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备孕到孕期,这5种营养素补对了吗?产科护士手把手教你避坑
时间:2025-07-3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产科 冯俊英 喻红君 阅读量:4

“医生,我怀孕后吃不下肉,会不会影响宝宝?”

“叶酸要吃到什么时候?网上说的剂量不一样啊……”

从备孕到孕期,“补营养”是准爸妈最关心的话题。但我国数据显示,37.2%的孕妇存在缺铁性贫血,61.3%维生素D缺乏,孕早期钙摄入仅达推荐量的32%-38%,这些都可能增加早产、胎儿发育受限等风险。

今天,产科护士结合《孕前和孕期主要微量营养素补充专家共识(2024)》,用“大白话”讲清5大关键营养素怎么补,附“避坑指南”和实用工具表,备孕和孕期妈妈快收好!

一、叶酸:从“准备怀孕”就该吃

作用: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如脊柱裂),降低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风险。

数据支撑:规范补充叶酸可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从3.8‰降至1.0‰,我国孕前叶酸服用率仅20.18%,很多妈妈“补晚了”。

怎么补?

- 普通女性:备孕前3个月到怀孕后3个月,每天0.4-0.8mg(一片常规叶酸片即可)。

- 高危人群(如曾生育过神经管缺陷宝宝、家族有相关病史):需在医生指导下增至4-5mg/天,从备孕前1个月开始吃。

- 选哪种:推荐含叶酸+铁+维生素B12的复合补充剂,一举三得。

避坑点:不用跟风查“叶酸代谢基因”,普通孕妇常规检测意义不大(专家共识GPS声明)。

二、铁:孕期“隐形杀手”要警惕

作用:预防贫血,避免孕妇产后出血、胎儿缺氧,宝宝出生后更不容易缺铁。

数据支撑:孕期贫血会使早产风险增加2.3倍,我国孕晚期贫血率高达42.6%,很多妈妈“没症状但已缺铁”。

怎么补?

- 查一查:第一次产检(孕12周内)最好查“血清铁蛋白”,<20μg/L就是“铁储备不足”,得赶紧补。

- 补多少:

- 预防量:每天30mg(如硫酸亚铁片,饭后吃减少胃刺激);

- 治疗量:铁蛋白低或贫血时,每天60-120mg,遵医嘱加量,每月复查血常规。

- 吃什么:瘦肉、动物肝脏(每周1-2次)搭配维生素C(如橙子),铁吸收翻倍。

避坑点:“食补够了”是误区!蔬菜中的铁吸收率仅2%-20%,远低于肉类的15%-35%。

三、钙+维生素D:妈妈不抽筋,宝宝骨骼硬

作用:钙是胎儿骨骼“建筑材料”,维生素D帮钙吸收,缺了妈妈易骨质疏松,宝宝易缺钙。

数据支撑:我国孕妇钙摄入仅达推荐量的32%-38%,61.3%缺维生素D,冬季更严重。

怎么补?

- 钙:怀孕4个月后,每天补600mg(相当于1瓶牛奶+1片钙剂),选碳酸钙(吸收率39%,比葡萄糖酸钙好)。

- 维生素D:每天400-800IU,选含D3的复合钙剂,天气好多晒太阳(10-15点晒15分钟,暴露脸和手臂)。

避坑点:“补钙会便秘”可破解——选小剂量分服,多吃膳食纤维(如芹菜、火龙果)。

四、Omega-3/DHA:宝宝聪明“脑黄金”

作用:促进胎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妈妈补够了,宝宝1岁时视觉更敏锐,3岁语言能力更强。

怎么补?

- 首选食物:每周吃2-3次清蒸三文鱼、鳕鱼(150g/次),避免高汞鱼类(如金枪鱼)。

- 补充剂:不爱吃鱼或吃不够的妈妈,每天补200mg DHA(选藻油制剂,纯度≥35%更安全)。

五、特殊人群补营养,这些细节要注意

- 双胎妈妈:叶酸、铁、钙都要比单胎多!叶酸0.8mg/天,铁60mg/天,预防双胎更高的贫血风险(比单胎高45%)。

- 超重/肥胖妈妈:别为减肥少吃!控制热量但要保证营养,选低热量补充剂(如无糖钙剂),DHA从食物中获取更合适。

- 素食妈妈:易缺B12和铁,得吃强化食品(如加铁酱油),每天补B12(1μg),铁剂剂量比普通妈妈多30%。

附:孕期体重增长表(对照看更安心)

孕前BMI 单胎推荐增长范围 双胎推荐增长范围

<18.5(偏瘦) 12.5-18kg 17-25kg

18.5-24.9(正常) 11.5-16kg 16.7-24.3kg

≥25(超重/肥胖) 5-9kg 14.1-22.7kg

孕期营养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准补够”。转发给身边备孕或怀孕的姐妹,让科学营养守护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