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凌晨,呼吸与危重症Ⅱ病区的病房里,77岁的夏冬英老人正与疾病抗争。她因咳嗽、胸痛、喘气一周入院,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后遗症等多种基础疾病。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正是夜班护士胡玉的敏锐观察和快速反应,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凌晨1时许,胡玉护士在常规巡视时发现夏冬英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胸口剧烈起伏,监护仪显示心率飙升至160次/分以上。尽管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吸氧2L/min),但患者喉咙里发出的嘶哑喘息声引起了胡玉的高度警觉。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呼叫值班医生刘爽前来查看。这一关键举动,为后续的抢救赢得了先机。
医生赶到后,发现患者双肺突然出现密集哮鸣音,与几小时入院前的“呼吸音清”截然不同。胡玉护士建议复查动脉血气。结果令人震惊:乳酸值高达10.6mmol/L(正常值<2.0),提示患者已处于严重组织缺氧和循环衰竭状态。这一发现为医生提供了重要依据,迅速明确了病情的严重性。
在随后的抢救中,她与另一名护士游又萍迅速建立第二条静脉通路,协助医生进行“新活素”强心治疗,同时严密监测心电监护、调整给氧。面对患者房颤演变为“快室率房颤”的危急情况,她沉着冷静,与医护团队紧密配合,为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争取了时间。
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始于胡玉护士的敏锐观察和果断行动。夜班护士作为病房的“守夜人”,在患者病情变化的瞬间,往往是最早的发现者和第一响应者。她们的职业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是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夏冬英的故事仍在继续,但这一夜的经历再次证明: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护士的敏锐与专业,是点亮生命希望的第一盏灯。向所有默默守护的夜班护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