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认识气胸 守护肺部健康
时间:2025-03-0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Ⅱ病区 袁曼 吴莹 阅读量:228

3月1日,赋音乐有限公司发布消息,音乐人方大同于2月21日去世,终年41岁。这一消息让无数乐迷感到震惊与惋惜。2010年,方大同曾因操劳过度多次住院,当时他被诊断为气胸。这一疾病再次引发公众关注,“什么是爆肺”也随之登上热搜。事实上,“爆肺”是气胸的俗称,它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今天,我们就从方大同的经历出发,深入了解气胸的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什么是气胸?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膜腔内压力增高,进而压迫肺组织,使其塌陷的状态。我们可以将肺部想象成两个充满空气的气球,正常情况下,肺部和胸壁之间紧密贴合,没有空气。但如果肺部的小气泡破裂,空气就会漏出,进入肺部和胸壁之间的空间,形成气胸。气胸不仅会影响呼吸功能,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方大同的案例提醒我们,即使是年轻、健康的人群,也可能因过度劳累或其他因素突发气胸。

气胸的成因

气胸的成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自发性气胸: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其“偏爱”身材瘦高的青年人。自发性气胸通常与肺大泡的存在有关,当这些肺大泡破裂时,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

2. 外伤性气胸:由胸部外伤(如肋骨骨折、刀刺伤等)引起,导致气体进入胸膜腔。

3. 医源性气胸:由于医疗操作(如胸腔穿刺、机械通气等)意外导致的气胸。

气胸的症状

气胸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

1. 胸痛:这是气胸最典型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单侧针刺样痛或撕扯痛,可能放射至肩背或手臂。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2.呼吸困难:患者常感到气短、胸闷,尤其是在活动后(如爬楼梯或提重物)症状加重。

3. 咳嗽:气胸可能刺激呼吸道,引发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的咳嗽。

4. 胸闷:患者可能感到胸部沉重或压迫感。

5. 严重并发症:在极端情况下,气胸可能导致休克、意识丧失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如何预防气胸?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专家厉银平主任指出,自发性气胸多见于体形瘦长、扁平的青少年,常因搬运重物、剧烈运动或剧烈咳嗽诱发。部分患者甚至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发气胸。因此,预防气胸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 避免吸烟:吸烟会损害肺部健康,增加气胸风险。

2. 保持适当体重:过瘦或过胖都可能对肺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 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应避免过度用力或剧烈运动。

4. 定期体检:对于有肺部疾病史的人群,定期检查肺部健康至关重要。

关注肺部健康,守护生命“气球”

方大同的离世让我们深感惋惜,同时也提醒我们关注肺部健康的重要性。气胸虽然听起来可怕,但通过了解其症状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如果您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注意避免诱发气胸的因素。让我们汲取教训,珍惜健康,守护好胸腔内的“小气球”,让生命更加充盈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