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医院 新闻
2025-03 07
患者深情致谢,彰显医院优质服务 近日,孝感市中心医院仁济分院收费窗口出现了暖心一幕。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手里紧紧攥着两封红色表扬信,径直走向收费员景龙。老人言辞恳切,激动地表达着对景龙同志的诚挚感谢,希望他能收下这两封感谢信。原来,这两封信承载着两位患者家属满满的感激。​ 打开感谢信,字里行间都是对景龙的赞扬。经了解,这位老人是儿三康复科患儿孙健炜的外婆。孙儿住院的两年里,老人每次到收费窗口询问费用明细、医保政策变动,景龙总是热情接待、耐心解答。他主动帮忙办理医保登记等住院流程,遇到政策变动不明确,就积极联系职能科室,再给老人准确回复。孙健炜外婆感慨,照顾患儿虽忙,但一定要把这份感谢送到。而且,她还带来了另一名患儿邹世明家属的感谢。​ 景龙收到表扬信后,谦虚地表示,这只是窗口服务的本职工作。面对老幼患者及其家属,多些耐心和爱心是应该的。在日常收费工作中,这样感人的场景时常上演。或是真诚的感谢,或是灿烂的笑脸,或是竖起的大拇指,这些平凡岗位的热情,温暖着无数患者的心。​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新的一年,踏上新征程。医院全体收费员将秉持 “以服务患者为中心” 的理念,努力为患者带来更便捷、优质的服务。也期待收获更多患者的认可与信任,携手打造更温馨的就医环境。
2025-03 05
身临其境 “镜”然如此 在呼吸系统疾病日益增多的今天,气管镜检查作为呼吸科的一项重要检查和治疗手段,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作为一名呼吸专科护士,有幸被派到支气管镜室学习。正是这次学习,让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锻炼,使我受益匪浅。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了解这位守护呼吸健康的“隐形卫士”——气管镜。 虽然已有预先学习,但随着操作医生手持气管镜顺利的进入患者气道,我看到了镜头下的气道像树枝般延伸出分叉,医生熟练的观察着各个小肺段,速度快的已让我在各个肺段“迷路”,果然“5叶18段”不是看看就会的。 气管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它对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有着极高的要求。要求在操作前、中、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用药史、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等。 身临其“镜”—救死扶伤 通力合作 学习的第三天,就让我透过镜头看到了气道痉挛的状态。一名肥胖症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需行无痛气管镜检查,一切准备就绪,麻醉医生开始药物注射,只见镜头下的气道开始收缩变窄,患者开始剧烈咳嗽、接着面色苍白,嘴唇紫绀,指脉氧下降…“气道痉挛”这种症状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操作团队已经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操作医生拿稳镜体,麻醉医生开放气道,护士协助行呼吸气囊辅助通气,我执行口头医嘱配药输液,大家积极迅速抢救,病人面色转为红润,生命体征平稳,安全返回病房。 学习的第八天,医生预约了一台介入手术,是一位肺癌患者,半年前行支气管镜下碘125粒子支架植入术,术后跟踪回访,患者恢复良好,肺部CT示肿瘤病灶缩小。近期出现痰量多、咳嗽频繁的情况,经检查发现,患者气道支架上有痰痂和肉芽组织,为了避免形成更大的肉芽肿,减轻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气道介入团队准备行支架取出术。术前仔细评估患者各项指标,制定出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做好了出现危急并发症的处理预案。 手术开始,医生首先成功清理了气道支架表面的大量痰痂和远端肉芽组织。完整的Y型支架显露出来,接下来就是在操作中如何顺利将支架取出了,这可是需要技巧的。介入团队医生先用氩气刀烧灼,露出支架边缘,将支气管镜推送到支架边缘,用专用硬镜钳夹住支架,反复旋转,边旋转边退钳,顺利将支架经支气管镜腔道取出。看到支架顺利取出,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术后我对患者进行了跟踪回访,针对患者出现的不适给予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指导患者进行了康复锻炼。这样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也得到了患者的点赞。我明白,良好的沟通和心理支持对于患者恢复同样不可或缺。 前路漫漫,在气管镜室学习的这段时间里,真切的感受到操作团队是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不管出现何种问题,大家都是通力合作、不分彼此。这样的学习使我很有成就感,锻炼了我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素养。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2025-03 05
守护健康,从了解诺如病毒开始——儿童保健康复科开展科普讲座 为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对诺如病毒的防控意识,保障幼儿健康安全,3月4日下午,孝感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艾柳受邀来到安华幼儿园,为全体教职工开展了一场生动实用的诺如病毒科普讲座。 讲座中,艾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临床案例,详细讲解了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置方法。她强调,诺如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幼儿园作为人群密集场所,是诺如病毒的高发区域,因此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艾柳特别指出,预防诺如病毒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她建议幼儿园老师要督促幼儿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同时,幼儿园要加强环境消毒,特别是对门把手、玩具、餐具等高频接触物品的清洁消毒;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在互动环节,老师们踊跃提问,艾柳一一耐心解答,并现场演示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呕吐物处理流程。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他们对诺如病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科学的防控方法,今后将更加注重幼儿的卫生习惯培养,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此次讲座不仅提高了幼儿园老师的卫生保健意识,也为幼儿园做好诺如病毒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2025-03 05
重症康复多学科联动启新篇——护理部统筹推进重症患者早期康复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重症患者早期康复规范化建设,2025年2月28日下午,在护理部副主任王雪菲的亲自指导下,急重症片区联合康复医学科成功召开重症康复专项工作会议。重症医学科各病区护士长、康复医学科护理管理团队及两科室康复骨干共10余人参会,会议由急重症片区护士长吴克艳主持,护理部副主任王雪菲全程参与并作重要工作部署。 会上,王雪菲主任立足全院护理高质量发展战略,针对重症患者康复现存问题提出三大核心改革方向:一是建立"康复-重症"联动查房机制,明确要求康复医学科自3月1日起每日安排高年资康复医师开展ICU床边查房,实行"定时、定人、定区"三定服务;二是构建标准化评估体系,将重症超声、BI指数、MRC肌力分级等评估工具纳入重症后管理;三是创新康复护理路径,要求各重症单元结合专科特色制定阶梯式康复方案,建立"评估-实施-记录-反馈"闭环管理系统。 在听取各科室现状汇报后,王雪菲主任特别强调:"重症康复不是单兵作战,而应形成多学科协作的'生命支持链'。变“让患者活下来”为“让患者活得好”,护理团队要主动打破学科壁垒,在早期介入、精准评估、风险防控三个维度实现突破。" 本次会议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二大具体成果:一是确立"康复医师每日重症查房"工作机制,实现康复介入时间前移;二是制定《重症患者体位管理标准化流程》、《重症超声康复指引》、《清楚患者康复标准化流程》、《昏迷患者康复标准化流程》等多项规范。 通过护理部王雪菲副主任的顶层设计与精准把脉,会议为重症康复工作注入强劲动能。重症医学科将以此为契机,与康复团队建立"评估同步、方案同质、信息同享"的协作模式。预计新机制实施后,重症患者ICU停留时间有望缩短15%-2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将显著下降,切实提升危重患者生存质量。 此次多学科联合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院重症康复护理进入体系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在王雪菲主任的前瞻布局下,重症护理团队将持续深化康复理念,以精准化、个体化的早期康复干预,为危重患者筑起生命支持与功能重建的双重保障,谱写重症护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5-03 04
在坚守与温情之间 总有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如同春风拂面,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地方,医护人员用专业、爱心和耐心,为患者带来温暖与慰藉。而在这份神圣的使命背后,她们也时刻坚守着职业道德的底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廉洁护理的真谛,让人感受到医患之间的纯粹与信任。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I病区,一条微信打破了今日的平静,原来是护士吴莹收到一位出院已久的患者家属发来的红包。76岁的刘婆婆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收入我科,作为责任护士的吴莹护士,耐心地向病人和家属解释每一种药物的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吸入剂作为慢阻肺患者常用的药物,由于患者使用方法不正确,导致药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她都会一遍遍指导,让病人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除了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锻炼也至关重要。她会指导病人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这些看似简单的呼吸训练,却能有效地增强病人的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 慢阻肺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老人也不例外,偶然之间吴莹护士察觉到老人的情绪变化,于是经常在工作之余陪病人聊天,听病人讲述过去的故事,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在她的鼓励和陪伴下,老人逐渐开朗起来,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当天刘婆婆及家属拉着吴莹护士的手说:“小吴护士啊,真是感谢你这段时间对我的照顾啊,一直鼓励我安慰我,真的是太感谢你了。” 家属为了感谢护士吴莹在住院无微不至的照顾,选择在出院后悄悄给她发了一个红包。吴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红包,立即上报科室护士长袁曼。并真诚地对患者家属说:“照顾患者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但红包真的不能收。”最终将红包归还给了患者家属。 这样的场景在医院里并不罕见。我们明白,这份红包是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感激和敬重,是患者和护士的“双向奔赴”。但身着白衣,自当不辱使命,吴莹护士拒收红包,不仅守住了底线,更诠释了医者仁心、廉洁行医的崇高精神,用实际行动维护了患者的利益,构建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每一次拒绝红包,都是对医疗行业清风正气的有力维护;每一次精心治疗,都是对生命尊严的深情敬畏。这些看似平凡却又非凡的瞬间,汇聚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了我院医护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条充满爱与希望的医疗之路上,继续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让医德之光照亮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条充满爱与希望的医疗之路上,继续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让医德之光照亮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2025-03 04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生命健康 在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特殊场所,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2025年2月28日上午9点,东城医院肿瘤三病区开展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为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消防安全实践课。 此次演练目标明确,旨在强化科室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面对火灾时的应急疏散处置能力,全力守护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参与演练的人员涵盖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模拟参与的患者及家属,还有安全保卫部、保洁、后勤保障部、医学装备部等多个部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参与这场关乎安全的“大考”。 演练开始前,医院通过病房公共广播提前告知病人及家属演练信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充分考虑到了患者的感受。9点整,演练正式拉开帷幕,责任护士迅速发现火情,第一时间按下消防报警装置,并报告给主班护士。主班护士反应迅速,立即将火警位置和现场情况通知消防监控室。 消防监控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响应,通知指挥部和各应急小组,根据现场情况拨打119报警电话。安全保卫部、后勤保障部、装备部等部门也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肿瘤三病区立即启动消防应急预案,灭火小组迅速展开灭火行动,疏散组有条不紊地引导人员疏散。安全保卫部人员在接到报警三分钟内,就手提灭火器赶赴现场,不仅参与灭火,还维护现场秩序,协助医务人员疏散患者及家属,并和科室人员一起转移贵重医疗设备。最终,全体人员顺利疏散到安全区域,完成了人数清点。 从演练效果来看,成果显著。大部分人员响应速度快,尤其是医护人员和安全保卫部,迅速的反应为应对火灾争取了宝贵时间。疏散过程中,医务人员引导得力,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仅用三分钟就完成了全部人员的疏散,达到了预期的疏散时间目标。灭火小组和安全保卫部人员对灭火器和消防水带的操作熟练,有效控制了模拟火势的蔓延。 不过,演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个别人员对灭火器的使用不够规范,操作前没有检查压力是否正常;在通知后勤及供氧部门关闭水电气阀门和按下手动报警器时,沟通稍显慌乱,影响了应急处置的连贯性;疏散初期,部分病房门口出现短暂拥堵,秩序维护有待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医院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加强消防器材使用培训,特别是针对保洁等后勤人员,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操作消防设备;完善沟通机制,明确各部门信息传递方式和责任人,保证应急指令及时、准确传达;优化疏散方案,合理规划疏散路线,增加指示标识,并在关键位置安排专人维护秩序。 此次消防演练,是东城医院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的体现。通过演练,大家积累了经验,也明确了改进方向。未来,医院将持续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就医和工作环境。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守护生命健康的“安全线” 。  
2025-03 04
医者仁心暖寒冬 锦旗传情颂真情 近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Ⅰ病区内上演了温馨一幕。因呼吸道疾病住院治疗的胡老师,在康复出院之际,亲手将一面印有"医德高尚医术精 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送至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手中,特别感谢曹玲莉医生及护理团队的专业救治与暖心照护。 住院期间,胡老师深切感受到呼吸科医护团队的精湛技术与人文关怀。"每天查房时曹医生都会耐心解释病情,护士们总在输液时轻声安慰我别怕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坦言医护人员的细致与温柔让她联想到工作时呵护孩子的场景,"他们不仅用药物治疗疾病,更用真诚治愈了患者的焦虑"。 面对赞誉,曹玲莉医生表示:"这是全体医护的职责所在。看到患者康复后绽放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科室主任吴展陵强调,这面锦旗承载着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未来将继续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专业与温度守护生命健康。
2025-03 04
急诊内科护理多学科协助会诊,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 近日,急诊内科病区成功通过多专科护理会诊,为一名胸闷、营养不良渐冻症患者制定了针对性、专业化的高质量护理方案,现患者情况较之前稍好转,会诊形成的各项护理计划也正逐步实施中。 患者因胸闷入住急诊内科,伴有痰不易咳出,且吞咽困难,卧床不起,这让原本就消瘦的患者更加雪上加霜,全身瘦到皮包骨。入院后经压疮、跌倒、营养筛查等多项风险评估均为高危。 “如何保证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如何降低感染风险、如何避免压力性损伤、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如何干预”等,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护理人员。 于是,急诊内科第一时间申请多专科护理会诊,由护理部王雪菲主任牵头,邀请了重症医学科、内分泌二病区、烧伤与整复病区、康复科、消化二病区、呼吸与危重症二病区、预防压力性损伤小组、心理护理小组、神经内科护士长/专科护士进行会诊。 通过优质护理资源的共通共享,得出一份个性化、专业化、整体化的最佳护理方案:首先营养支持是这个患者必须要解决的,患者的康复训练也要同时进行,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是不能忽视的……参与会诊的护士长及专科护士从各专科护理的角度出发,让患者享受到更加专业化和专科化的优质护理,更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 根据各科室会诊意见,王雪菲主任指出该患者营养的供给是主体,康复训练也要进要求科室吸取各护理专家的珍贵意见为患者提供专业、优质、安全、全方位,有温度的护理。 护理多学科会诊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发挥多学科优势,为患者提供精准、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为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 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团队间的协作能力,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宋叔叔的感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宋叔叔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都有了明显的好转。家属也对医院的护理服务表示了高度的认可和感激。