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健康 科普
2023-06 01
专业指导 调节心理 迎战中高考 又是一年高考时,十年寒窗在此值;十年磨砺今朝试,苦尽甘来不算迟。热烈而激情的六月如约而至,广大考生正在经历人生中一次最为重要的挑战,或许有恐惧、有焦虑、有激动,备战中高考,怀揣平常心,莫让紧张焦虑影响真实水平的发挥。近日,孝感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III病区连续收治多名即将参加中高考的考生,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因过度紧张而导致过度换气,从而出现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甚至晕厥的症状,发生时考生及家长都会特别手足无措。那么什么是过度换气呢?过度换气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身心疾病,由于呼吸中枢调节异常,换气过度,超过生理
2023-06 01
关于肾性水肿你需要知道这些 什么是肾性水肿肾性水肿是由于肾脏疾病所造成的水肿,水肿又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肾性水肿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滞留,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滞留,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另一种原因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肾性水肿的症状特点:肾性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颜面晨起明显,然后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1.其发展较为迅速,水肿性质软而易移动;常伴有其他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尿
2023-06 01
降压药要不要换? 在我国约每4个成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总患病人数达2.44亿人,最新发表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多数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在门诊经常碰到有患者询问,降压药要不要换,对于换药这个问题,医生有几点建议:1、明确降压治疗的目的,不随意停药。无论服用何种降压药,最关键就是要让血压达标,只有把血压降下来了才能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血管风险。有患者很早就发现有高血压病,吃了一段时间降压药,发现血压没降下来,就把药停了,没多久就发生了“脑出血”,突然停药是非常危险的。如果降压效
2023-05 25
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有数据统计,70%的脑卒中患者和50%心肌梗死患者都有高血压史,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很多心血管疾病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它本身致死的几率虽然不大,但由它引发的心脑肾等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切不可轻视!2023年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世界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什么是高血压?成人在未使用降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应诊断高血压。理想血压:90mmHg≤收缩压≤120mmHg和60mmHg≤舒张压≤80mm
2023-05 25
肾病综合征 10个常见问题答疑 1.肾病综合征,是什么意思?肾病综合征是描述患者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血脂这种症状和体征,不是具体疾病,很多肾病可以导致肾病综合征。2.得了肾病综合征会有什么症状呢?严重水肿,尤其是眼睛周围、脚、脚踝,用手按压会有凹陷;尿中泡沫很多,患者的尿可能像放了洗衣粉一样。 凹陷性水肿 泡沫尿3.肾病综合征治得好吗?会往肾衰竭发展吗?肾病综合征治疗的三个部分:蛋白尿的治疗;饮食、降压、降脂、抗凝治疗;肾功能的监测。成人原发性肾综常见病理类型有:膜性肾病(中老年常见)、微小病变型肾病(儿童常见)、局灶
2023-05 25
猛起身时“眼前一黑”,警惕体位性低血压!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躺着、蹲着甚至坐着时间稍微长了一点,坐或站起来时突然一阵眩晕袭来,眼前发黑,甚至还有站不住要跌倒的感觉,可是,定一定神,稍过几分钟,身体又恢复了正常,身边人都说是贫血或是低血糖造成的。其实,很可能既不是贫血也非低血糖,而是“体位性低血压”在作祟!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健康人由坐卧位转为直立时,有500~1000毫升的血液聚集在下肢和内脏循环,将导致静脉回心血量迅速减少,此时人体内的压力感受器收到刺激,通过交感神经反射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这样可以限制血压的下降,所以,正常的机体
2023-05 25
肿瘤患者饮食指导 上班多年在医院里面听到好多患者家属说到一些饮食问题想在此进行纠正、科普一下,一个是“要想身体棒,术后多喝汤”,对于传统观念认为“汤”是补充营养的首选,可以补气健脾、补血补钙、益气养颜......人们似乎对“汤”有很深的误解,汤真的有那么多神奇的功效吗?事实上,汤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都是比较低的,嘌呤含量又通常较高,喝汤远不及吃肉的营养补充好。而且油脂过重的汤还会刺激短期内功能未完全恢复的胃肠道,造成腹泻等问题,所以,不要太迷恋“汤”。另外一个是“一定要忌“辛辣”食物”,在我国,部分地区的人群饮食习惯吃辣,无
2023-05 25
含糖饮料天天喝,难逃7大伤害! 含糖饮料当水喝,身体这些地方易出事1.引发痤疮饮料糖分高,含有多种添加剂,短期内摄入过多糖分会增加炎症反应,从而加大痤疮产生的可能性。2.损伤牙齿含糖饮料的糖分对牙齿本无侵蚀性,但这些糖分会粘附于我们的牙齿表面,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3.导致肥胖饮料里的糖分进入身体之后,如果不能被利用和代谢,就会转化为脂肪存储在皮下,就容易发胖。4.导致糖尿病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也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5.导致结石含糖饮料降低了钙和钾的摄入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