:和屈伸动作一样,双腿伸直或自然弯曲; 动作:1. 脚掌顺时针缓慢画圈,尽量画大圈,注意脚踝周围都要活动到,做5-10圈; 2. 再逆时针缓慢画圈,同样做5-10圈; 频率:每次环绕后休息1分钟,每天和屈伸动作搭配练习即可。 四、练的时候要注意这3点,效果更好! 1.动作要“慢”要“到位”:别图快,勾脚、伸脚时尽量做到最大幅度,才能充分挤压血管;太快会减少肌肉对血管的“泵血作用”,效果打折扣。 2.循序渐进,不勉强:如果刚开始练时脚踝酸痛,可减少每组次数或延长休息时间,慢慢适应;术后患者要遵医嘱,比如膝关节手术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动作幅度。 3.搭配其他防护更安心:除了练踝泵,长期卧床者要定期翻身(每2小时1次),久坐者每隔1小时起身走1-2分钟,都能进一步降低血栓风险。 五、出现这些情况,别硬练,赶紧就医! 如果练踝泵运动时,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血栓已经形成的信号,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去医院检查:单侧腿部突然肿胀、变粗,按压小腿有明显疼痛;腿部皮肤发红、发热,摸起来比另一侧温度高;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可能是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需紧急就医)。 踝泵运动看似简单,却是守护血管健康的“小卫士”。无论是自己练,还是帮卧床的家人练,记住:坚持“慢动作、勤练习”,就能轻松远离血栓风险,让身体更安心!
2025-08 27
深度解读肌少症,用科学守护老年健康 一、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进行性肌肉质量减少、力量下降及功能减退综合征,诱因包括: 生理衰老:肌肉合成能力下降、纤维萎缩 营养不足:蛋白质、维生素D等摄入不足 运动减少:缺乏活动导致肌肉失去锻炼刺激 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病及炎症、激素变化等 二、肌少症的预警信号 体重莫名减轻:半年内下降5%以上且肌肉松弛 日常活动乏力:起身、弯腰、搬重物费力 行走速度变慢:步幅小、步态不稳、易气喘 握力下降:拧瓶盖、握筷子无力,提重物易疲劳 平衡能力差:站立摇晃、上下楼需扶栏杆、易跌倒 小腿围变细:男性<34厘米、女性<33厘米 三、科学干预方法 (一)科学运动 抗阻训练:举哑铃、弹力带训练、靠墙静蹲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针对主要肌肉群练2-3组,每组10-15次(运动后肌肉微酸胀为宜) 有氧运动:快走、游泳、太极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分段累计,微出汗不疲惫为宜) 平衡训练:单脚站立、足跟/足尖走等,每天1-2次,每次10-15分钟(循序渐进) (二)营养干预 优质蛋白质: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克,如鸡蛋、牛奶、瘦肉、鱼虾、豆制品,均匀分配到三餐 维生素D:每天晒太阳10-15分钟,或吃深海鱼、蛋黄、牛奶,必要时遵医嘱补剂 均衡饮食:保证热量摄入,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四、及时就医早诊早治 出现上述信号或小腿围不达标需尽早就医,医生通过肌肉质量测量、握力测试、功能评估等诊断,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运动、营养、必要时药物)。尽早关注长辈肌肉健康,可助力其拥有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
2025-08 27
别让“隐形盐 ” 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提到“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厨房调料瓶里的白色晶体。但你知道吗?我们每天摄入的盐,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那些看似“不咸”的食物。这些隐藏在加工食品、餐厅菜肴中的“隐形盐”,正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但过量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约相当于5克盐),但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量远超这个标准,其中“隐形盐”是重要推手。 哪些食物中藏着“隐形盐”呢? 加工肉制品:香肠、火腿、培根等为了保鲜和调味,制作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盐,每100克香肠的含盐量可能超过2克。 零食类:薯片、饼干、坚果等零食口感酥脆,背后离不开盐的“加持”,一包普通薯片的含盐量就能达到每日推荐量的三分之一。 调味品:酱油、蚝油、豆瓣酱等调料本身含盐量极高,一勺酱油(约15毫升)的含盐量就可能超过1克。 方便食品:方便面、速冻饺子、罐头等为了提升风味和延长保质期,往往添加了较多盐,一份方便面的调味包就能让钠摄入量超标。 如何减少“隐形盐”的摄入? 学会看营养成分表:购买包装食品时,关注“钠含量”,尽量选择每100克钠含量低于300毫克的产品。 自制调料替代成品:用葱、姜、蒜、辣椒、柠檬汁等天然食材替代部分酱油、味精等含盐调料。 逐步调整口味:味觉会逐渐适应清淡饮食,做菜时慢慢减少盐的用量,让味蕾慢慢适应低盐口感。 减少加工食品摄入:多选择新鲜的食材自己烹饪,减少外卖和预包装食品的食用频率。 控盐不是“禁盐”,而是要科学合理地摄入。识破“隐形盐”的伪装,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守护心血管健康。
2025-08 25
夏季猛健身,肌肉竟会“溶解”?茶色尿、肌肉痛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紧急信号!
2025-08 25
以为是“小伤”没在意?57岁男子腹腔积血2000ml险丧命
2025-08 25
“孝小医”科普丨减肥后胸变小?科学应对,让体态更均衡
123456...116117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